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國家、單位、個人三元平衡分析

2019-07-26 11:14:02常旭華王思聰
中國軟科學 2019年6期
關鍵詞:制度

常旭華,陳 強,李 曉,王思聰

(1. 同濟大學 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上海 200092; 2.同濟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0092)

一、引言

1980年,美國出臺了影響至今的《拜杜法》。該法案的核心條款“財政資助發明可以歸項目承擔單位所有”首次統一化了國家與單位間關于財政資助發明的權利配置關系。鑒于其對美國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世界各國先后頒布了類“拜杜規則”,力求直接在財政資助發明權屬分配或間接在職務發明權屬制度上與《拜杜法》趨于一致。我國于2002年首次在《關于國家科研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管理的若干規定》中設置了類“拜杜規則”,并于2007年通過《科學技術進步法》第20條予以法律固化。然而,該規則執行已近16年,卻未取得類似美國的政策成效[1]。從全球范圍看,部分發達國家也出現了類“拜杜規則”因效果不理想被取消的情形[2]。因此,如何完善財政資助發明的制度設計一直是社會各界的熱點議題。

從學界看,關于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的研究聚焦三方面:(1)圍繞美國《拜杜法》的“國家-單位”權屬分配討論其積極意義,包括跨時代影響力[3]、激發企業家精神[4]、財政資助發明權屬[5]-[6]、政府介入權[7]、產學研合作與協同創新體系[8]等,以及其對社會發展的負面效應,包括學術研究專利化與延遲公開[9]、專利質量下降[10-11]等問題;(2)聚焦各國類“拜杜規則”設計的“國家-單位”(中國)或“單位-個人”(日本、德國)權利配置開展比較分析和制度評估,如國別比較研究[12]、我國“拜杜規則”的失靈問題[1, 13]、瑞典放棄“拜杜規則”[14-15]等;(3)聚焦職務發明制度對財政資助發明的規制分析,如國家所有權主義[16]、不同資助來源的差異化規則設計[17]等。歸納起來,財政資助發明的權利配置服從國家發展導向,需要動態平衡“國家-單位-個人”之間的力量對比,前兩者由“拜杜規則”調節,后兩者由職務發明制度規制;然而,鮮有研究將上述兩類關系調節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因此,如何看待“拜杜規則”和“職務發明制度”在特定國家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主導地位和作用發揮,仍需要更為系統的分析。

從實踐看,財政資助發明權屬不清常被視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的最后一道障礙,并為此不斷探索新的制度設計。具體而言,我國一方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繼續細化中國版“拜杜規則”,通過“取消審批和備案”強化單位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法人自主權,通過《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構建對科研人員的中長期激勵機制;另一方面通過調整法律關系,探索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3月,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6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議案”[注]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代表團61位代表聯名建議:修改《專利法》第六條名稱[OL].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sc.gov.cn/10462/12771/2017/3/8/10416520.shtml,2017-03-08/2018-11-01.;2018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廣第二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國辦發〔2018〕126號)要求在全國8個改革試驗區推行“將事后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獎勵前置為事前國有知識產權所有權獎勵”。可以判斷,財政資助發明的權屬配置問題已得到中央高度重視,正分步開展試點工作。未來的制度重構將不再局限于中國版“拜杜規則”,還可能包括對職務發明關系的整體調整。

基于此,本文聚焦財政資助發明中“國家-單位-個人”三者間的權利配置問題,在借鑒國際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財政資助發明權屬制度的歷次改革突破,提出“國家-單位-個人”的三元權利平衡結構,以期為正在推進的科技體制改革提供決策參考。

二、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的國際經驗

自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石油危機爆發以來,各國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相應地,施政重點逐步從跨國技術轉移轉向國內財政資助發明轉移轉化。以美國《拜杜法》(1980)為起點,全球掀起了一輪改革熱潮。

(一)以美國為代表的《拜杜法》:國家主義轉向單位主義

1945年,萬尼瓦爾·布什向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提交了《科學-沒有止境的前沿》的報告[18],開啟了美國科研體系的現代化建設道路。此后,在聯邦機構(如國防部、能源部等)、國立自然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ion of Health,NIH)的資助下,美國大學創造了大量影響后世的科學論文和發明成果。面對這些財政資助發明,1945-1980年間美國執行“國家主義”,即奉行“誰資助,誰擁有”原則,所有發明歸屬資助機構;同時,基于納稅人福利保護視角,聯邦資助機構有義務將成果用于公共領域,并為此制定了各具部門特色的管理制度,允許企業、高校等社會組織和個人申請使用。在此規則體系下,盡管財政資助發明面向社會開放,但存在兩個弊端:(1)程序復雜,審批時間長,尤其是多部門聯合資助的科研成果,使用申請需應對多個聯邦機構的審核,“反公地悲劇”現象凸顯;(2)未顧及項目承擔單位和發明人利益,導致其成果轉化積極性不高。

基于這些制度缺陷,美國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和博弈。成果使用者(企業)批評申請程序復雜,高校等非營利組織抱怨未獲得實質性收益。到1980年,美國國會內部達成共識,從“國家主義”向“單位主義”轉型,出臺了以《拜杜法》為核心的系列制度,按照“誰發明,誰擁有”原則和職務發明預先轉讓協議機制[19],實現了“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可以選擇保留財政資助發明所有權,政府享有一定介入權”的制度效果。

《拜杜法》自頒布以來爭議不斷,矛盾焦點包括:(1)公私利益不平衡,產生了“雙重征稅”問題,將納稅人資助的科研成果商業化后再賣給納稅人[20];(2)可能使大學偏離“基礎研究”,轉向經濟回報豐厚的“應用研究”[9];(3)導致科研人員延遲公開研究成果,與大學“傳播最新知識”的宗旨沖突[21];(4)扭曲了科研人員從事科研與商業化活動的精力分配[22]。盡管如此,《拜杜法》仍被視為美國專利制度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改革,極大地刺激了美國非營利組織(以大學為主)的專利申請,促進了財政資助發明的轉移轉化。

(二)以日本、德國為代表的類“拜杜規則”:個人主義轉向單位主義

1.日本:《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施法》(1999)+《國立大學法人法》(2004)

日本在整個20世紀實行財政資助發明的“個人主義”,除特定國家發明歸屬政府外,財政資助發明通常歸屬發明人或團隊。據統計,在日本版“拜杜規則”出臺之前,日本國立大學超過80%的專利歸教師所有[23]。于此同時,受《大學技術轉讓法》“兼業許可制”的推動,日本大學教師更傾向將財政資助發明許可/轉讓給大企業,而非中小企業。然而,大企業獲得專利后并不積極開展轉移轉化,更多作為技術儲備或防御使用,這與日本政府力圖促進大學技術擴散的初衷不符[24]。

為扭轉這一局面,日本政府借鑒美國《拜杜法》的成功經驗,頒布了《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施法》(1999),被稱為日本版“拜杜規則”,規定大學教師及學院的科研成果屬于大學,大學可申請專利,并由政府審批認定的校內技術轉移機構集中管理。然而,由于日本頂尖大學大都為國立大學,適用“拜杜規則”時受到文部科學省諸多限制,為此,日本政府頒布了《國立大學法人法》(2004),規定:(1)準予國立大學建立自主經營法人體制,處置財政資助發明無需政府批準;(2)再次明確規定科研成果所有權歸大學,高校將獲得收益部分返還給教師(發明人)及其研究團隊;(3)解除大學教師“公務員”身份限制,一方面便于教師從事兼職兼業工作,另一方面也提升大學對教師處置科研成果的控制能力。基于這兩部法,日本真正完成了從“個人主義”向“單位主義”的轉型。

2. 德國:《高校框架法》(1998)+《雇員發明法》(2002)

德國最先執行的是財政資助發明“個人主義”制度:(1)德國《基本法》確立了“學術自由”和“教授優先權”制度;(2)以德國《專利法》為基礎,從事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取得的發明法定歸屬發明人[25],同時依據《高校框架法》《合同法》《聯邦公務員框架法》等法律規定,高校科研人員作為國家公務員有義務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為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1998年德國聯邦政府修訂了《高校框架法》(第5版),改由高校法定負責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然而,這一改變的前提是高校必須擁有財政資助發明的所有權并集中管理。這就引起了兩個沖突:(1)與“教授優先權”制度沖突,高校缺乏督促科研人員科研成果去向的權利基礎,為此,聯邦政府于2002年修訂《雇員發明法》,在第42條中廢除“教授優先權”[注]《雇員發明法》(2002)在廢除“教授優先權”時,針對“學術自由”設置了特殊規則:(1)規定高校發明人對其發明成果擁有出版自由的權利;(2)規定高校獲取職務發明后高校發明者享有在其教學與研究中的非排他性使用權利;(3)規定高校發明人擁有獲得最高30%轉化收益總額的報酬請求權。,并引入“有期限公務員”制度,強化高校對科研人員的相對權利;(2)與《專利法》“發明人原則”沖突,為此在《雇員發明法》中引入“雇主審查權”(即職務發明報告制度),以規制科研人員隱瞞發明的行為。德國通過修改《高校框架法》和《雇員發明法》,完成了財政資助發明權屬從“個人主義”向“單位主義”的成功轉型。

不可避免地,德國在實施類“拜杜規則”過程中仍面臨系列挑戰:(1)高校科研人員掌握“學術自由”解釋權,事實上難以精準界定“本職工作中任務發明”與“自由發明”;(2)多數高校科研人員是公務員,根據《聯邦公務員薪俸法》規定,“個人主義”情形下科研人員從事成果轉化屬于本職工作,不可取酬,但在“單位主義”情形下,科研人員參與成果轉化不再是法定義務,是否可取酬及薪酬性質認定尚未達成共識。

比較以上三國經驗,美國、日本通過《拜杜法》(或類“拜杜規則”)直接實現“國家主義”或“個人主義”向“單位主義”的轉型,而德國則通過雇員發明制度改革重新調整單位與個人關系,在未新增法律的情況下間接實現了“單位主義”轉型。

三、我國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的歷次變革

(一)建國以來至1979年:絕對國家主義

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為鼓勵社會公眾開展研究工作,促進經濟建設,1950年8月,原政務院制定了新中國第一部發明相關法規《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由于社會主義改造尚未完成,允許設立私權屬性的“專利權”,因此該條例區別對待“發明權”和“專利權”。針對發明權規定“發明權人,除發明利用與處理權歸屬于國家外,享有得到獎金、獎章等權利”,針對專利權則允許專利權人擁有發明獨占權。

到1963年,國務院頒布《發明獎勵條例》,其第23條規定“發明屬于國家,任何個人或單位都不得壟斷,全國各單位(包括集體所有制單位)都可利用它所必需的發明”。這一條款廢除了《保障發明權與專利權暫行條例》的“專利權”制度,發明人僅享有獲得獎勵的權利。因此,無論是否財政資助,我國境內的一切發明歸國家所有。

(二)1979-2002年:相對國家主義

1979年,《中美貿易協定》簽署,美方要求我國對包括專利權在內的知識產權給予保護。1980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中國專利局”。在參考德國專利制度和相關國際條約基礎上,我國于1984年出臺了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專利法》,首次引入職務發明制度,并根據《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共有制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其權利制度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專利法》(1984)的權利制度設計

基于這3項條款,在當時背景下,《專利法》(1984)采取了一種兼顧國家、單位、個人權益的三元財產權制度架構[16],通過“持有”確保了國家對專利權享有終極所有權,包括事業單位在內的全民所有制企業享有經營權。然而,《專利法》(1984)的權利架構存在兩個缺陷:(1)忽視了現代專利法“發明人主義”的價值基礎,將職務發明機制作為專利權原始取得的唯一方式,為后期成果轉化制度埋下了隱患;(2)表現出政企不分、“國家主義”與“權利主義”界限模糊等時代局限性,造成“形式上國家所有,事實上單位所有”的局面。

在這一時期,財政資助發明的權利配置尚未提上日程。一方面是因為2002年之前財政資助以任務分配制為主,關系調節限于“國家-單位”之間;另一方面,針對科研人員的發明創造始終“以獎為主”,如1993年頒布的《科學技術進步法》強調要設立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等,未觸及財政資助發明的權屬問題。

(三)2002-2015年:不完全的單位主義

新世紀伊始,對外為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要求,對內為滿足國企改革和政企分離的需要,《專利法》(2000)重新界定“專利權人”,不再區分企業所有制形式,刪除了全民所有制單位“持有”專利權的規定;同時為適應科研項目課題合同制需要,在第6條第3款增加了關于約定職務發明的規定,割斷了國家對某一類特定組織“持有”專利權的直接控制。2002年,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國家科研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管理的若干規定》,借鑒《拜杜法》的核心原則,規定“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識產權,除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和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以外,國家授予科研項目承擔單位”。2007年,《科學技術進步法》(2007)在立法層面確認了這一規則,以激勵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自此,通過《專利法》(2000)和《科學技術進步法》(2007),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獨立法人,承擔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的發明、知識產權均歸自身所有。

然而,因我國高校、科研院所屬于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上述法律組合卻無法直接適用。理由是財政部于2006年頒布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國家統一所有”,其對“國有資產”的界定包括了無形資產。高校、科研院所作為事業單位,其專利權受到國有資產規定的控制,未經批準不得處置。這就導致高校、科研院所創造的財政資助發明倒退回《專利法》(1984)年的局面,對成果轉化造成了負面影響。

由于《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與《科學技術進步法》不協調,這一階段事業單位僅獲得受國有資產限制的經營權,因此稱之為“不完全單位主義”。

(四)2015年-至今:單位主義+個人主義

因國有資產審批、備案等帶來的程序障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5)規定“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對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決定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盡管“持有”二字表明在事業單位層面國家主義仍然存在,但“三權下放”(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實質上大大提高了事業單位處置財政資助發明的權限和積極性。

財政資助發明“單位主義”不斷完善的同時,“個人主義”政策傾向也初步顯現。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2018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了這一點。2018年12月,《專利法修正案(草案)》第六條增加了“產權激勵”條款,為科研事業單位實施產權激勵提供了法理基礎。正因如此,國務院正式在全國8個改革試驗區推行“事前產權激勵制度”。

盡管政策不斷突破,當前的權屬制度改革仍未從根本上厘清“專利權私權屬性”與“財政資助發明公有屬性”之間的關系。不同于自由發明、一般職務發明,財政資助發明的權利配置涉及國家、單位、個人三方利益。若簡單套用農村土地改革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兩權分離思路,對后續其它環節的法律適用可能會帶來新的難題[16]。縱觀我國改革歷程,由于特殊的政治經濟制度,《專利法》這一原本只應調節單位與個人權利結構的法律長期承擔著調節國家、單位、個人三元權利結構的任務;與此同時,本應調節國家和單位關系的“拜杜規則”則長期缺位或被國有資產管理規定強行弱化,無法真正發揮實效。圖1所示顯示了我國建國以來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的制度變革。

四、我國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的存在問題

(一)“國家→單位”和“單位→個人”的權利配置順序不清

在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上,美日德以《專利法》“發明人原則”為權利起點。發明人自動獲得發明原始權利,再按法定或約定向單位或資助機構轉讓所有權。反觀我國,是以《專利法》“職務發明判斷”的唯一標準來分配發明原始權利,沒有“個人→單位”讓渡程序,單位獲得原始權利后就無法回避國有資產相關法律規定的限制,放權很難徹底。

圖1 我國財政資助發明權屬制度的變革歷程

其次,美日德為整合發明權利避免權利分散,均強調“單位獨享所有權”。美國通過“職務發明預先轉讓協議”和《拜杜法》第202條第8款(規定“資助機構及其雇員不得與項目承擔單位共有所有權”),清晰劃分單位與個人、國家的權利界限。日本和德國采取“公務員法律+職務發明制度”實現了單位向個人的完全收權。

對比而言,盡管我國總體借鑒的是美國模式,但實施路徑卻略顯混亂(表2)。我國當前的制度設計同時向“單位”和“個人”放權,且通過政策不斷強化“個人主義”,削弱了單位的權利配置能力,這一制度邏輯反映我國仍未將科研事業單位視為完全獨立的權利人。

實踐表明,我國單位和個人在財政資助發明權屬上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沖突。以承擔我國絕大部分科研項目的“985工程”高校為例,抽樣調查顯示,約13.16%的教師發明不歸屬所在高校[26]。

不僅如此,教師披露給高校的發明專利維持時間普遍短于7年,遠低于未披露給高校的發明專利,大量高價值發明專利流失校外機構。在此背景下,若國家同時向單位和個人放權,圍繞高價值發明將會進一步加劇二者之間的權屬糾紛。

(二)發明報告制度和介入權制度缺位

為確保財政資助發明的轉移轉化不損害美國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及社會公共利益等,《拜杜法》設置了發明報告制度和介入權制度(表3)。類似地,德國聯邦教研部也規定其資助形成的知識產權對外轉讓(Assigned)時,合同內容須報聯邦教研部備案[27]。

對比而言,伴隨“國家主義”逐漸退出,我國卻未建立嚴格的“發明報告制度”,財政資助發明介入權制度也由嚴格向寬松轉變。從《發明獎勵條例》的完全介入;到《專利法》(1984、1992)僅介入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專利申請權或專利權轉讓;再到《關于國家科研計劃項目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管理的若干規定》(2002)僅保留對項目承擔單位的介入權;再到2006年《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僅對事業單位行使審批權;最后到“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的完全取消審批和備案。“發明報告制度”和“介入權”制度的缺位,將會導致以下問題:(1)因不要求在專利申請文件中披露財政資助信息,也不要求項目承擔單位授予資助機構普通許可,資助機構難以掌握財政資助發明的進展情況,不排除危害國家安全的情況發生[27]。(2)美國、德國基于財政資助發明的公有屬性,資助機構均保留轉讓審批權,而我國則全面取消審批與備案。由于不掌握受讓方信息,導致資助機構無法及時否決可能違反國家安全或本國產業優先原則的成果轉讓,也無法使“介入權”自動延伸至受讓方。(3)項目承擔單位無需報告即可自主放棄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造成維持時間偏短,知識產權過快進入公有領域,流失嚴重。

表2 美、日、德、中財政資助發明中國家、單位、個人的權利分配制度

① 為避免權利共有帶來的“碎片化”問題,美國《拜杜法》第203條第e款規定,當財政資助發明的共同發明人包括聯邦雇員時,聯邦部門可通過向項目承擔單位轉讓聯邦雇員的所有發明權利或收購項目承擔單位所有的發明權利,以整合發明權利,促進成果轉移轉化。

表3 《拜杜法》的發明報告制度和介入權制度

(三)國家-單位-個人收益分配關系失衡

美日德為推進財政資助發明的“單位主義”,均在立法層面設置了“與發明人分享收益”的規定,作為發明人讓渡原始權利的對價。美國大學科研人員獲得的許可/轉讓凈收益比例約為38%[28],德國《雇員發明法》規定“科研人員獲得技術轉移總收入的30%[注]數據來源:http://www.forte.tum.de/en/technologietransfer/patent-and-licensing-office-of-tum/.”。扣除個人獎勵及必要支出后,剩余收益歸單位或國家所有[注]美國《拜杜法》第202條第7款(e)規定:“政府所有,合同運作”的實驗室獲得許可費或收入,若扣除必要開支后的余額超過實驗室年度預算5%,超出部分的75%須上交美國國庫。。對比我國,法定設定的個人收益分配比例全球最高,而單位利益與轉化人員薪酬激勵卻考慮不足,難以調動其積極性。

在國家與個人收益分配方面,美日德因存在“個人→單位”讓渡權利程序,個人獲得成果轉化收益后統一按“資本利得”計稅[注]美國國內收入署IRS在第1235款條文規定:若發明人實質性轉移專利權給第三方,發明人可基于此專利權獲得相應的資本利得。最典型的例子是教師作為發明人將專利所有權(ownership)分配給所在高校。,稅率低于“工資、薪金所得”稅率,且無論何種情況均享受遞延納稅政策。對比而言,我國《專利法》以“職務發明原則”為核心,沒有發明人向單位讓渡權利的操作,成果轉化收益只能按“工資、薪金”交稅。不僅如此,當實施作價投資時,單位只能先將財政資助發明整體入股,再將股份獎勵給研發人員,即“先投資,后獎勵”。這就不可避免的帶來了“雙重納稅”問題[29],即個人獲取的股權在成果轉化交易中被同時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

五、政策建議

(一)借鑒國際經驗,制定中國特色“拜杜規則”

《拜杜法》屬于美國《專利法》的一章,其統一了美國的財政資助發明專利政策,“權利下放”充分給予了非營利組織、企業關于成果轉化的穩定預期。同時,對比日德經驗可發現,盡管各國在借鑒“拜杜規則”時均結合具體國情作了改動,但“單位主義”卻是大勢所趨。美國以“財政資助”為規制依據,其權利下放以“不索取、不賦予”為原則,日德則以高校科研人員的公務員身份作為合法收權的執行基礎。

我國應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拜杜規則”(表4)。首先,我國是以“財政資助”和科研事業單位作為權利調整的主線,賦權程序應為政府資助機構→單位→個人,項目承擔單位按《科技進步法》和《專利法》自動獲得所有權,單位可以有條件地與個人共有權利,資助機構不可越過單位直接賦權給個人,否則會顯著損害單位權益,不利于組織權威和結構穩定;其次,在介入權制度上,我國應效仿美國,要求財政資助發明申請專利時標注資助信息,明示政府享有的各項權利,專利獲得授權后第一時間授予政府資助機構非獨占、不可撤銷、不可轉讓的無償許可權,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備案;再次,進一步強化科技成果以許可方式對外擴散的政策導向[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8號)第20條“建立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技術轉移機制”規定:逐步實現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與下屬公司剝離,原則上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不再新辦企業,強化科技成果以許可方式對外擴散。,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關于“不再審批和備案”的實施細則,政府資助部門應加強對財政資助發明權利轉讓的審批與備案管理,單位應加強對科研人員轉讓長期使用權或所有權的審批管理;最后,將財政資助發明的專利授權率、維持率、轉化數量與金額納入單位績效評估體系,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取消“國有無形資產保值增值”規定,突出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本國產業優先”等方面的核查。

表4 中國特色的“拜杜規則”體系

(二)實施介入權制度,加強財政資助發明權利配置的制衡關系

因經費來源的特殊性,財政資助發明天然地具有公共品屬性,因此其形成之初就需要平衡國家、單位、個人三者之間的權益關系。美日德的權利配置充分考慮了這一利益平衡,體現為:(1)美國在放權過程中為資助機構保留了相當大的介入權;日德在收權過程中為科研人員設置了報酬權;(2)許可自由,但成果轉讓需要政府資助機構的審批;(3)各國已認識到“拜杜規則”與高校基礎研究、學術成果公開、科研人員價值取向等存在利益沖突,制定了協調機制,如蘭伯特協議包、美國醫學院聯合會的技術轉移原則。

參考域外國家制度設計,我國在配置財政資助發明相關權利時應從三方面展開:首先,政府資助機構擁有強制許可權(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履行相關國際協定)、介入權(確保資助機構直屬科研部門可無償使用本部門資助的發明開展科學研究、項目承擔單位未有效實施時許可第三方有償實施)、以及“權利下放”的權利(《科學技術進步法》第20條);其次,單位擁有相對獨立的所有權和權屬轉讓審批權,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收益權、使用權、處置權;最后,個人享有成果轉化后的報酬權、單位有條件授予的長期使用權或所有權,允許個人利用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開展質押、融資等活動。

針對國家-單位-個人之間的制衡機制設計,政府資助機構可通過強制許可和介入權制度制衡項目承擔單位的所有權和個人的“長期使用權或所有權”,避免其浪費或濫用所有權;其次,單位賦予個人“長期使用權或所有權”時保留轉讓審批權,以保障單位內部的權利運用和管理;最后,國家通過立法規制政府資助機構,明確強制許可或介入權的適用范圍。

(三)強化單位法人權利,完善權屬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美國《拜杜法》的成功離不開一系列制度體系的保障。當前,我國財政資助發明相關議題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層面。為建立“單位主義為主,個人主義為輔”的權利配置體系,我國應盡快完善“職務發明”制度設計,通過“《科學技術進步法》第20條+職務發明”法律構架強化單位調整“國家→單位”和“單位→個人”關系的能力,提高其處理財政資助發明的獨立性,減少國家和個人層面的不合理制約與干預。

進一步地,針對“單位→個人”賦權,我國應通過“合同約定”明確界定“長期使用權”,包括其賦權過程、科研人員“持有”的權利內容和限制范圍、再許可與轉讓程序、對價與終止條件等具體實施細則。首先,賦予科研人員的長期使用權應是可轉讓的獨占/排他許可權,并明確科研人員具有優先購買所有權的權利,減少科研人員權利使用的不確定性;其次,“單位→個人”賦權本質是為了在現有制度框架下促進科研人員創辦衍生企業,應調整《公司法》和《合同法》,允許以“長期使用權”投資入股、融資、質押;最后,完善現有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政策,明確“科研人員持有長期使用權或所有權”下與高校分享經濟收益的政策體系,彌補“單位→個人”和“個人→單位”的雙向收益分配制度空白。

猜你喜歡
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重大誤解制度“重大”之認定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0
刑事申訴制度的三重檢討與完善進路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40
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幾點思考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翻譯人員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應訴管轄制度適用之探討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www.91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啪啪永久免费av|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一区|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婷婷色婷婷|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最新国产网站|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亚洲一区网站|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色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欧美日韩资源|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五月天天天色| 亚洲成人www|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