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贠 祿,陳超杰,尹德明
(1.2.3.4.梧州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學、藥學等相關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課,本課程的特點是內容多而雜、實踐性強、實用性強[1]。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應該熟練掌握中藥材真偽優劣的鑒別、能夠研究和制定中藥質量標準及尋找新藥源。那么,如何在內容多、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2]。本文以“內容模塊化,能力遞進式”的教學方式為研究思路,從教學團隊的建立、課程框架的構建、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改革等方面入手,進行“中藥鑒定學”的課程改革。
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差異決定了不同層次大學的存在,作為教學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能型人才,追求與社會、地方經濟的互動和融合,要求教師堅持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并舉,更加側重于教學研究[3]。而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過多地追求學術研究,造成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與實際工作崗位脫節。
中藥鑒定學現用教材多按總論和各論部分編寫,大概20章左右,內容涉及影響藥材質量的因素,中藥鑒定的方法、依據、內容,其他各類藥物(總計400種左右)的具體鑒定,內容多而且復雜。在中藥鑒定的學時設置上大多地方本科院校都是總學時控制在50~70之間,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1/3,這樣很難完成教學目標。
中藥鑒定的信息量大,很多品種易混淆、難鑒別。而老師大多在理論教學上采用“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再加上受條件的限制,有些學校缺少藥材實物,這樣學生被“灌”的越多越“懵”,也就更容易對本門課程失去興趣。在實踐教學中,基本以傳統的性狀鑒定和顯微鑒定為主,很少采用色譜法、指紋圖譜鑒定技術、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等這些新方法來訓練,這也嚴重的縮小了學生的視野、制約了學生的發展。
關于中藥鑒定學的實踐訓練,由于受到經費等條件的制約,多數院校(大約占65%)是在性狀鑒定和顯微鑒定的實驗項目基礎上,在標本館進行性狀鑒定的訓練,而標本館的中藥標本品種有限,也缺乏偽劣品的標本,難以做到比較鑒定[4]。另外,中藥標本在放置過程中,顏色、氣味、質地等也會發生變化,這也造成了與市售藥材的差別,學生難以正確鑒定。
地方本科院校具有顯著的應用性特色和職業導向,它的主要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理論聯系實際。現在很多學??己说姆椒ㄈ允莾H以傳統的筆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則會嚴重的制約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達不到教學目的。
中藥鑒定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專業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并能勝任中藥鑒定相關崗位的工作。本研究依據培養目標的要求,以核心能力為中心,以課程體系為依據,設計“內容模塊化、能力遞進式”的課程改革思路。見圖1。
校企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高??蒲腥瞬啪奂?,但資金相對缺乏,生產經驗不足,技術革新能力不夠,這正與企業形成了互補[5]。通過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對課程有針對性地選擇、整合、改編,使企業技術與創新滲透到學校的課程建設中,使學校培養人才與企業需求相吻合。
校企融合的主要目的是知識系統與產業系統的有效結合,所以要求專業教師具備將學科知識轉化為產業行動的能力。中藥鑒定學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需要學術領軍人物,更需要具有雙師素質和企業背景的教師。可以采用培養與外聘相結合的方式,讓在職教師深入企業掛職鍛煉,聘請業界專家來校授課,對學生實行實習、實訓“雙指導”,從而構建校企優勢互補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
依據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核心能力為中心,以課程的體系為依據,設計“能力遞進”的課程模塊,改革傳統的實踐環節,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通過課程模塊和課程項目的學習訓練,使學生在熟練掌握中藥鑒定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完成常見中藥材的鑒定、實習實訓基地的訓練、中藥鑒定技能競賽和科技創新等項目,做到能力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地提升。
3.2.1 模塊1中藥鑒定基礎
中藥鑒定基礎包括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兩部分,基礎理論主要介紹中藥鑒定的目的、依據、方法等?;炯寄苁怯柧殞W生徒手切片、顯微鏡操作、植物組織繪圖和中藥組織制片等技術。
3.2.2 模塊2中藥鑒定技術
中藥鑒定技術包括中藥鑒定新方法新技術和各類常見中藥材的鑒定。中藥鑒定新方法新技術有指紋圖譜鑒定技術、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生物活性測定技術、數字化、自動化質量控制技術等。各類常見的中藥材有植物藥、動物藥、樹脂類中藥、礦物類中藥、中成藥等的鑒定。
3.2.3 模塊3中藥鑒定綜合實訓
中藥鑒定綜合實訓包括實習基地訓練和實地調研。實習基地訓練主要在藥檢所、藥店、飲片廠等地訓練中藥快速鑒定技巧和常見中藥偽劣藥材的鑒定。實地調研主要在藥用植物園、中藥材批發市場進行藥材原植物及性狀鑒定。
3.2.4 模塊4中藥鑒定的能力提升
中藥鑒定的能力提升包括中藥技能考核和技能大賽。技能考核占期末考試成績的30%,分中藥性狀鑒定和顯微鑒定兩部分。技能大賽主要指主辦校內的中藥標本制作、藥用植物攝影和中藥材的鑒定等競賽項目,并積極選拔參與其他級別的競賽。
3.3.1 制作教學課件
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課件以規劃教材《中藥鑒定學》為藍本,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收錄有代表性的常用中藥200多種,涵蓋了中藥來源、性狀、顯微和理化4大鑒別內容。課件突出學習重點,解決學習中的難點,提示中藥鑒別要點,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3.3.2 建立“縱橫比較、重點講授、舉一反三”的講授法
中藥鑒定學信息量大,易混淆內容多,類似品難以鑒別。所以對于重點中藥、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授;對于有相似鑒別特點的藥材進行縱橫比較,明確共性及特性;結合新課內容反復復習,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
3.3.2.1 抓住共性,突顯個性。抓住共性這一本性,突顯個性這一特征。如根頭膨大的藥材比較:人參、黨參、銀柴胡、桔梗、黃芩等具有根頭膨大的共性,但各有其特性,可以比較鑒別。如人參的“蘆頭、蘆碗”為根莖及莖痕所致,銀柴胡的“珍珠盤”為多數疣狀突起的莖殘基,另有凹陷的須根痕點稱“砂眼”。
3.3.2.2 內外結合,宏微雙管。事物的內在特性和外在特征相結合為自己的特點,所以在鑒定每個中藥時,要仔細比較內外特征的異同。如傘形科藥材大多含有揮發油,所以都有明顯的氣味,內部一般具有分泌組織,但分泌組織類型不同。
3.3.2.3 承上啟下,前后貫通。中藥鑒定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系統性,每一章節又有其相似的特性。在教學中要注意總結歸納,比較分析。如十字花科植物菘藍,根入藥叫“板藍根”,葉入藥叫“大青葉”,兩者的有效成分相近、藥效相似,但在形態上分別具有根及根莖類藥材和葉類藥材的特征。
3.3.3 教學內容聯系實際
定期進行市場調查,收集各種中藥品種及其混淆品﹑偽劣品,了解市場動態和信息,面向市場進行教學。具體措施如下:
①主講教師與企業專家、藥師共同分析教材,制定教學大綱。
②企業專家參與課程講授,并實施現場教學。
③組織學生到藥材批發市場及藥用植物園進行實地考察。
④組織學生參與中藥鑒定的技能大賽,內容聯系市場實際,邀請業內專家參與評判。
3.3.4 建設并開放性狀鑒別實訓室
建設并開放中藥性狀鑒別實訓室,這里有教學沙盤、中藥圖書資料、中藥蠟葉標本、生藥標本、真偽鑒別標本等,給學生直接的感性認識,通過看、摸、聞、嘗等進行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3.3.5 開發中藥鑒定學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教學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滲透性強。開發中藥鑒定學的網絡教學平臺,內容包括試題庫、常用中藥材及飲片標本庫、常見藥用植物圖片庫、偽品藥材圖片庫、易混淆藥材及飲片圖片庫、學習討論區和教師答疑區。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點擊查閱,極大地豐富了課程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中藥材的真偽優劣直接關系到中藥的安全和藥效,對藥材的準確鑒定是有關中藥的研發、生產、使用的基礎[6]。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鑒定技能、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加強理論向實際應用的轉化呢[7]?根據“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遞進”為主線建立實踐教學體系和平臺。具體措施見下頁圖2。

圖2 “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平臺
地方性本科院校具有顯著的應用性特色和職業導向,它的主要特點是理論與實踐并重。如果僅以傳統的筆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則會嚴重地制約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達不到教學目的。中藥鑒定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如何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中藥鑒定的操作能力,增強畢業生適應行業的能力,在課程考核上要根據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進行改革,使課程考核有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本課程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己朔椒ê瓦^程見圖3。

圖3 中藥鑒定學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內容
通過對2013、2014、2015屆制藥工程135名學生進行具體實施,并與2011、2012屆在教學效果上進行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教學改革實施效果

學生年級改革前改革后20112012201320142015理論考核平均成績7170807882實踐考核平均成績6568818584參與本課程相關的創新項目02557參與本課程相關的教師科研項目11435
通過對中藥鑒定學教學現狀的分析,從教師、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教學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進行教學改革,并對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結果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思路,在課程學習和項目訓練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