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菜,簡稱“津菜”,是具有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它起源于民間,得勢于地利,發展于兼取,憑借于天津地區富饒的物產。天津是退海之地,古有九河下梢之說,盛產魚、蝦、蟹,民間素有“吃魚吃蝦,天津為家”的說法?!跋矅L鮮、好美食”的民風食俗,在明末清初逐漸形成。經過二百多年的兼收并蓄,不斷豐富、完善,于光緒年間達到鼎盛階段。民國初年,繼續維持繁榮局面,特別是津菜中的清真菜和素席菜,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各地風味開始涌入津門,逐步“津化”,使津菜形成多元的風格,由簡便、實惠、質樸的民間本色發展成為以咸鮮為主、酸甜為輔、小辣微麻、復合烹調、風格獨特的地方菜系,成為北方大都市、大商埠之時尚。
2019年初,《餐飲世界》記者采訪了燕春樓的董事長張建生。燕春樓飯莊創始于1927年。由于籌備時正逢春季,取“紫燕喚春”之意,“燕”與宴諧音,寓意賓至如歸,故名。燕春樓飯莊原位于天津市和平區榮吉大街22號,是天津市馳名清真餐館。當時的股東大部分是直接掌管灶、案的廚師,他們的技藝超群,開業不久就名震津門。1956年公私合營,1959年翻新改造、擴建,1973年二次擴建后的燕春樓飯莊是天津唯一的甲級涉外清真餐館,接待中外及少數民族貴賓。憑著傳統的風味、高超的技藝、周到的服務,贏得了海內外賓客的贊譽。張建生董事長,被餐飲業界尊稱為張爺。津菜軼事張爺娓娓道來。
“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
天津人詼諧,常把一些生活中的尷尬化為自嘲,眾人哈哈一笑,煩惱頓時拋之腦后。天津百姓就喜吃個“河海兩鮮”,但這些新鮮的美味卻有很強的時令性,錯過時節就得等上一年。每年仲春時節,晃蝦和琵琶蝦大量上市,此時若烙餅卷油炸晃蝦,其味妙不可言。有句俚語出來了:“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這可給天津老饕們找了個好理由:人家都說了,會過日子的人,錢可以欠,借據可以寫,水中好料則不可不吃。就沖著這點,罾蹦鯉魚、碎溜鯽魚等正宗天津菜,紛紛從水里“游”上桌來。
“吃盡穿絕天津衛”
“吃盡穿絕天津衛”意思是這里食物口味最鮮、衣著品味最靚,想要買好衣、吃好食,來津門就對了。的確,中國現代化過程中,天津曾一度扮演領頭羊角色,潮味濃、潮牌多,人們見多識廣,會打扮自然不稀奇,而海河流貫其中,渤海灣近在咫尺,頗得“海河兩鮮”的地利之便,不像其他內陸城市,想打打牙祭,只能提矛上山獵野味。如此地利,天津人怎么可能錯過?
“八大成九大樓十大飯莊”
1930年代,隨著天津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與繁榮,飲食業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天津知名的十大飯莊、九大樓、八大成先后建立。八大成主營天津菜系,為明利成、聚德成、聚慶成、聚和成、義和成、聚興成、聚樂成、聚合成;九大樓則主要是回民羊肉館,即相賓樓、賓華樓、大觀樓、迎賓樓、富貴樓、老會芳樓、會賓樓、燕春樓、暢賓樓;十大飯莊則為山東菜系,即同福樓、全聚德、天源樓、登瀛樓、松竹樓、天興樓、晉陽樓、萬福樓、會英樓、蓬萊春。
“燕春樓”
過去天津有八大成十大飯莊,清真菜館按羊肉館計就有九大樓,1927年以后就增加到十二大樓,清真館賣的全羊大菜能跟漢餐的八大成的滿漢全席相比,所以清真菜有一定的地位和可比性,也就有固定的食客。
燕春樓飯莊建立于1927年,已有92年的歷史。早年曾與燕春樓并稱的其它天津八大樓,如今或已成過去,或輝煌不再。燕春樓則在迎接它的“百歲”生日。
“目魚中段、煎烹大蝦、
芫爆散丹、雞茸干貝”
自從有了清真菜,四道菜必不可少。第一道菜是目魚中段,產自渤海灣,且重量必須在三斤半以上才是好目魚。取目魚中段,這是傳統的吃法也是叫法。第二道菜芫爆散丹,是羊肉館的一道菜,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了。第三道菜煎烹大蝦,來自渤海灣的大蝦,春秋兩季最為肥美,這道菜的原材料必須得一個“鮮”字。第四道菜雞茸干貝也叫瑤柱菜心,是傳統的菜式,也是羊肉館的一個代表菜。這道菜加工過程比較復雜,技法也比較講究,做好這道菜很不容易,需要有一定功底。煎烹大蝦是羊肉館的一道傳統菜,對于食材的要求很高,大蝦的分量要足,肉質要鮮,炒制過程中火候要精準掌控,層層把握,最終才能制作出這一道造型精美、味道鮮香的傳統菜。
每一道成功的菜品背后,都有多道工序組成,從挑選食材到處理食材再到加工,都體現著一個餐館對于食客的責任心。比如清炒蝦仁這道菜,為了保證蝦的品質,都是從源頭進貨。蝦要帶皮無頭,現做現剝,注意每個細小環節,包括蝦線也要挑掉,保證顧客吃到不含任何雜質的蝦仁。即便費工費時,也必須嚴把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