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是水稻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害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100種最具威脅性的外來入侵生物之一,是我國重點防控的五種外來有害生物之一,屬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2018年我西秀區的發生面積為3.24萬畝,秧田發生面積為0.39萬畝,大田發生面積為2.85萬畝。按照《貴州省2018年稻水象甲疫情監測防控工作方案》,認真開展稻水象甲的監測與防控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1.發生情況。根據我站調查,稻水象甲在我區共11個鄉鎮57個行政村發生了稻水象甲疫情,發生面積達3.24萬畝。不同危害程度發生情況:危害程度輕發生面積11920畝,平均蟲量幼蟲28頭每百叢,成蟲20頭每百叢;危害程度中發生面積8634畝,平均蟲量幼蟲106頭每百叢,成蟲40頭每百叢;危害程度重發生面積7946畝,平均蟲量幼蟲289頭每百叢,成蟲110頭每百叢。幼蟲發生面積約占發生總面積的12.2%,為0.39萬畝;幼蟲發生嚴重的80%為返栽田,不連片。我區稻水象甲的危害以越冬成蟲和幼蟲為主,危害相當嚴重,雖未達到枯死,秧苗處于停止生長狀態,幼蟲危害秧根,嚴重影響水稻生長。
2.監測與普查情況。2018年3月12日~16日,蔡官鎮交椅村、舊州鎮邢江村、黃臘鄉河濱村、寧谷鎮天落灣村、雙堡鎮花恰村、平寨村等地調查稻水象甲越冬蟲源,總共調查24個點,有蟲點數8個,平均蟲口密度為9頭/㎡,最高蟲口密度為27頭/㎡。
5月7日~5月11日到蔡官鎮、黃臘鄉、舊州鎮、轎子山鎮等疫情發生區進行調查,發現秧田稻水象甲成蟲發生情況為一般蟲口密度21頭/㎡,最高達53頭/㎡。
5月29日舊州鎮、黃臘鄉陸續發現幼蟲后,進行了全面普查,幼蟲蟲口密度平均每百叢86頭,個別田塊每百叢已高達320頭。
3.防控情況(突出綜合防控示范效果)
(1)“拌”技術的開展:西秀區作為部級稻水象甲疫情防控示范區,區農業局按照技術方案早安排、早落實,2018年3月27日在舊州鎮邢江村召開“西秀區農業局2018年稻水象甲防控拌種現場會”。我站全體技術員、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舊州鎮農業服務中心全體人員以及邢江村部分農戶共計30余人參加培訓會。我站技術員張玉興及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對參加培訓農戶進行現場拌種示范,用600克/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拌種,每公斤種子用10ml種衣劑,加水150ml對已催芽露白的水稻種混勻拌種。此次現場會向各農戶發放《稻水象甲防控主要技術》100份。
(2)“噴”技術的開展:5月15日在黃臘鄉嘉惠村召開“西秀區2018年水稻秧田期稻水象甲防控現場會”,安順市植保植檢站副站長張慧和部分技術員、西秀區農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雷松、西秀區植保植檢站全體技術員、西秀區各鄉鎮(辦事處)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和技術員、黃臘鄉政府分管領導、黃臘鄉農業服務中心全體人員以及黃臘鄉嘉惠村部分農戶共計70余人參加現場會;此次現場會開展稻水象甲防控演練,由黃臘鄉農業服務中心組織10名機防隊員進行連片防治120畝的水稻秧田。在全區掀起了秧田期稻水象甲成蟲防控高潮。培訓會上向各參會人員發放《稻水象甲防控方法》資料70余份,《稻水象甲識別與防治技術掛圖》70余份;西秀區農業局現場向疫區鄉鎮發放稻水象甲防治農藥:20%丁硫克百威乳油(規格:100ml*80瓶/件)104件,所發放的農藥可防治水稻秧田18000畝,全面滿足疫區鄉鎮秧田期稻水象甲發生面積的防治用藥。
(3)“浸”“撒”技術的應用:移栽大田后,為認真做好水稻重大病蟲害及稻水象甲疫情防控工作,搶抓水稻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和稻水象甲疫情防控關鍵時期,落實病蟲害防控關鍵技術,提高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蟲害擴散危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5月29日我站組織在舊州鎮邢江村召開“2018年西秀區稻水象甲防控技術現場培訓會”。我站全體技術員、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舊州鎮農業服務中心全體人員以及邢江村部分農戶共計30余人參加培訓會。會上貴州省農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和西秀區植保站張玉興對參加培訓農戶進行現場秧苗移栽洗秧和返栽田撒施毒土示范,此次現場會主要是為了培訓農戶在水稻移栽大田期使用洗秧、藥劑浸秧后帶藥移栽技術和撒施毒土等方式防控稻水象甲。主要技術為: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浸秧5分鐘后移栽;用22%吡蟲啉·毒死蜱乳油200ml/667㎡拌土淺水撒施。區農業局向疫區鄉鎮發放稻水象甲防治農藥:0.5%噻蟲胺顆粒劑(規格:1kg*20包/件)500件,所發放的農藥可防治水稻田5000畝,滿足疫區鄉鎮稻水象甲幼蟲發生較重的返栽田的防治用藥。5月31日至6月9日疫期鄉鎮黃臘、蔡官、舊州、東屯、雙堡、寧谷、大西橋等鄉鎮陸續召開稻水象甲秧田期防控現場會,開展秧田期稻水象甲越冬成蟲的聯防聯治、群防群治。區、鄉級的培訓會共培訓農戶1000余人,開展統防統治面積達10000余畝。指導防治面積達20000余畝。全面覆蓋稻水象甲發生的秧田面積。同時各鄉(鎮)辦還采取多措施加強稻水象甲防控、開展多種多樣的稻水象甲防控現場活動。區農業局植保站認真開展稻水象甲疫情普查和防控指導工作。
4.測產情況、危害損失測定及效益分析。防控示范區采用防控集成技術措施防控稻水象甲。測產結果如下:
(1)稻水象甲發生危害重的代表田塊,畝產486.5kg;危害中等的代表田塊,畝產502.6kg;危害輕代表田塊,畝產521.6kg。
(2)示范區外非項目區對照田塊,畝產536.3kg。
(3)防控示范區稻水象甲危害較重、中等、輕的田塊與非項目區對照田塊相比,損失率分別為:9.29%、6.28%、2.74%,加權平均損失為5.64%,產量損失有所降低。
2018年我區的稻水象甲通過有效防控措施,延緩稻水象甲疫情的擴散蔓延速度,將疫情封鎖控制在有限區域內,疫區鄉鎮沒有出現90畝以上連片成災區域,實現將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和最少損失”為目標,確保我區水稻生產安全。
二、成效
2018年西秀區共種植水稻19.78萬畝,普查面積達20.55萬畝,普查覆蓋面達水稻種植面積的100%以上,經過我站的監測普查,秧田期施藥(20%丁硫克百威乳油)前成蟲蟲口數平均為70.61頭每平方米,施藥后成蟲蟲口數平均為10.24頭每平方米,防效為85.26%;大田期施藥(0.5%噻蟲胺顆粒劑)前幼蟲蟲口數平均為136.58 頭每百叢,施藥后成蟲蟲口數平均為27.30 頭每百叢,防效為80.37 %,總體防效為82.81%。
全區開展6500畝的稻水象甲防控示范區,舊州鎮邢江村1000畝,七眼橋鎮、蔡官鎮、轎子山鎮、大西橋鎮、舊州鎮、黃臘鄉、劉官鄉、雙堡鎮、東屯鄉、華西辦、寧谷鎮11個鄉鎮辦各500畝,帶動和指導全區稻水象甲防控工作,全區的稻水象甲得到全覆蓋的防控,共開展稻水象甲防控達3.39萬畝,防治率達104.63%。
作者簡介:張玉興(1963-)男,漢族,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植物檢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