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麗,贠 祿
(1.2.梧州學院 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嶺南醒獅也稱為南獅,作為我國嶺南地區人民日常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年來,每到逢年過節、開業慶典等活動,作為嶺南地區舞獅專門器具的嶺南醒獅都會來參加表演,是民族精神代表之一,它傳承了千年來各個朝代的民間審美思想,將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融入了醒獅文化當中,由此可見,嶺南醒獅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是非常豐富的[1]。例如,2009年在北京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的慶典中,來自廣東省的百人醒獅隊表演非常精彩,得到了一直的好評。因此,嶺南醒獅的產生和發展不僅與當時的歷史環境需求有關,也與嶺南當地的社會風俗習慣以及嶺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嶺南醒獅造型非常獨特,它的臉譜形象各有不同,非常的擬人化,常常被賦予人的形象特點和性格特征,把人物典型的性格表現得淋淋盡致。根據其形象的差異,通常有文獅和武獅之分,例如,“武獅”形象的“黑獅”是以《三國演義》中的張飛黑臉、黑胡須的典型面部特點,其英勇善戰,直爽的性格特點,通過擬人化的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文獅形象的“彩獅”形象以黃色的臉白色的須,額頭飽滿圓潤,豐富的色彩來表現劉備慈愛仁厚。關公俠肝義膽,是一位忠義兩全的英雄人物,關公獅屬于“文獅”,是紅色的臉黑色的須,從色調上來看,和京劇中的關公臉譜是相同的[2]。
1.2.1 造型獨特的角
醒獅,它的角造型非常獨特(如圖1)。角的尖部指向前方并且是微微彎曲的,這更能表現出它氣勢上的威猛,新型獅子就是把獅子的特征和獨角獸的特征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雖然也叫獅子,其實是一頭既不像獅子,也不像麒麟,更不像虎豹的“四不像”。

圖1 嶺南醒獅造型 圖2 嶺南醒獅頭飾
1.2.2 醒獅的頭飾
嶺南醒獅的額頭上有裝飾物,是一面圓形的鏡子,根據文獻資料,這塊鏡子叫“天庭”(如圖2)。
另外,嶺南醒獅的頭飾借鑒了粵劇角色的頭飾,傳統的醒獅頭飾上有很多規格不統一的球纓,最大的球纓是在鼻子的兩側,天庭上面有一到兩圈的球纓,眼睛上方的球纓呈現出螺旋狀,獅頭兩側的鼻翼和耳朵的后面也都有一些球纓(如圖3)。球纓的顏色和獅子的色彩相近,張飛獅球纓的顏色是白底黑點,劉備獅是黃底紅點,關公獅的特點是紅底黑點。在現代的醒獅中,對獅頭的裝飾進行了簡化,一般情況下,天庭只有一個球纓,尤其是在眼睛上方,只有一個球纓作為裝飾。

圖3 醒獅頭飾
1.2.3 獅頭紋樣裝飾
1.2.3.1 火紋。大多數人認為火紋是日光紋的一種,是中國古時候的日神(如下頁圖4)。對火的認識也標志著人的演化和社會的進步。火紋表現出來的是對農業豐收的期望,是一種思想上和意識上的產物,在人們對“火”的不同領域的認知,呈現出不同的文化意義和表現形式。因此,火紋圖案也被應用到醒獅的頭飾當中。火紋的線條也有所不同,有的凝滯、流暢,有的圓潤、剛勁。在早期的醒獅頭飾中,火紋的應用是最多的,但是隨著醒獅文化的發展和傳承,火紋逐漸被其他圖案取代。

圖4 傳統醒獅中的火焰紋 圖5 醒獅中刀劍紋的應用
1.2.3.2 刀劍紋。在中國的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刀劍紋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冷兵器。隨著醒獅裝飾美化程度的提高,結合醒獅本身具有的獨特造型,刀劍紋也逐漸被演化。在現在的醒獅造型中,用二方連續的形式巧妙地將刀劍紋裝飾在醒獅頭部的兩側(如圖5),既把獅子的鬃毛表現出來,又包含了刀劍紋的元素。刀劍紋的形態也不盡相同,不同特征的醒獅其刀劍紋樣也有所不同。
嚴格意義上來說,服裝就是指衣服、成衣,衣服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項功能就是保暖,另外也起到遮蔽身體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審美上的不斷變化與進步,人們對服裝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是滿足防寒、保暖的基本實用功能,更追求服裝的欣賞性和裝飾性的功能。在現代社會環境中,服裝的藝術設計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體現出一個社會成員的地位和身份。現代服裝設計要考慮兩個方面的要素。首先就是實用性,特別是在衣服材質的選擇上不僅要滿足防寒保暖的基本功效,還要通過一定的結構設計來完善現代服裝。第二就是要合理地選擇面料、輔料、顏色的搭配以及圖案,選擇這些設計要素能夠讓設計的藝術價值達到最佳。
嶺南醒獅追求的不是形象生動的臨摹,而是具有吉祥意義的抽象美,因此它更加注重在形式和結構上的生命律動感,通過獨特的獅子造型來表現出人們心中的愿望和追求,賦予更強的生命力。嶺南醒獅審美原則要求圖案不僅要美觀而更要得體,還要對圖案中的各種要素把握得當,在圖案的整體布局上要協調統一,符合主題,形式上的美感要符合傳統文化上的審美要求。
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融入嶺南醒獅文化,可以滿足各個年齡段人群的審美需求,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心中唯一牽掛的就是晚輩的健康和平安,而醒獅恰好寓意吉祥平安,因此老年人對于這類服裝是非常欣賞的。對于成年人來說,他們身上的擔子是非常重的,既要贍養老人,還要養育孩子,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醒獅是正能量的代表,將這樣的元素運用在服裝設計中,通過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和精神內涵的醒獅元素設計出來的衣服,能夠給成年人這個群體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并且樂觀向上的生活氛圍,從而讓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因此,具有醒獅元素的服裝將會成為他們喜愛的服裝設計產品之一[3]。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義務,也是責任,將醒獅元素運用到服裝的設計當中,在潛移默化中讓傳統文化走進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學習中。
嶺南醒獅文化已經經歷了千年的時間,在經過每個時期的洗禮后,流傳至今,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嶺南醒獅更注重寫意和神似,不被具體形態所束縛,塑造出的獅子形象威武夸張并且生動形象。嶺南醒獅不僅形象個性鮮明,而且文化內涵也獨具特色,雖然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從整體上來看,藝術風格又是統一的,文化底蘊深厚,造型十分驚艷別致,可以說是嶺南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代表。除此之外,嶺南人民善于創新,絕對不會固步自封,因此,嶺南醒獅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守舊,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改變,累積了豐富的內容和形式,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樂章。
嶺南地區是中國文化和經濟的重要地區,醒獅文化是解讀嶺南的一個切入點,也是現代服裝設計中一個經典的創意元素。因此,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學習和研究這項優質的文化資源,領悟其文化內涵。同時,融合現代設計的新理念,運用服裝設計的新型面料,運用新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將嶺南醒獅文化以創新的手法運用到實際的服裝設計中,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優化個人的設計風格。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融入嶺南醒獅這樣具有深厚文化價值的元素,能夠讓服裝設計作品充滿文化氣息以及時代風范,讓作品的個性鮮明,并充滿人文氣息。
現代服裝設計雖然商業氣息比較濃烈,但是也絕對不能是純粹的生產行為,在本質上應該是一種文化行為和美學行為。這種美學行為隨著時間的演化更是變成了一種弘揚和平正義的社會責任。現代東西方文化互動和交流比較頻繁,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在當今的情況下,我們要建立屬于自己的風格,并且要在設計中體現出作品的內涵,應該立足于本土的文化精神,探索和具有民族特色個性的視覺語言的一種有機結合。具體到嶺南醒獅文化中,要努力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賦予其新的意義和內涵,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和手法,讓嶺南醒獅文化在服裝設計中彰顯出其獨有的時代特征和個性色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在服裝方面的要求已經不再拘泥于使用功能價值這種基本的要求,消費觀念和時尚觀念的轉變,讓消費者開始注重產品的設計文化,這就要求服裝設計也要符合消費者精神上的需求,通過完美的設計,創造性地滿足人民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運用嶺南醒獅元素前,要積極地開發嶺南醒獅文化中蘊含的人文情趣和關懷等價值,讓設計作品不只是停留在物質形態上,而是要傳遞一種文化精神和文化內涵,讓服裝成為一種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方式。
嶺南醒獅是伴隨中國嶺南傳統節日文化而產生的一種產物,與當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氣是息息相關的。同時,嶺南醒獅文化對社會、文化和經濟的建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其價值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融入嶺南醒獅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因此,其開發價值也是不容小覷的。
首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融入嶺南醒獅文化不僅能夠保護民間傳統文化,并且能夠展示地域文化的特色。醒獅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潛力。設計具有醒獅文化特色的現代服裝,不僅僅是為了營銷商品促進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保護傳統的民族文化,消費者購買到具有嶺南醒獅元素的服裝,加深對嶺南醒獅文化的印象,對民間傳統文化起到了一種保護的作用,并且通過服裝也能夠展示出嶺南地區文化的特色。
其次,能夠樹立城市文化品牌。把醒獅元素運用到服裝設計當中,能夠傳承并更好地發展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嶺南傳統文化中典型的民俗文化就體現在醒獅上,在服裝上應用醒獅元素,對嶺南地區的文化是一種傳承和發揚。除此之外,還能夠促進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服裝能代表一個人的思想,如果在服裝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就更能代表出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因此,服裝設計中的醒獅元素在對外文化交流的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最后,還能夠增加服裝的藝術價值。醒獅文化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積淀下來的,在流傳的過程中,積累了各時代人們的創造力,它們本身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就已經足夠豐富,還能夠把一代又一代傳承者的思想和價值觀反映出來,嶺南醒獅文化中還包含著嶺南地區人們的審美思想。把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圖形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當中時,讓服裝更有吸引力,同時也更能符合客戶的需求。讓嶺南醒獅的藝術價值向服裝藝術價值中轉變,真正做到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中國地大物博,天南地北都有豐富的民間文化精髓,嶺南醒獅文化中凝聚著嶺南地區人民的智慧,承載著獨有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融入醒獅圖形,不僅能夠提高服裝的藝術價值,對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