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發 吳雋童
高義生號石風,為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僑聯副會長。生于三代陶瓷人家庭,多年來刻苦學習,堅持實踐寫生,在釉下青花山水取得了明顯特色,云霧青花山水系列作品被廣為肯定。
青花瓷是很多人的心頭大愛,上手容易細膩難。令不少初學者望而卻步,都因為高難度的青花汾水技法。青花汾水,貌似容易,實則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底,唯有經歷過無數次的嘗試,才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它。
高義生基本上都是以地方名勝景點為主題創作。高義生在祖國大好河山里寫生,他認為山水寫生強調個性化、符號化、規律化,但不能脫離山水畫的大理,也不能擺脫山水畫的大規律。筆墨的干濕濃淡、皴擦點染、縱橫交錯、虛實變化,永遠是在矛盾對立中求統一和諧。非實踐者難以明白其中的奧妙和精神。山水寫生,各個畫家都有各個畫家的辦法,觀察景象的視角不同感受就不同,內心對景象的理解當然也不盡相同。喜歡哪類風格、選擇哪種類型去表現也不必拘泥于前人法度,但最終要與自己的個性、興趣相吻合,充分發揮各人創造力和想象力。中國山水畫的民族性、哲學性、包容性和它特有的內在人文精神,經過不斷演變和傳承形成了龐大的文化脈絡。寫生,永遠是藝術家們研究、實踐不完的課題。
高義生認為中國畫的寫生是要有獨特的思維和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將其完美呈現的過程。這也是畫家必須走進自然,所謂行萬里路,親身實踐“藝術源于生活”。
在創作中,高義生樂于鉆研,敢于嘗試。他常常突破傳統畫法,研究新工藝,他創作中的顏色都是自己在不斷的摸索中調配出的。
《高節凌云》描繪的是景德鎮瑤里竹林。瑤里古鎮,古名“窯里”,因是景德鎮陶瓷發祥地而得名,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美稱。這里群山環抱,原始森林郁郁幽深,小橋流水,禽鳥啼鳴,飛瀑流泉。同時瑤里的竹林也是一景。嶺嶺皆綠,感受到竹海的清幽、空靈,又能感受其氣節。竹徑通幽,置身竹海里,遠離喧囂,被綠色環抱撫慰,清幽而不孤寂,欣喜而不浮躁。
看過高義生畫的人,很難不被他的云吸引住。《云壑泉有聲》則是描繪的廬山三疊泉。三疊泉譽為“廬山第一奇觀”,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澗水匯合,從大月山流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注入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再噴灑至三級盤石,形成三疊;勢如奔馬,聲若洪鐘。但見拋珠濺玉的三疊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幅冰綃,抖騰長空。奇峭的山峰且煙云繚繞,大片云霧中隱約顯露有遠景的峰石陡壁。應和著那石縫間淌出來的清泠泠的泉水,讓你深深的體會到:蒼茫云海間,泉澗山更幽。
《幽云泉鳴》里井岡山水口瀑布巍峨群峰矗立,萬壑爭流;蒼茫林海,飛瀑流泉。高義生與這片革命熱土的心領神會,探大河之源,登井崗之巔,入蒼茫林海,探飛瀑流泉。用藝術的手法把革命勝跡壯麗河山描繪出來,交相輝映光照千秋。近樹遠山錯落有致,畫面布局精細,每個地方,單獨裁剪都能成畫。
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里疲勞的身體,那疲憊的心靈無處安頓,在欣賞高義生的作品時,在與自然萬物的心領神會中得到了休憩,凈化,收獲。內心在探索和追尋,反思和感悟。你會徹底忘卻塵世的煩憂,與自然之神敞開心扉,目視耳聞,心領神會。這里有風的輕吻,有水的低訴,有鳥的耳語,有葉的輕舞,有泉的輕戲,有云的撫慰,這是心靈的交流,這是智慧的感應。一片山水即一片心靈世界。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