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亥俄州系列

俄亥俄州系列
T:您在德國接受的攝影本科教育然后在美國讀的研究生,畢業后您在美國和歐洲的多所大學都有任教。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攝影注重于國家以及整體的表達,而歐洲的攝影更多的關注人的個體本身。您怎樣看待這兩種不同的攝影傳統以及美國和歐洲攝影教育之間的不同?
B:對我來說在八十年代作為學生能夠到美國去留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美國大學的攝影教育注重理論性和科學性,而這在當時的德國是不可能的,當時德國攝影教育還是以實用與設計方向為主。不過現在當然不一樣了!美國攝影之所以一直以來就對“國家”(這個概念)保持了強烈的關注度,那是因為攝影成為19世紀以來美國持續西進運動的伴隨者和見證者。精準記錄一切細節和提供寬廣視角的大畫幅攝影傳統將這種共同的經驗感受深深烙印下來。20世紀的歐洲比較重要的攝影實踐是20年代包豪斯進行的“新視野”實驗以及那些關注人的影像。就像我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那樣,以萊卡相機為代表的小畫幅快速攝影的影響一直持續到80年代,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uer-Bresson)這樣的攝影師被奉為經典。現在這些差異都被消除了德國的攝影上升到藝術與學術的地位,歐洲的攝影藝術教育像美國一樣有了很高的水平。
T:您被一些雜志稱為“德國式的美國人”,在您的作品中有很多與斯蒂芬·肖爾或喬·斯坦菲爾德相似的地方,而不像那些典型的“貝歇學生”的作品。是不是美國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對您的影響特別大?
B:當我從1980年開始我的“魯爾區”系列的時候,還沒有什么“貝歇流派”。貝歇夫婦是有的。此外,當時我受到米歇爾·施密特 (Michael Schmidt)[1]等人在柏林的攝影工作坊“Werkstatt fGr Fotografie”很大的影響,比如我在那里就認識了劉易斯·鮑茲(Lewis Baltz)[2]。當時嚴肅的藝術化彩色攝影在美國發展迅速,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Shore和Eggleston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早期的作品都是在嘗試,通過拍攝人在景觀中的活動和人所處的環境把它們整合到一起,成為我作品的主要構成部分。同時我的攝影技術也是大畫幅攝影和萊卡之間的一種妥協:我使用6B7中畫幅相機,它既可以手持拍攝.也可以得到非常高的成像質量,由此我把自己視做聯系美國與歐洲攝影傳統之間的紐帶。
T:在您的系列“俄亥俄”中拍攝了一些美國城市的場景,有停車場、房子、院子和一些輔路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在您的作品中不停的出現,為什么您會選擇這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場景,哦,對了,還反復出現很多汽車,汽車對您來說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
B:在這種情況下汽車反映了美國的社會狀況。人們可以把它解讀為一種文化的對象。這些”微不足道”的地方反映了我們生存狀態的現實。因此它們總能不斷喚起我的注意。美國在1983年開始了羅納德·里根時代,那些被記錄下來的學生和工人社區清楚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政治和經濟問題。
T:影像是非常有力量的.所以它常常會和政治聯系在一起。我看到很多當代重要的攝影師的作品總是和政治有關,比如泰倫·西蒙 (Taryn Simon)和托馬斯·迪曼德(ThomasDemand)。但是在您的作品中只是通過不顯眼的地點表現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您怎么看待藝術與政治的關系?
B:對我來說好的藝術都是政治的,即使它的功能不是用來宣傳。僅僅是仔細觀察一個看起來不重要的地方的生活狀態,也絕對是一種有政治意識的行為。我的作品總是在尋找“不確定的地點”。盡管它們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它們都是作為人們曾經重要的東西和奇異的度假公園一類深深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由此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通過我的作品了解我們這個時代真實的生活狀況。
T:您屬于德國您那一代人中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最早開始彩色攝影的那一批。2011年您的個展“色彩”在奧地利的林茨舉辦。30年后的今天,攝影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數碼攝影的階段。您怎么看待作品中色彩與內容的關系呢?
B:色彩就是作品內容的一部分,它不能被分開考慮。80年代在藝術攝影中使用色彩還是非常不同尋常的,而現在它已經是最基本的了。數碼攝影中人們可以很快地在彩色和單色之間轉換,人們也可以控制圖片的每一個方向。對這些所有可能性進行精確控制的選擇和使數碼化在自己的作品中變得有意義,這些都構成了對現在的攝影師和藝術家的挑戰。
T:在以前的訪談中我和其它攝影師也談到了關于攝影的地位。關于這一點,請您也談一談為什么攝影在德國當代藝術中扮演了重要地位,以及這種地位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B:攝影是19世紀的核心媒體。它首先在科學研究、廣告和新聞等不同領域流行開來,然后才得到藝術界的認可。一些重要的藝術家把攝影用作于記錄,觀念藝術家和創意者通過攝影得到一種完美而靈活的展示方式。德國自上世紀20年代通過德意志制造聯盟[3]1929年的展覽“電影和照片” (Filmund Foto)、包豪斯和“新客觀主義”[4]極大地推動了媒體攝影的創造性,二戰以后埃森(Essen)的“主觀攝影”運動也充分發展起來。此外在原來的東德還有很強的社會紀實攝影。在博物館80年代緩慢地接受攝影以前,兩年一屆的科隆攝影器材博覽會(Photokina)提供了很多高質量的攝影展覽,1977年的第六屆卡塞爾文獻展給攝影提供了自己展出的舞臺。受此影響開始出現了新一代的攝影藝術家。我自己也屬于其中一部分。后來又形成了“貝歇流派”,他們受過良好的攝影教育。他們的作品引起了國內外強烈的關注,他們中的很多人現在都是大學的教授或是投身于教育事業,他們為無數的博物館和畫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德國成為未來優秀藝術攝影師的出產地。
T:是這樣的,作為萊比錫圖形與書籍裝幀藝術學院的前任院長,您能介紹一下“萊比錫流派”這個概念以及攝影在其發展中的地位嗎?
B:所謂“萊比錫流派”這個概念是一個藝術市場的術語。它主要是說我們藝術學院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深受具象主義繪畫傳統的影響。而攝影在萊比錫圖形與書籍裝幀藝術學院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從1893年開始我們就設置了攝影課,從1993年開始藝術學院設置了6名攝影教授和4個攝影班,畢業生被授予造型藝術的碩士文憑。每個攝影班都按照主管教授自己的專長來建立,除了我之外現在還有我的同事Tina Bara,Peter Piller和Heidi Specker。我們和藝術的聯系非常豐富,完全可以花上很多時間來討論。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我們和其它專業比如媒體藝術和書籍藝術連接得非常緊密,攝影專業的學生完全可以實現跨學科項目和出版。即使和繪畫也有一些成果方面的聯系。4個攝影專業方向幾乎是一樣大的,即使我們藝術學院非常小,總共只有大約600名學生,這樣也方便學生們展開非常積極的個人藝術交流。
T:您能再介紹一下關于萊比錫圖形與書籍裝幀藝術學院嗎?您知道,我們這個訪談有一部分是涉及到德國當代的攝影和藝術教育的。

Culatra小島系列

Culatra小島系列

Culatra小島系列
B:萊比錫圖形與書籍裝幀藝術學院 (HochschU,fur Grafik und Buchkunst Leipzig)屬于德國最古老的藝術學院。這個是1950年更改了的名字,它見證了1764年建立的“繪圖、繪畫和建筑學院”(Zeichnungs-,Mahlerey und Architectur·Akademie)輝煌的歷史。目前學校有大約600名碩士生分布在繪畫、圖形、圖形設計、書籍裝幀、攝影和媒體藝術專業。2009年夏季學期我們新開設了碩士學位的“藝術管理專業” (Kulturen des Kuratorischen)。在校任教的教授都有良好的國際聲譽和成熟的藝術作品。完整的碩士教育一共需要10個學期(5年)。它分為兩年的基礎課教育和三年的專業課教育。在基礎階段需要學生普修所有專業的相關基礎內容,然后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相應的專業方向。藝術理論教育也占據整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學院的工作室也提供傳統的技術課程支持。我們學校藝術類的工作室提供的技術課程主要有:平板印刷、蝕刻、絲網和木刻。圖形類的工作室提供:手工排字、膠印、書刊印刷和書籍裝訂。教師和學生行成了良好的研究書籍藝術的氛圍,他們制作了最高藝術質量的書籍,并常年獲得國內與國際相關獎項。通過學校的展示畫廊,所有專業的學生們學習到現在的作品是如何通過共同協作來完成的。畫廊同時也展示國外藝術家的作品和項目。它討論了重要的社會政治與藝術理論,起到溝通公眾的窗口這樣一個重要的作用。
注釋:
[1]米歇爾·施密特曾經是一名警察,他的黑白攝影系列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被認為是德國當代紀實攝影的代表人物。很多日后有名的攝影師都參加過當時他在柏林的攝影工作坊,其中最有名的學生包括安德列亞斯·古斯基和約阿西姆·布羅姆等。
[2]劉易斯·鮑茲是20世紀70年代最重要的美國攝影師之一,他用獨特簡約到近乎抽象的方式記錄了美國普通郊區、單戶型住宅的發展和工業區被遺棄的風景,是70年代美國“新地形”攝影美學的重要代表之一。
[3]德意志制造聯盟(DeutscherWerkbund,簡稱DWB)是德國的一個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與實業家的聯盟。該聯盟于1907年成立于慕尼黑。是德國第一個設計組織,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石。它所確立的設計理論和原則,為德國和世界的現代主義設計奠定了基礎。其在現代建筑的發展中影響巨大,并導致包豪斯的出現。——文字材料來源于維基百科和搜搜問
[4]新客觀主義(Neuesachlichkeit)起源于德文,是新客觀主義和新客觀性的意思。新客觀主義攝影家主張攝影藝術要依靠攝影的自身特性,注重拍攝現實中具有豐富細節的影像,強調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刻畫物體的表面結構,表現其豐富自然的影調與清晰的細節。新客觀主義攝影使人們從注重平常的事物中發現 “美”。其代表人物是帕奇和布勞斯菲爾德。——文字材料來源于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電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