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飛,白樹偉,高 晴,宋媛媛
(1.山東省國有林場管理,山東濟南250014;2.淄博魯山國有林場)
森林公園是以豐富的森林景觀為主體,融合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開展資源保護、科普教育、森林游憩活動的場所,是開展森林旅游的主要載體和平臺。 森林旅游主要依托各類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以及自然保護區來開展,而本文研究的森林旅游主要是指依托全省森林公園所開展的森林旅游。
近年來, 山東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合理保護利用森林資源,形成了以國家森林公園為主體,省市級森林公園為補充,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森林公園建設體系,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游憩需求。 截至2019年1月,山東省共有各類森林公園248 處,其中國家森林公園52 處,(含國家生態公園試點、 國家專類園),省級森林公園66 處,市級森林公園130 處,森林公園總面積已達43 萬hm2。 2018年全省森林公園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5174.90 萬人次,總收入達33.74億元,其中森林旅游直接收入達33.05 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為森林旅游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2014-2018年山東省省級以上森林公園數量分別為118 處、115 處、116 處、119 處、118 處,數量規模保持穩定,總量位居全國前列。 從發展速度看,山東省森林公園建設已走出大建快建階段,省級以上森林公園批建速度放緩,進入提質增效發展階段;從發展質量看, 大部分森林公園仍然處于低水平發展,經營比較好的、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森林公園數量屈指可數,主要是以泰山、嶗山、劉公島、蒙山、日照海濱等國家森林公園為代表; 從發展導向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公園體制改革和國家機構改革持續深入,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管理體制將更加高效統一,各類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省級森林公園數量會減少,但是城郊型森林公園數量會快速增長,推動森林旅游高質量發展,實現森林公園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圖1 2014—2018年度全省省級以上森林公園發展規模圖
2014-2018年度山東省森林公園旅游直接收入分別為198468.34 萬元, 220271.06 萬元, 238976.23萬元, 264786.72 萬元, 330526.74 萬元。 2014年-2018年度門票收入占旅游直接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1.6%,50.6%,46.5%,43.6%,35.2%。從森林公園的旅游收入結構看, 旅游直接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門票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 雖然山東省森林公園門票收入所占比重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 但是景區門票價格普遍偏高,與國外相比,門票經濟依賴現象仍然存在。 今年,山東省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降低國有旅游景區門票價格。 相信,隨著今年新一輪國有景區降價的深入推進,未來我省森林公園門票經濟依賴現象會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預計到2025年, 門票收入占旅游直接收入的比重有望達到30%左右。

圖2 2014—2018年度山東省森林旅游收入結構圖

圖3 2014—2018年度門票收入占旅游收入比重結構圖
2014-2018年, 山東森林公園接待人數分別為3929.91 萬人次,4393.6 萬人次,4672.6 萬人次,4954.51 萬人次,5174.9 萬人次, 比上年分別增長15.6%,11.8%,6.4%,6.0%,4.5%,年均增長率為8.9%。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到森林公園游覽觀光、休閑度假、康體健身和科普教育。 相信,隨著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建立, 各類自然保護地將進行優化整合,雖然省級以上森林公園數量將會減少,影響了游客量增長,但是城郊型森林公園的快速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游客量減少, 綜合兩方面因素,估計2020-2025年期間我省森林旅游游客量將以年均5%的速度增長。

圖4 近五年山東森林旅游游客量年增長率趨向圖
新一輪機構改革組建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統一行使各類自然保護地的管理職能, 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解決了多頭管理、交叉重疊、“九龍治水”歷史問題,森林公園管理體制更加理順,森林旅游資源面臨優化整合,森林旅游發展更加注重資源保護, 森林旅游監管體制得到有效保障。
隨著各類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省級以上森林公園進入提質增效發展階段,城郊型森林公園將快速發展。 同時,景區將實現抱團發展、區域聯合發展,例如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蒙山省級森林公園(龜蒙景區)、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聯合申報5A 景區成功,為山東其它森林公園實現區域聯合發展提供了借鑒模式和成功經驗。 打造山東森林旅游景區的升級版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和主要方向,山東森林旅游發展更加注重區域聯合發展和龍頭帶動發展,實現規模型向質量型轉變。
近年來自駕游、騎行游、野營等戶外運動受到廣大旅游者的喜愛, 森林旅游呈現主體多元化,消費需求個性化,城郊游主流化的發展趨勢。 土地流轉市場和資本市場空前活躍,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森林旅游市場,一些林業大戶或者林業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承包林地等形式融投資,大力發展以休閑旅游為主體功能定位的城郊型森林公園。
2019年山東泰山景區率先啟動門票降價,隨著改革深入, 政府對森林公園建設投入會逐步加大,更加注重旅游高質量發展,景區將減少對門票經濟的依賴, 預計2025年門票收入占旅游直接收入的比重降為30%左右,推動森林公園逐步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社會生態意識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尤其是高鐵的快速發展,以魯東和魯南地區為代表的森林旅游將展現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潛力。 同時,城郊型森林公園不斷發展,帶動城郊休閑游快速發展,預計山東森林旅游人數將以年均5%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25年旅游人數可達7200 萬人左右。

圖5 2019-2025年山東森林旅游人數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