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曉峰
【摘 要】:目的:研究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方法:選取我院66例冠心病患者根據雙盲法隨機分為實驗組(采用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和對照組(僅僅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相關血脂指標治療前后變化情況以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各項指標并沒有很大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上述各項血脂指標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實驗組患者治療后上述各項指標變化更為顯著(P<0.05)。實驗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12.1%)明顯低于對照組(36.4%),兩組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冠心病;他汀類藥物;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972 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7-03--02
冠心病又被稱作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內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管腔變窄或阻塞,造成血液循環不暢,心肌發生缺血壞死,心臟機能下降[1]。冠心病誘發因素主要有脂質代謝紊亂、動脈血管內皮細胞破損等,冠心病由于病程較長、無法治愈、并發癥較多、治療負擔較重,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冠心病治療重點是降低血管內粥樣斑塊的形成,使心肌正常供血,使癥狀得到緩解或者減輕,使生命可以延長,生存質量升高[1]。當前,他汀類藥物是臨床最為常用的血脂調節藥物,為了進一步探討分析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回顧性分析了冠心病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藥物以及在此基礎上配合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具體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66例冠心病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66例患者并沒有合并嚴重的心腦肺腎肝等重要器官功能失常者,也未合并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將66例患者根據雙盲法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33例,實驗組中男12例,女21例;患者年齡最大79歲,最小41歲,平均年齡(61.1±4.0)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8 個月,平均病程(6.2±1.9)年。對照組中男13例,女20例;患者年齡最大81歲,最小40歲,平均年齡(60.6±4.3)歲;病程最長12.1年,最短7個月,平均病程(6.1±1.6)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各方面資料通過統計學處理并沒有很大區別(P>0.05),可比性較高。
1.2 方法
對照組:所有患者接受常規治療方法,綜合應用活血化瘀藥物(調節心肌細胞代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集聚)、硝酸異山梨酯(擴張血管)、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等藥物。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應該積極采用相應的對癥處理。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辛伐他?。▏帨首諬 20113105,生產廠家:天津懷仁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治療,20mg/次,1次/d,每次睡前服用,連續服用四周為一個療程,一共治療兩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甘油三酯(TG)、血清總膽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各項指標變化。同時應該統計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采用SPSS14.0統計學處理軟件,通過t進行檢驗,采用X2檢驗兩組計數資料,P<0.05說明兩組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脂指標治療前后變化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各項指標并沒有很大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上述各項血脂指標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實驗組患者治療后上述各項指標變化更為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實驗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12.1%)明顯低于對照組(36.4%),兩組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很多學者表明[2],冠心病發病主要和血脂異常有關,積極、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減少不良事件發生。他汀類藥物是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一種降血脂藥物,其臨床治療效果已經得到臨床很多醫師及患者的認可。該種藥物是一種還原酶抑制劑,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機體內膽固醇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不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功能,避免心血管會受到損傷。本次研究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等各項指標并沒有很大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上述各項血脂指標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實驗組患者治療后上述各項指標變化更為顯著(P<0.05),而且實驗組患者再次復發住院、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24.3%,這和以往多數學者研究報道基本相符[3]。因此本次研究再次證實了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冠心病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主要作用機制體現在以下幾點:①抗炎作用,可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脆性。②有利于阻礙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集聚。③有利于調節患者內皮功能失調癥狀,緩解血管痙攣,抑制血小板集聚。其次,臨床也有很多學者研究報道[4],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抑制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利于抗心律失常,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他汀類藥物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穆偉.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4,33(11):200-202.
陳航,盧聰,閆亞非.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治療中的多效性[J].現代臨床醫學,2013,13(5):386-389.
陳志成,鄭廣陽,雷旭君.他汀類藥物在冠心病中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5):10-11.
孟凡強.他汀類藥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