宋文健
腹瀉病,是一種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征。其致病的病原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和真菌等因素引發。此外腸道外感染、抗生素使用不當、氣候變化以及體內過敏等因素也可導致此病癥的產生。此類疾病是常見于2歲及以下年齡段的兒童。
小兒腹瀉可根據其病情嚴重程度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
1、輕型小兒腹瀉:常由飲食因素及腸外感染引起。病情可急可緩,以胃腸道癥狀為主,表現為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或黃綠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和泡沫,無脫水及全身中毒癥狀,多在數日內痊愈。
2、重型小兒腹瀉:多由腸道內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輕型逐漸加重,轉變而來,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還有較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感染中毒癥狀,如發熱或體溫不升、精神煩躁或萎靡、嗜睡、面色蒼白、意識模糊甚至昏迷、休克。
小兒腹瀉感染因素一般有兩種,分別是:
1、腸道內感染
腸道內感染一般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微生物所導致的,這些病原微生物多隨污染的食物或飲水進入消化道,亦可通過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帶菌者傳播。病原微生物是否引起腸道感染取決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強弱、感染病原微生物的量及毒力大小。
2、腸道外感染
腸道外感染一般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中耳炎等,根據感染程度有時會有程度不一的腹瀉情況出現,還有一種是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腹瀉,此種原因是腸道外感染時,長期、大量地使用廣譜類抗生素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腸道正常菌群減少,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除了這兩種感染因素引發的小兒腹瀉,還有一種是非感染因素所致的,非感染因素例如:
1、對小兒的喂養不及時、量不定或者喂養的品種變化大等情況可能引起小兒腹瀉產生。
2、天氣變化原因及氣溫的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等都可能誘發消化功能紊亂致腹瀉。
3、對部分食物過敏所引起的腹瀉。
若小兒出現腹瀉情況,應在掌握了小兒癥狀、體征及相關輔助檢查基礎上用藥,否則會因用藥不當,評估不足,反而加重小兒的病情。下面本文就詳細敘述小兒腹瀉的常用治療藥物以及各個藥物的適應癥,從而在對小兒腹瀉的治療上合理用藥。
治療小兒腹瀉的常用西藥主要有蒙脫石散、益生菌、消旋卡多曲、鞣酸蛋白、口服補液鹽等。
蒙脫石散:系天然膨潤土提取,對消化道粘膜有覆蓋作用,并通過與粘液糖蛋白相互結合,提高粘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同時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種原因的腹瀉,為兒科腹瀉病的基礎用藥。
益生菌:臨床常用的有媽咪愛、金雙歧等,都為腸道有益菌的復合制劑。它們在不同條件下都能生長,在整個腸道粘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對人體的侵襲、抑制有害菌產生的內毒素,維持人體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我們稱之為腸道微生態調節制劑,可用于各種原因的腹瀉,也為兒科腹瀉病的基礎用藥。
消旋卡多曲:是一個腦啡肽酶抑制劑,能保護內源性腦啡肽免受降解,延長消化道內源性腦非肽的生理活性,減少水和電解質的過度分泌 。
鞣酸蛋白:鞣酸蛋白經口服后在腸內經胰蛋白酶分解,緩慢釋放出鞣酸,使腸粘膜表層內的蛋白質沉定,形成一層保護膜而減輕刺激,降低炎癥滲透物和減少腸蠕動,起收斂止瀉作用,常用于非感染性腹瀉及感染性腹瀉恢復期。
口服補液鹽:內含有鈉、鉀、碳酸氫根、無水葡萄糖,按照比例用水稀釋,用于急慢性腹瀉伴有輕中度脫水的患兒,既安全、方便,又經濟、有效。
一般除了單純的西藥治療外,可以根據小兒的腹瀉程度及病癥特征考慮聯合中成藥治療,可能效果更快,恢復更好。例如治療小兒腹瀉可以使用蒙脫石散加雙苓止瀉口服液加媽咪愛,蒙脫石散服用后,可以覆蓋于消化道粘膜,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強粘膜對外來病菌的防御功能,促進腸道粘膜的修復;雙苓止瀉口服液具有清熱化濕、健脾止瀉的作用,用于脾虛失健、濕熱內盛所致的泄瀉;媽咪愛可糾正腸道菌群失調,達到抑制致病菌生長的作用。
當然藥物在使用時也要根據藥物特性注意一些相關事項,如蒙脫石散宜空腹服用;濃度也有要求:1包3g用50ml水稀釋后服用,保證對腸道的有效覆蓋;不宜與益生菌同時使用,如同時使用,會對益生菌形成包裹,妨礙益生菌在腸道的正常定植。益生菌在沖服時,開水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溫開水即可,且不能和抗生素同時使用。
在小兒感染性腹瀉時要考慮使用抗菌藥物,可先根據臨床特點,針對病原經驗性選用抗菌藥物,再根據大便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進行調整,否則亂用抗菌藥物,會使敏感菌減少,這包括腸道的正常菌群。而非敏感的致病菌反而過度生長,同時也會促進常常對多種耐藥的條件致病菌的過度生長。小兒感染性腹瀉在使用抗菌藥物后48小時,大便的性狀、全身感染癥狀及炎性指標無明顯改善,應考慮更換抗菌藥治療,并根據上述指標改善情況,適時停止用藥治療。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腹瀉的治療,要根據病因、臨床特點合理用藥,才能使小兒更快的擺脫病痛的困擾,使家庭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小兒腹瀉的預防也較為重要,家長在照顧小兒的時候,要注意小兒的飲食及環境衛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一些小兒腹瀉病的發病率,同時對日常飲食要保證營養全面,以防營養不良導致腹瀉情況的出現,同時可為小兒接種相關的預防疫苗,只有家長重視小兒腹瀉的預防工作,才能降低小兒患腹瀉的情況出現,減少因腹瀉帶來的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