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占江,覃桂茳,李連芬
(1.2.3.梧州學院 大數據與軟件工程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設P={P1,P2…Pn}是X上的有限模糊分割,如果P中的每一個元素都在F中,則稱P是X上的有限可測模糊分割;如果一個模糊集在F中,就稱該模糊集為可測模糊集。以下考慮的都是m(X)=1的模糊測度空間,不再進行說明。

定義1.3[6]設A是X上的模糊集,T:X→X是函數,按如下方式定義X上的模糊集T-1A:對X中的任何一個點x,(T-1A)(x)=A(T(x)).對于n≥2,按如下方式定義X上的模糊集T-nA:對X中的任何一個點x,(T-nA)(x)=A(Tn(x)).
定義1.4[6]設P={P1,P2…Pn}是X上的模糊分割,對于n≥0,按如下方式定義T-nP:T-nP={T-nPi|1≤i≤n},n≥1;T0P=P.
顯然T-nP也是X上的模糊分割。
定義1.5[6](X,F,m)是模糊測度空間,T:X→X是函數,若對?A∈F,有T-1A∈F,則稱函數T是可測變換。
定義1.6[6](X,F,m)是模糊測度空間,T:X→X是函數,若對?A∈F,有T-1A∈F和m(T-1A)=m(A),則稱函數T是保測變換。
定義1.7[7]設(X,F,m)是模糊測度空間,P={P1,P2…Pn}是X上的可測模糊分割,T:X→X是保測變換,則稱(X,F,m,P,T)是模糊過程。

引理2.1[6]設P,Q,R是X上的有限可測模糊分割,則有
(1)H(P▽Q|R)=H(P|R)+H(Q|P▽R);
(2)H(P▽Q)=H(P)+H(Q|P);
(3)若PQ,則H(R|P)≥H(R|Q),H(P)≤H(Q);
(4)H(P|R)≤H(P).

引理2.3[7]設(X,F,m,P,T)是模糊過程,對任意的n≥1,則有
(1)H(T-nP)=H(P);
引理2.4[8]設(Ai)1≤i≤n是X上的模糊集序列,則有


引理2.5 設P,Q,R是X上的有限可測模糊分割,則有
(1)H(P▽Q)≤H(P)+H(Q);
(2)H(P▽Q|R)≤H(P|R)+H(Q|R).
證明:(1)由引理2.1(2)知:H(P▽Q)=H(P)+H(Q|P),由引理2.1(4)知:H(Q|P)≤H(Q),故H(P▽Q)≤H(P)+H(Q).
(2)由引理2.1(1)知:H(P▽Q|R)=H(P|R)+H(Q|P▽R).下證:RP▽R.
設P={P1,P2…Pn},R={R1,R2…Rm},?1≤j≤m,?x∈X,有



定理3.1設(X,F,m,P,T),(X,F,m,Q,T)是兩個模糊過程,則有
(1)H(P▽Q,T)≤H(P,T)+H(Q,T);
(2)H(P,T)≤H(Q,T)+H(P|Q).
證明:(1)由引理2.2知:
由引理2.5(1)知:
故
即
所以
H(P▽Q,T)≤H(P,T)+H(Q,T).
(2)設S={S1,S2…Sn},R={R1,R2…Rm}是X上的有限可測模糊分割,首先證:RS▽R.?1≤j≤m,?x∈X,有又S1,S2…Sn互不相交,且由引理2.4(2)知:因此再由引理2.4(1)知:(SiRj)1≤i≤n不相交.?x∈X,由引理2.4(2)知:

再由引理2.5(2)知:

故
下證:H(T-1P|T-1Q)=H(P|Q).設P={P1,P2…Pn},Q={Q1,Q2…Qm},則
又T:X→X的保測變換,故
因此H(T-1P|T-1Q)=H(P|Q),故



由引理2.2知:
由引理2.3(1)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