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輝
7月22日,科創板啟航首秀,以安集科技、瀾起科技、中微公司等為代表的半導體公司獲得強烈追捧。從產業周期看,隨著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AI等下游應用的成熟,新一輪半導體景氣周期漸行漸近。疊加“國產替代”邏輯,半導體將是未來5-10年很確定的成長行業。短期看,科創映射是板塊走勢的核心邏輯,但中長期看,仍需聚焦真成長核心公司。
全球半導體下行周期見底在即,下半年國內半導體板塊有望走出景氣共振的上行行情。首先,隨著半導體行業資本開支、庫存等陸續回歸正常,供需也在逐步恢復平衡,近期以DRAM和NAND等為代表的半導體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幅度較大的反彈。
其次,部分半導體公司最新業績在側面印證行業的復蘇,如臺積電6月營收同比增長21.9%,結束了連續6個月的負增長;與此同時,臺積電還在財報中提及,由于5G需求提前到來,該公司有意提升今年的資本支出計劃。最后,用于衡量全球半導體景氣指數的“費城半導體指數”近期創出新高,反映出全球投資者對半導體行業悲觀情緒逐步消解。
半導體景氣周期的逆轉,源于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AI等下游需求的推動。尤其是5G,隨著6月我國5G商用牌照的正式發放,網絡建設有望全面提速。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底,三大運營商便分別公布了2019年資本開支計劃;但考慮到5G牌照提前了半年發放,因此三大運營商今年資本開支很可能超過3000億的目標,屆時以“基站+手機”為核心的通信產業鏈將全面受益,推動半導體景氣周期的逆轉。
半導體一直是我國科技發展的短板。只不過,由于資金投入大、投資風險高、回報周期長,該行業一直難以獲得社會資本的支持。為了促進國內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前幾年還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然而,受基金規模以及審批流程繁雜限制,半導體行業融資仍面臨重重困難,進而有了現在的科創板。科創板的推出,不僅能改善半導體行業的融資環境,同時全新的投資方式也將給行業帶來重大的估值重構。
首批注冊的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5家是半導體公司,且均能映射到已上市的公司中。其中,安集科技為半導體材料(拋光液、光刻膠)公司,目前已上市的公司里邊處于第一梯隊的材料公司還有江豐電子、有研新材、鼎龍股份等;中微公司為半導體設備(刻蝕、MOCVD)公司,直接對標北方華創;另外三家樂鑫科技、瀾起科技、睿創微納則是Fabless半導體設計公司,分別從事物聯網芯片、內存接口芯片、MEMS芯片的設計,對標上市公司包括匯頂科技(觸控芯片)、韋爾股份(分立器件)、圣邦股份(模擬IC)等。
中長期而言,從產業鏈發展順序來看,除上游設計環節外,設備和材料公司的產品迭代升級均依賴于中游制造和下游封裝測試環節的成熟。其中,封測領域在技術門檻和資本開支上低于芯片制造,突圍可能性更大,但產業鏈價值也相較后者低。當前,中芯國際也是長電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未來二者的上下游配套協同值得期待。
目前,長電科技主要分為本部和旗下子公司,本部主要覆蓋中低端產品,而旗下三大子公司(星科金鵬、長電先進和長電韓國)則專注于先進封裝產品。短期而言,公司業績表現不佳,2018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虧損1.68億元,主要受星科金鵬不及預期影響,當年虧損2.71億美元。盡管如此,隨著全球第三次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趨勢形成,封測環節由于技術門檻較低,必定成為此次轉移的先行者,預計公司是半導體板塊最先走出的核心企業。
中芯國際方面,公司是國內半導體制造領域工藝布局最廣且制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也是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同時具備8寸、12寸晶圓的生產能力。隨著中芯南方投產,公司將有能力提供14nm及以下的先進制程代工。去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下滑對公司產能利用率也造成了影響,18Q4/19Q1營收同比分別下滑0.33%/16.34%。相信隨著半導體景氣周期復蘇,公司作為全球第二家供應FinFET制程的晶圓廠將充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