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平
摘 要:自從我們國家進入21世紀市場經濟時代以來,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其中農業亦不外如是。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必須要從農業產業結構上進行科學調整與規劃。鑒于此,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相關的工作實踐,就貴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淺要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貴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問題;對策
近年來,貴州一直都在全面落實關于國務院、黨中央提出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針,經過長久以來的堅持與努力,目前已經在糧食結構、畜牧建設、蔬菜果樹生產布局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從客觀角度來看,貴州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依舊面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正因如此,如下首先剖析貴州農業產業結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繼而探究具體的應對之策。
一、當前階段貴州農業產業結構面臨的問題
1.產業生產技術不夠完善。就目前階段來看,雖然貴州全省都在努力的引進各種農業生產技術,但受到優質稻米適宜種植條件的約束,糧食產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糧食的銷量也很難提上去,糧食部門依舊存在“銷糧難”的現象。與此同時,貴州全省的蔬菜種植情況也不容樂觀,比如類似馬鈴薯這種常規農作物,存在生產耕作方式粗放、脫毒馬鈴薯的應用面積較小以及馬鈴薯種植質量差等各方面的問題。而且,全省的茶園有土壤板結的問題,種植出來的茶產品質量不佳,生產效益不夠理想。省內果園建設存在廢水管理不善、修剪技術不當等情況,導致種植出來的水果品質較差,總產量也比較低下,有些地區甚至會出現落花落果、病蟲頻發等現象,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會制約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阻礙農民的經濟收入增長。
2.農產品供給不科學,阻礙農產業發展。關于農產品面供給不科學的問題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來分析:其一,產品供給時間與市場需求時間存在錯位,會導致農產品的上市周期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趨勢,這樣一來就會導致農產品的價格逐漸下降,影響產業經濟。與此同時,一旦農產品錯過了正確的上市期,市場上就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農民就會盲目的進行擴大生產,最終會影響農業生產效益;其二,目前存在生產市場開拓不足的情況,導致農產品出現了“爛市”的問題,此類問題也會制約農產業的經濟效益增長。
3.產業結構不合理。貴州的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其一,由于長期受到自然經濟條件的約束,農產品商品率十分低下,市場競爭力不足。據悉,目前貴州質量較差的稻米基數約占總產量的70%,大約要大于全國平均基數的13%,這樣就會導致省外涌入大量的優質稻米,而自家的稻米則出現滯銷、價格低的問題;其二,當前貴州的農業生產設施不夠與時俱進,有些地區的生產基礎設施甚至非常的落后,完全無法適應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進程;其三,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不理想,新型農村工業發展的十分緩慢,導致農產品加工業不發達,產品的附加值跟不上去。
4.農業信息化服務不健全。實際上,我們國家早在20世紀80連帶就已經引入了“農業信息化”的相關生產理念,這種理念可以幫助農業發展的更加均衡而全面。不過貴州的農業信息化卻沒有構建完善,信息采集標準化水平過低,經常會出現采集信息不準確的情況,很多內容只是為了服務于領導層,并不能為基層農民解決決策上的問題,而且農業信息的傳輸與發布也不夠順暢,完全無法滿足農業發展的對應需求。
二、具體的應對之策
1.大力加強科技投入。要想從根本上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加大力度搞好科技事業,利用科學技術來推動農產業。要依據不同產業帶的生產屬性來針對性的制定標準化農業生產技術,還需要合理的進行生產制度推廣,不斷加強生產者的綜合素質,確保蔬菜以及糧食等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可以有效的進行統一,提升農業的抗風險實力。對于與此同時,還要從產業的組織細度來加大建設力度,加強各種形式的信息交流與技術加量的投入,以此來提高農產業經濟效益。
2.改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突出調整重點。具體而言,就是要對某些平壩、河谷以及土壤較為肥沃的地帶,要以水稻、油、煙草等作為主要的種植作物,同時可以通過農作物的秸稈、糠鼓作為農副產品,大力發展特種養殖業與畜牧業,利用湖泊、魚塘、三塘等來發展水產業。與此同時,對于坡度比較大的丘陵地區,則需要大力發展草地畜牧業,結合退耕還林的方式來建設人工草場與果樹林,打造自然保護帶,促進生態發展,防止石漠化與水土流失。而對于地勢較高的地方,因交通、水源等條件的制約,考慮到貴州地處亞熱帶,平時陰雨較多,為此就可以建造“聚水林”來進行蓄水,在蔬菜品種選擇上,最好選擇辣椒、土豆、地瓜等,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缺水、交通不便等客觀問題。而對于某些高山陡坡、土壤較為貧瘠以及氣候冷涼的地帶,則要用更為生態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要搞好生態保護工作,大力發展林業。總而言之,就是要將各種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進行重新調整,并且突出調整的重點。
3.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實際上,農業產業化發展是一個集加工、生產、流通、科技等環節于一體的綜合型行動計劃,這就必定要有穩定的全國統一市場來給予支持。因此緣故,相關管理部門一定要努力沖破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各種阻礙,用發展的眼光去解決農業發展問題,充分發揮各個地區之間的優勢,將農業產業結構中的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都進行更加合理的布局,促進新型農村工業的發展,努力拓寬農業外貿市場,以此來促進農業經濟效益。
4.推動農業信息化的綜合發展。相關部門要大力推動農業信息化的綜合發展,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與決策,促進貴州全省的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以此來引導農產品的市場流通,促進農業市場的健康化發展。要重新構建一個先進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確保各種國內外農業市場的動態信息可以及時的進行更新。與此同時,還要大力加強農民群眾的整體素質,不斷推動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與市場資源給農村地區,讓農村地區的經濟也可以逐漸跟上時代的步伐。
三、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從貴州的農業產業生產技術、農產品供給、產業結構以及農村信息化建設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論述,并從中總結了一套針對性的治理對策。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農產業的發展勢必會向著更加多元化、創新化的方向發展,相關部門一定要勇于開拓,用更加創新的角度去解決農產業的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曾茜.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現狀及優化對策——以貴州省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8,34(4):65-69. DOI: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8.04.012.
[2]龍鷗.農業旅游資源的開發——以貴州省食用菌資源為例[J].中國食用菌,2019,38(2):108-110. DOI:10.13629/j.cnki.53-1054.2019.02.030.
[3]李超.外商投資、產業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基于狀態空間模型分析[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19,(1):55-62. DOI:10.3969/j.issn.1003-6636.2019.01.006.
[4]黎星池,龔雪.互聯網與商貿流通業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9,(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