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璠
【摘要】在網絡空間中,新媒體內容低俗化、刻意炒作、網絡情緒表達非理性等問題日益突出,影響著網絡道德建設和網絡生態的培育。新媒體內容低俗化極易破壞網絡輿論氛圍、惡化網絡生態環境、導致道德失范,對此,我們要加強新媒體內容監管和公民道德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根治新媒體內容低俗化“頑癥”。
【關鍵詞】新媒體內容 低俗化 公民道德建設 網絡治理 【中圖分類號】C912.63 【文獻標識碼】A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使普通網民和草根階層的主體性日漸彰顯。但同時,由于一些人缺乏專業媒介素養和網絡道德意識,大眾網絡話語傳播失衡和內容低俗化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為我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帶來了一定的阻力。
第一,新媒體內容低俗化。新媒體經濟是以點擊量為指標的“眼球經濟”,新媒體平臺要想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就要不斷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在利益驅使下,一些新媒體成為資本逐利者,放棄了對品質的追求。例如有的新媒體平臺以明星緋聞、色情暴力等話題來迎合某些受眾的獵奇心理和少數網民的低級趣味,一些網紅甚至通過吃辣椒面、夸張搞怪、色情表演等方式吸引粉絲,以換取其打賞,污染了網絡生態。
第二,刻意炒作現象較為明顯。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一些新媒體平臺淪為了“標題黨”,或故弄玄虛,炮制以假亂真的標題和文章,故意用煽動性的語言和夸張的表達營造出一種神秘感;或憑空捏造、斷章取義,通過以偏概全的方式混淆視聽,使人難辨真偽。這些行為不但給網絡治理帶來了諸多困難,也阻礙了思想道德建設的步伐。
第三,網絡情緒表達非理性、極端化。在參與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群體中,不僅有以最大限度獲取商業利益為目的的內容生產者,還有許多“草根”網民。他們中的一些人常常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參與網絡交流,甚至故意煽動網民情緒,不負責任地隨意拋出觀點,以各種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從而引發輿論風波。
新媒體內容低俗化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網民的道德觀念、思想認識,不僅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更會導致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
新媒體內容低俗化極易破壞網絡輿論氛圍。在思想觀念逐步趨于多元化的信息時代,低俗化的新媒體內容無疑為負面思潮的擴散提供了機會,容易弱化網民對修身自律、克己奉公、誠實守信、慎獨自省等傳統價值的認同,扭曲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網絡道德建設造成沖擊,動搖媒體的社會公信力。
新媒體內容低俗化極易惡化網絡生態環境。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離不開網絡道德建設和網絡秩序的規范。低俗化的新媒體內容是落后道德文化的映現,也是不良生活方式和消極價值觀的集中體現。隨著社會發展節奏逐步加快,一些人出現了焦慮、迷惘、緊張、空虛等心態,而低俗內容帶來的錯誤輿論導向和價值導向更會進一步加劇人們的這些負面情緒,使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等充斥于網絡空間,導致網絡空間雜音不斷。
新媒體內容低俗化極易導致道德失范。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新媒體低俗化的傳播手段及其內容是對社會道德和主流價值觀的解構。這些形式和內容在帶給網民感官沖擊的同時,也會削弱人們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在一些網民看來,粗俗的言語是個性的彰顯,愛慕虛榮是真實的流露,自私自利是人性的本然……在這樣的判斷標準之下,一些人逐漸喪失了道德底線,不斷擾亂網絡公共秩序,造成了人們價值判斷的混亂。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進行交流。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產業管理已經難以跟上形勢發展變化的步伐。面對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社會動員能力強的網絡社交平臺,如何加強輿論監督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這樣的行為泛濫開來。”新媒體伴隨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而發展,且以“一對多”“多對多”等為主要傳播模式,用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裂變式傳播。新媒體的傳播時效和傳播范圍令傳統媒體難以企及,同時也導致網絡平臺魚龍混雜,網絡視聽產品良莠不齊。因此,我們應當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新媒體內容低俗化趨勢的蔓延,說明這樣的內容和產品依然擁有一定的受眾。如何消除低俗化內容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從根本上解決新媒體內容低俗化問題,是我們亟待破解的難題。對此,我們要以主流價值觀引領新媒體內容的生產及傳播,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如果我們在意識形態領域沒有掌握主動權,那么消極落后的社會思潮就會占領網絡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建立以主流價值觀為標準的評價體系,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新媒體內容低俗化與網絡監管缺失、網絡秩序混亂等密切相關。一些人看到互聯網領域失德成本低,便無所忌憚、肆意妄為。對此,我們應當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推動新媒體建設法治化、規范化,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把全黨全國人民的士氣鼓舞起來。首先,要不斷完善新媒體內容監管機制、行業準入機制、行政問責機制等,明確新媒體的監管主體、監管方法和傳播責任。其次,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新媒體行業監管,通過實名認證、信息過濾等方式維護行業秩序,不斷規范新媒體內容生產及傳播秩序。
新媒體平臺是一個多元參與、多向對話的社會輿論平臺,新媒體內容低俗化不僅與監管部門、新媒體平臺、內容生產者有直接關系,還與廣大網民有密切聯系。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應當構建多元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不斷優化新媒體生態,鏟除低俗化內容的生存土壤。同時,也要不斷提升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信仰,提高其甄別不良網絡信息的能力,從而自覺抵制低俗化網絡內容。新媒體平臺也應當提高行業自律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承擔起過濾不良信息、加強內容建設等責任,在維護網絡秩序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為河南財政金融學院財稅系講師)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年10月27日。
②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網,2016年4月26日。
③習近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新華網,2018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