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馬累是巴西里約熱內盧最大的貧民窟,由中國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巴控)自2011年起長期資助的“明日之潮”馬累交響樂團(以下簡稱馬累交響樂團)就“藏”在這里。“下車后請迅速進屋,切記不可拍照。”當地向導已跟黑幫報備過記者一行的行程,他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守規矩”,而“規矩制定者”正是黑幫。
汽車從市區緩緩駛出,車窗外陸續出現私架的電線、肆意堆放的垃圾、殘缺破敗的房屋……沒過多久,車停了。推開馬累交響樂團的大門,《環球時報》記者來到一個與外面截然不同的世界。金色演奏大廳里的觀眾席可容納約一百人。臺上的團員正忙著調音、練習。團員身著統一的深藍色制服,胸口左側是一把象征音樂的小提琴,右側則用中英雙語寫著國網巴控的全稱。
談起創建樂團的初心,樂團創始人卡洛斯·艾德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講述道,他的父親一生致力于幫助貧窮的孩子,想要為他們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在1999年,父親在馬累被黑幫殺害。從那時起,卡洛斯立志繼承父親的事業,并于2010年組建了這一樂團。他希望用音樂凈化這片沾滿鮮血的土地。
樂團剛成立時只有40個孩子,卡洛斯用自己的積蓄艱難維持著。2011年,眼看樂團瀕臨解散,國網巴控聽聞消息當即決定伸出援手,長期資助馬累交響樂團,每年捐贈90萬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1.8元人民幣)。眼前這座演奏大廳原本是一座破舊的房屋,中企去年花費150萬雷亞爾買下來裝修一新,送給馬累交響樂團用于演出和排練。
“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只有這家中國企業來到我們身邊。如果沒有他們,孩子的命運不會改變,所有夢想終將是空想。”卡洛斯對記者說。此言毫不夸張,樂團里的大多數孩子原本別無選擇,只能在貧民窟里荒度一生,依靠暴力和毒品換取生活所需。
加入馬累交響樂團意味著開啟人生新選項。在這里,團員每月可領取2800雷亞爾的補助。馬累社區中不少家庭月收入只有四五百雷亞爾。樂團還與里約市教育廳簽署協議,為成員提供免費基礎教育。另外,團員有機會得到專業人士指導,他們當中不少人成年后進入音樂學院繼續深造,開始作為藝術家的職業生涯。在馬累,誰家孩子進了這個樂團,他的整個家族都會為此感到驕傲。
《環球時報》記者還聽說,有一次,一名樂團成員遭到毒販“打劫”,對方打開他的背包發現里面是一把樂器。當得知眼前的孩子來自馬累交響樂團時,這名毒販說了句:“你太酷了!”還有黑幫成員曾說:“馬累不光有毒品,也有交響樂。”
達席爾瓦是樂團最優秀的小提琴手之一,他已有能力為剛加入的團員授課,并獲得收入。他對記者說:“我曾和所有貧民窟的孩子一樣,沒有錢,沒接受過教育,不知道什么是人生目標,直到加入樂團。我找到了方向,希望今后能帶著家人離開貧民窟。”
最初只有40人的馬累交響樂團如今已擁有500名團員,累計超過2000多人從中受益。該樂團成為巴西赫赫有名、受人尊敬的公益項目。2014年,慶祝中國和巴西建交40周年音樂會在巴西利亞舉行,馬累交響樂團參與表演,演奏了中國音樂作品《無錫景》。樂團還曾應梵蒂岡教皇邀請前往意大利參加演奏活動,獲得當地政府、媒體以及巴西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卡洛斯對記者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有馬累交響樂團的團員成為世界頂級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