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 要: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促使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數量與規模不斷增加,此種背景下,如何促使糧油生產走綠色發展道路,提升產品生產質量與效率,成為農業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當下糧油生產基本內容,分析了綠色生產技術的應用方法。希望以下內容的論述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發展。
關鍵詞:綠色生產技術;測墑定額灌溉;精準施肥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糧油生產是基礎內容,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內容,自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的基本途徑被定義為“綠色發展”,合理應用綠色生產技術,提升生產質量與效率成為農業發展新趨勢,但是就目前發展情況而言,綠色生產技術的應用范圍與效率并不高。因此,對糧油綠色生產技術及其應用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推行測墑定額灌溉
從農業生產角度而言,農田灌溉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糧油作物的生長有著正向促進作用,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于灌溉方法的選擇成為了困擾生產者的重要因素,因為如果方法選擇不當,將會降低灌溉效率,還會造成水資源浪費等問題。基于此,結合現有灌溉技術,本文提出了測墑定額灌溉方法。此類方法在應用過程中,將會對土壤所具有的墑情含水量進行測試與分析,結合不同糧油作物生產所需要的水分、同期地區自然降水量、土壤基本特征等多種因素進行灌溉水量的規定,然后在應用現代化灌溉設備進行施工即可。可以說,此種方法在應用時做到了“天上水”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應用,保證灌溉水資源節約使用,推動農事業建設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糧油綠色生產的示范區域,測墑定額灌溉方法的應用已經普及,實際應用中互聯網種植技術融合到生產過程中,結合遠程遙感技術達到大范圍農田的綜合控制。例如在我國xxx省的示范區內,建立了60個環境檢測基站,其中應用的檢測儀器達到2000臺,可以說已經是實現了全方位土壤墑情檢測與控制,并且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傳輸檢測數據。在此基礎之上,將會對各個區域的土壤墑情以及雨水環境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對不同區域進行針對性灌溉方案的制定。通過對2018年全年灌溉分析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相比于2017年,2018年該地區的平均降水量下降10%,但是灌溉用水不增反減,同比下降了30%,該地區地下水水位沒有出現下降,與去年相比基本穩定。
二、推行精準定量施肥
對于農業生產而言,除了水資源的應用需要合理控制之外,肥料的應用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達到綠色生產,肥料含量的控制必須精準。基于此,本文建議糧油作物種植生產時,可以在土壤特性以及田間試驗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標準化的施肥體系,應用綠色生產技術建立一個精裝化施肥系統,逐漸形成并且應用“量化配肥”以及“精準施肥”模式,最終達到減量增效的目的。
在現階段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很多糧油生產示范區都在采用生物增肥的方法減少化肥的應用數量。此間農業合作社以及家庭組織單位成為了生物增肥的重要組成,通過生產聯合以及機械設備合理應用,對現有土地進行深耕處理,以及秸稈粉碎回填處理,此過程基本周期為三年一次,促使農業生產中的秸稈應用效率達到98%以上。經過幾年改革,原有土地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地底原生態肥料含量增加,為“減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農業生產與養殖業生產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通過對家禽肥料的綜合利用,進一步減少化肥應用量,幾次應用之后,土壤內部有機質含量提升到1.9%左右,大部分耕地已經衍變為一級耕地。
就農業生產基本特征而言,想要在生產過程中完全不適用化學肥料很難做到,尤其是在大面積糧油作物種植過程中,并且化學肥料的應用也十分必要,因為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并非可以滿足各個類型作物生產需求。此種情況下,為了保證肥料應用合理,需要實施精準施肥。為達到以上目的,需要結合土壤基本條件,以及各個類型作物的生長需求進行綜合分析,并且需要采用施肥管理區域性劃分方法,合理控制肥料應用。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對應用化學肥料的基礎性結構進行綜合分析,盡量讓氮、磷、鉀配比達到最優化,除此之外,還應該大力推廣緩釋肥、水溶肥、生物肥等高效新型肥料。
三、推行全程綠色防控
農業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治的質量將會關系到糧油作物的產量,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于病蟲害的防治主要依賴于農藥噴灑,但是農藥噴灑過多會對農作物以及周邊自然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安全生產、環境友好的資源節約生產成為主流趨勢。
在當下的生產過程中,很多綠色高效糧油生產示范區都建立有病蟲智能預警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實現了病蟲害的實時監控以及數字化監控,此時農田病蟲害防治就會更加具有準確性。除此之外,為保證病蟲害的綠色防治,將病蟲害防治劃分為兩個等級,一是常規病蟲害,二是急重病蟲害。針對兩種不同等級的蟲害,防治遵循的原則也不相同,前者主要遵循“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后者主要遵循“統防統治、精準機防”。
物理防治過程中,主要采用太陽能殺蟲燈或者是黃色誘蟲板等措施達到病蟲害防治。而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應用的是蘇云菌桿菌等各類生物制劑達到病蟲防治,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蘇云菌桿菌對于玉米害蟲的治理效果在99%以上。對于小麥中后期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等爆發性、流行性病蟲害,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采用超低量噴霧智能無人植保機、大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先進植保機械代替傳統的背負式機動噴霧機,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代替高毒農藥,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區重大病蟲統防統治實現全覆蓋,實現了精準施藥,農藥用量大幅減少,病蟲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據統計,xxx示范區2018年農藥應用量相比于2017年,下降了28.3t,實現了該地區近幾年農藥應用數量的負增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是我國基礎產業,隨著農業生產技術以及生產意識的發展與改變,綠色生產技術幾乎成為生產的“得力助手”,在試驗性應用過程中表現良好,可以很好的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因此,糧油生產也需要結合實際施工情況,從最基本的農田灌溉以及農藥噴灑等角度進行綠色生產技術的融合應用。
參考文獻:
[1]徐建玲,孫瑩瑩,陳期婷.基于隨機效應模型的政府補貼、專業化經營與糧油上市公司財務績效關系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8,43(01):55-60+67.
[2]龔抒,劉常珍,成春楓.科學規劃糧油生產 適當調整種植結構——鎮江市夏糧結構性調整調研報告[J].農業裝備技術,2017,43(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