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儀 何綠苑 林文波 黃沆 趙晨充
慢性阻塞性肺?。–OPD)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與氣道和肺臟對有毒顆?;驓怏w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關?,F(xiàn)代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COPD的慢性炎癥反應與腸道密切相關,存在“肺-腸”軸,其中腸道菌群起到重要作用,具體機制尚不清楚[1]。中醫(y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病包括COPD多表現(xiàn)胃腸道癥狀,如便秘、納差等,且自古以來中醫(yī)大家多從脾胃、大腸治療多種肺部,均取得較好療效?,F(xiàn)代相關研究也發(fā)現(xiàn)肺與大腸之間存在功能相關,其中主要機制是其腸道菌群的改變[2]。本院長期使用院內保肺湯治療COPD患者,取得良好療效[3],但其作用機制仍不明確。因此本研究將檢測保肺湯治療COPD患者前后腸道菌群及相關炎癥指標的變化,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6月門診或住院符合COPD 穩(wěn)定期診斷的患者60例,隨機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3歲。診斷標準:COPD疾病診斷按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治指南》 標準,選擇穩(wěn)定期診斷標準[4]?;颊咧嗅t(yī)證型選取辨證屬于肺脾虛證,主要臨床表型為:咳嗽,咯痰,喘息,短促無力,語音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脈弱。
1.2 治療方法及樣本留取 保肺湯主要組成:黨參、黃芪、茯苓各15g,丹參、赤芍各20g,地龍、白術、浙貝、半夏、款冬花、杏仁各10g。治療組患者在戒煙、氧療、利尿、擴血管等西藥應用基礎治療上,給予保肺湯1劑/d,分 2次服,療程1個月。對照組則只給予戒煙、 氧療、利尿、擴血管等西藥應用基礎治療,療程1個月。兩組分別在干預前后留取患者新鮮糞便、血清置于-80℃低溫冰箱儲存。
1.3 觀察指標 (1)肺功能及炎癥指標檢測:采用肺功能儀檢測各組干預前后的FEV1%和FEV1/FVC比值,各組干預前后患者血清分別采用ELISA法檢測CRP及TNF-α。(2)腸道菌群qPCR絕對定量:各腸道菌株引物參考相關文獻[5],引物序列具體見表1,由華大基因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建立腸桿菌、腸球菌、乳桿菌、雙歧桿菌和總菌的基因標準品及構建標準曲線。收集各組干預前后患者的糞便提取其糞便DNA組,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DNA濃度及純度,且將各樣本DNA稀釋到相同濃度備用。qPCR絕對定量采用20μl反應體系:樣本DNA模板/標準品DNA模板1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滅菌蒸餾水7μl,SYBR Green SuperMix 10μl,稍震蕩混勻且稍離心后進行real-time qPCR程序。qPCR擴增條件為:95℃預變性3min,55℃15s,進行40個循環(huán),每個樣本重復檢測3次。數(shù)據(jù)由qPCR儀自帶軟件分析完成,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擴增效率E在90%~105%之間進行質控,且根據(jù)標準曲線線性方程得到各樣本的拷貝數(shù)。

表1 引物序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肺功能、CRP及TNF-α變化 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肺功能、CRP及TNF-α變化(x±s)
2.2 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改變情況 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改變情況[log10拷貝數(shù)/g糞便,(x±s)]
腸道菌群是遺忘的人體的巨大器官,腸道菌群在人體代謝、免疫、營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消化道菌群構成和功能的改變可通過共同黏膜免疫系統(tǒng)影響呼吸道,而呼吸道菌群紊亂也通過免疫調節(jié)影響消化道,這種腸道和肺部相互影響的作用稱為肺-腸軸(Gut-lung axis)[1]。腸肺軸理論表明健康的腸道菌群有利于肺部健康。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COPD患者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其腸黏膜通透性顯著增加,發(fā)生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的幾率高出3倍[6]。且相關研究證明腸道菌群紊亂在敗血癥的發(fā)病中起關鍵作用,肺泡炎癥反應與肺內微生物群發(fā)生改變有關,而肺內微生物群與腸道菌群可互相轉變、遷移,TNF-α是調節(jié)肺部菌群穩(wěn)態(tài)的重要中間物質[7]。因此,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從而改善肺部慢性炎癥成為改善COPD的一個重要新策略。本研究經(jīng)保肺湯治療后,相較于對照組及其治療前,COPD患者慢性炎癥指標CRP、TNF-α水平明顯降低。
中醫(y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現(xiàn)代研究通過肺腸軸理論解釋,發(fā)現(xiàn)在肺病狀態(tài)下,腸道的需氧菌如大腸桿菌、真菌顯著增多,厭氧菌如類桿菌和雙歧桿菌顯著減少[8]。本資料結果顯示,在COPD狀態(tài)下雙歧桿菌減少,腸桿菌增加,而通過保肺湯治療后,明顯降低了腸桿菌、腸球菌數(shù)量,增加了雙歧桿菌數(shù)量??梢姳7螠赡苁峭ㄟ^調節(jié)腸道菌群,降低了慢性炎癥,從而改善CO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