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波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伴隨著犯罪活動的始終,刑事犯罪現場往往會遺留下各種痕跡物證,成為一個巨大的犯罪信息庫。由于犯罪現場痕跡信息的表現形態不同、承載的信息量及內容存在著差異,并且痕跡信息自身存在著普遍性、時效性、共享性等特點,因此迫切地要求公安機關加強對犯罪現場痕跡信息綜合提取的研究,從而能夠在犯罪現場信息提取的過程中科學地選取提取方法,客觀、完整、高效地提取痕跡所蘊含的信息進而為偵查訴訟等階段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犯罪現場痕跡的提取常常涉及到多個學科和專業領域,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目前犯罪現場痕跡提取工作涉及到的相關專業相對獨立,在痕跡提取時僅僅關注對本專業內的痕跡信息進行提取,所提取到的信息不夠全面、完整。
犯罪現場痕跡提取人員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通常僅注重提取與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痕跡信息,不經意間會忽略甚至破壞所提取的痕跡信息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價值,從而導致所提取到的痕跡信息不夠充分。導致上述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痕跡提取人員專業知識存在局限性,對痕跡信息的綜合認知判斷能力不足以及缺乏綜合提取的意識,另一方面在目前基層工作中存在著警力不足的現實,缺乏足夠數量的能夠與痕跡提取工作發展相適應的技術人員,同時許多技術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要面對接連不斷地出現場,導致出現一些技術人員疲于應對的現象。
痕跡,是指事物運動所遺留下來的印象或跡象。痕跡包括廣義痕跡與狹義痕跡。狹義痕跡,是指由于犯罪行為使造型客體與承受客體產生接觸作用或分離作用,在作用部位出現的反應形象。本文中所研究和論述的犯罪現場痕跡是特指狹義痕跡,即按照其外觀上的宏觀形態,可分為手印、足跡、工具痕跡、槍彈痕跡、特殊痕跡。
犯罪現場痕跡提取既包括對痕跡的提取也包括對痕跡中的微量物質提取。對犯罪現場痕跡提取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轉移法、制模法、復印法、原物提取法、照相法。對痕跡中的微量物質提取時,常采用的方法有粘貼法、抖動法、篩選法、挾取法、剝脫法、磁鐵吸附法等。[1]
信息是事物的運動狀態和過程以及關于這種狀態和過程的知識。所有的社會傳播活動的內容從本質上說都是信息。信息描述了客觀事物變化的時空特性,即無時不有、無地不存。[2]犯罪現場出現的幾乎每一處痕跡,幾乎都不是單一的只蘊含一種信息,而是綜合蘊含多重信息,有的甚至是多重痕跡復合疊加,痕跡與其他物證重疊等,這對犯罪現場勘查工作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依據傳統的偵查經驗,對于包括犯罪現場、犯罪過程等在內犯罪信息的精確解讀,對于破獲案件、成功實現訴訟乃至審判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犯罪現場出現的痕跡常常蘊含多重信息,這些信息被解讀的客觀、清晰、完整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該痕跡是否能成功地被轉化為證據,以及該痕跡轉化為證據后,其在訴訟和審判過程中的法律效力如何。
傳統的分析方法往往是把一個事物分解成許多獨立的部分分別進行研究,這是所謂的解析的研究方法。而系統分析法則是把事物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把一個研究對象看做一個系統,從系統的整體觀點出發來研究系統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及系統與外部環境的相互關系。[3]借助于系統的層次和結構,可以深入研究物證系統、分解物證系統、觀察物證系統。如果我們將痕跡物證作為一個物證系統來研究,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傳統痕跡所蘊含的信息從空間范圍,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具體層面。第一類是宏觀層面的,包括痕跡的具體位置,其在犯罪現場與其他客體之間的空間格局關系,即痕跡的遺留位置、空間格局信息;第二類是中觀層面的,以痕跡外在客觀形態為表現形式,我們稱之為“外在形態信息”,具體包括外表輪廓信息、花紋形態信息等;第三類是微觀層面的,以內在物質成分為載體,以一定的數量、物質構成以及其自身屬性表現出來的痕跡,我們稱之為“內在物質成分信息”。“內在物質成分痕跡”按照其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生物細胞構成為主、反映出生物屬性的生物檢材信息(DNA),另一種是以物質分子構成為主,反映出物質物理、化學性質的物質屬性信息。
在犯罪現場中出現的幾乎每一處痕跡,都蘊含多重信息。以犯罪現場的手印痕跡為例,宏觀上反映的痕跡信息包括在現場中手印遺留位置與現場其他物體之間的空間關系,反映該留跡人的行為軌跡、心理軌跡、身高以及左右利手等信息,中觀層面手印本身包含人手的解剖結構信息、手的外形輪廓信息、手指掌面乳突花紋信息,微觀層面的信息有人手皮膚脫落細胞(DNA)信息、手印介質信息(灰塵、體液等);赤足足跡蘊含的信息,宏觀上包括足跡遺留的位置及與現場的空間格局之間的關系,中觀信息包含赤足足底皮膚花紋信息,微觀信息有人體脫落細胞、足跡介質信息、嗅源等;穿鞋足跡所蘊含信息,宏觀上鞋印遺留位置,在現場中與其他物體之間的空間關系等,中觀信息包括鞋底花紋形象特征信息,微觀信息為鞋內、外的人體生物檢材信息、鞋底介質(灰塵等)以及嗅源等;工具痕跡信息宏觀上為工痕遺留位置、空間格局信息,中觀信息包括工痕的形象特征信息,微觀信息為工痕附近遺留的微量物質信息、使用者的人體脫落細胞信息等;槍彈痕跡所蘊含信息宏觀上有彈孔位置、數量、相互位置關系以及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空間格局信息,中觀信息包括射擊彈頭、彈殼上形象特征痕跡信息,微觀信息包括射擊殘留物信息、人體生物檢材信息等。
為實現犯罪現場痕跡信息的綜合提取,技術人員須遵循以下原則:
1.盡可能充分、完整地提取痕跡所蘊含的各種信息。先提取宏觀信息,后提取中觀信息,最后再提取微觀信息。
2.在進行提取操作時,對單處痕跡蘊含的單種信息提取,要做到相對獨立,以保證提取兩種以上(包括兩種)信息時盡量不發生相互干擾和影響。當提取多種信息發生矛盾需要取舍時,優先提取價值高的信息。
3.優先選取無污染、綠色環保的提取方法和手段;先無損提取,后有損提取,以無損提取方法和手段為主。
以上原則是提取單一痕跡(即為一種、一處痕跡)的原則,疊加、復合的痕跡可分解為多個單一痕跡,痕跡與其他物證疊加可分解為單一痕跡與其他物證等來進行研究。
在犯罪現場遺留的痕跡既有單一出現的,也多有相互疊加的,比如相互疊加的手印和足跡,相互疊加的輪胎痕跡和足跡等,而現場痕跡與其他物證疊加出現的情況則更為普遍和常見。
對于犯罪現場遺留的單一痕跡,其往往遺留有多重信息(詳見表1)。技術人員可按照綜合提取的原則,首先采用刑事照相、錄像、繪現場圖及筆錄等方法客觀、準確地提取單一痕跡的遺留位置與空間格局信息,其次按照無損的方法提取其外在形態信息,再次利用刑事技術專用設備和專門手段提取其蘊含的內在物質成分信息,最后在刑事科學技術實驗室,借助于專門的理化檢驗設備和生物醫學設備,提取遺留痕跡其中蘊含的生物檢材成分信息、理化物質成分信息,并對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表1 單一痕跡所蘊含信息詳表
作案人犯罪行為的差異性、犯罪現場的多樣性、犯罪過程的各種變化因素綜合導致了犯罪現場痕跡的存在形式、所蘊含信息的不同。有的現場痕跡蘊含信息以形態痕跡為主,形象特征以及外形輪廓反映清晰、完整、客觀,特征價值高,而內在物質成分信息,會受到環境等因素影響而發生污染或成分缺失。與之對應,有些現場痕跡形態特征反映模糊、變形、不完整,而其蘊含的生物檢材信息以及微量物質信息條件好,可以借助刑事科學技術的專業的技術手段被利用,通過檢驗,從而進行種屬或者個體的排除和認定。
對于犯罪現場遺留的相互疊加、復合的痕跡,具體的提取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首先,要對犯罪現場的狀況、待提取痕跡的具體狀態進行客觀評估。分析評估的具體內容有:對多個痕跡相互疊加復合的方式、外在形態,每個痕跡的受污染程度,每個痕跡所蘊含各種信息的反映程度,選擇單獨提取時的順序等。
在犯罪現場,痕跡與其他物證疊加混合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比如輪胎痕跡和煙蒂、微量物質與鞋印等。遇到此類情況的技術人員通常處理的方法是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及勘查設備,盡量做到綜合全面提取。如果無法做到兼顧所有痕跡信息,應當有所取舍,首先保證提取有更高價值的物證信息。
以上原則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如遇到以下情況,我們將進行具體分析和權衡,力求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和策略。下面以手印為例進行思考和討論。
(—)在提取時兩種信息發生沖突,提取一種信息時會影響和破壞另一種信息,這時優先選取反映更好的信息為主,或者是形態信息,或者是物質成分信息;
(二)當形態信息反映較好,甚至具備鑒定條件時,優先選取光學等無損方法首先提取痕跡的形態信息,然后再進一步利用DNA技術或理化檢驗方法提取物質成分信息。
(三)當形態信息反映一般,不具備鑒定條件,技術人員可以優先無損方法進行提取后,然后考慮進行痕跡的形態分析,比如光學照相的方法提取一枚指印,從宏觀特征上觀察,該指印不具備鑒定條件,我們可以借助顯微鏡對該指印的微觀特征放大,進而觀察其三級特征(汗孔、細點線、乳突花紋邊緣特征等)的反映情況,分析其是否是真實遺留的指印,然后利用理化檢驗方法對手印的物質成分進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分析手印的遺留時間、遺留人是否吸食毒品,綜合兩種信息,即手印的外觀形態是圓潤飽滿還是干癟褶皺、留白情況,以及手印表面水分及汗液成分多少,綜合分析該手印是死者生前遺留還是死后遺留等。
總之,作為技術人員,我們需要根據犯罪現場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科學恰當地選取痕跡提取方法及策略,利用現代最新科技和理念,力求完整、客觀、準確地解讀犯罪現場痕跡,充分發揮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