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雷
《環球時報》記者25日從多位知情人士處得知,在中國珠海等地設有工廠的美國知名上市代工企業偉創力,曾在美國政府將中國華為公司列入“黑名單”后,私自扣押華為高達7億元人民幣的物料和設備。在華為前來索要這些物料和設備時,偉創力非但沒有歸還,反而繼續私自扣押華為物資一個多月,給后者造成嚴重損失。截至發稿,華為和偉創力方面均未就知情人士透露的上述信息進行回應。
根據國內部分媒體此前報道,在華為公司于5月16日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后,全球知名代工廠偉創力便第一時間停止了與華為的一切合作,與華為的現有訂單也都一并被中止。隨后,有媒體稱華為曾派出近百輛貨車前往偉創力位于珠海的工廠,從那里拉回自己的設備和物料。此后,華為將偉創力公司剔除出自己的供應鏈。
偉創力是全球僅次于富士康的大型代工企業,1969年在美國硅谷成立,1987年進入中國。在此次事件之前,與華為公司的合作已有數年之久,雙方合作順暢,是華為的代工合作伙伴里合作水平排在前5位的企業。彭博社數據顯示,2018財年第三季度偉創力大約從華為獲得約24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是華為的美國供應商中獲利最多的企業。偉創力從華為獲得的收入約占其總營收的5%。
由于華為與偉創力的代工模式是“送料加工”模式,即華為購買需要加工的設備和物料,再將它們交給偉創力加工,所以在偉創力宣布停止一切與華為的合作后,后者的生產交付受到很大影響,為能繼續正常履行與客戶的合同,華為不得不決定把剩下的物料以及之前放在偉創力工廠進行生產配套的自家設備,都從這家美國代工廠那里運出來。其中偉創力在珠海的工廠有大約4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華為物料和設備,海外的工廠有大約3億元。
但據知情人士講述,當華為5月17日晚準備將華為物料和設備運出來時,偉創力珠海工廠突然接到來自公司高管的指令,稱根據美國出口管制的相關法律法規,偉創力不能放行這些華為擁有物權的設備和物料。這一舉動令在場華為工作人員驚呆。最令華為員工感到憤怒的是,偉創力居然在中國的領土上依照美國法律扣下華為的物料和設備。知情人士透露,華為相關管理人員認為,偉創力此舉是過度解讀美國法律,不僅涉嫌違反中國的法律,更是在侵犯中國的司法主權。因為偉創力跟華為在中國國內簽約的主體是在中國珠海登記的“偉創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偉創力的珠海工廠理應遵守中國法律,不該以美國法律作擋箭牌私自扣押華為的物資。不過,華為方面當時并未聲張此事,而是想盡快與偉創力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問題,以免耽誤給客戶的訂單交付,造成損失。
然而,在雙方進行的10多輪談判中,偉創力又屢屢刁難華為,并持續拒絕歸還華為物資,甚至還多次出現雙方一度協商好的解決方案,偉創力卻轉天“變卦”的情況。華為此后針對偉創力這種“出爾反爾”的態度發出措辭強硬的律師函,稱偉創力方面的行為性質嚴重并且超出正常合同糾紛的范疇,并要求偉創力必須歸還華為擁有全部物權的物料和設備,否則將要求偉創力承擔一切損失。偉創力方面隨后也給華為回復一份律師函,宣稱根據美國的出口管制法律,偉創力有法律義務審查華為享有所有權的物料和設備。該公司還以不可抗力為由拒絕賠償華為。
在偉創力的刁難下,華為的物料和設備被持續扣押一個多月,導致華為方面損失巨大,甚至不得不額外掏錢去重新購買設備和物料交給客戶。直到今年6月中旬,偉創力方面才同意將華為的物料和設備陸續歸還,但開出的條件是將這些設備和物料轉運給一個不屬于美國“實體清單”所列華為及其68個關聯企業的“第三方”,而且這一切的費用還得華為自掏腰包。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教授霍政欣2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政府可以要求美國企業遵守美國的法律,但在中國境內,美國國內的行政法律法規是沒有效力的,即“公法無域外效力”。霍政欣認為,如果與華為簽約的是偉創力在珠海的公司,那么其用美國的國內法律去扣押華為公司的物資,至少違反了中國法律的屬地管轄,并存在違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