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宇 趙雯婷
摘 要:園林是人們向往自然、追求至美生活而創造的一種游憩的環境和物質載體。它使人們認識自然、享受現代科學技術。文章通過對比中西方園林設計“曲與直”的歷史淵源、特點,以及概述中國現代園林對“曲與直”的應用,使得我們更加深刻理解園林設計的“曲與直”的特點,從而優化我國現代園林設計,讓我國園林設計多方面地良性發展。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西方園林;園林設計;中國現代園林
一、中西方園林設計“曲與直”形成的歷史淵源
(一)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曲”歷史淵源
中國造園藝術歷史悠久,早在周文王時期就有興建宮苑的活動,但初期主要屬于圈地的性質,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初步確立了再現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則,逐步取消了生產方面的內容,而把園林主要作為觀賞性藝術來對待。到隋唐時期我國的造園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由于文人的參與,把造園與詩畫相聯系,中國園林創造出了詩情畫意的境界,之后日趨精致、完善。
從歷史發展來看,中國古人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其園林形式追求自然的曲線美,打造的自然式山水園林無論是從選址、道路設計,還是植物的選擇,大量采用曲線的形式,使得園林曲徑通幽、妙趣橫生。
(二)西方園林設計的“直”歷史淵源
西方園林以獨特的審美和造園理念成為世界園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發展早期是中庭式布局形式。中世紀,基督教相關的修道院是回廊式中庭。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被提出,意大利臺地園林流行開來,其依山而建,在園中有明顯的一條中軸線貫穿于全園,植物造景幾何化。意大利臺地式流傳到法國后,在數理主義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嚴謹地按照純粹的幾何結構和數學關系發展,追求園林平面布局的幾何化與圖案化,被稱為“勒諾特爾式”。到18世紀20年代,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影響下,英國蒲伯等在英國提倡自然式的風景園林,園林整體的布局開始呈現出不規則的形式,但其植物依然是幾何形式,道路也像直線形式那樣開闊。
西方人信奉“天人對立,改造自然”的哲學觀,在形式的線條中十分崇奉直線。因為他們認為直線代表人的意志,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和最直接的方式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他們認為直線和幾何形是美的形式。
二、中西方園林設計的“曲”與“直”特點
(一)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曲”的特點
我國古典園林步移景異,恬靜淡雅,歷史悠久,被稱為“世界園林之母”。其園林景觀以“曲”的形式,展現含蓄、內斂的特點,它是感性的。在我國的繪畫與詩詞的影響下,中國古典園林的建造不拘于形式,宛如天成,欣賞自然本真的曲線美,尊重自然,將儒家、道家的思想融于其中,在樸實無華中彰顯著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淡泊與幽靜之美。
1.造園思想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崇尚自然、熱愛自然,不論道家還是儒家,都追求與自然和諧,把人與天地萬物視為不可分割的一體,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們去探索自然、開發自然。我國的地大物博,山河壯麗,也引發人們熱愛、謳歌自然。而中國古典園林就是在這種“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下孕育而生,本著人與自然的和諧,追求景觀原本自然的曲線美,把人工的創造與自然的本真巧妙地結合起來,打造曲徑通幽的自然美、含蓄美的自然景觀,讓人有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因而在自然中所存在事物本真的“曲”線形式成為造園師們用來表現藝術意境,追求自然美、含蓄美的重要手段。
2.設計要素
(1)道路
園林中的道路主要是連接各處景觀,承載游覽者,具有導向性、延伸性的,園路有曲有折,彎彎曲曲,有曲徑通幽的藝術效果,可以引導觀賞者去欣賞園中各處不同的景象,在審美趣味方面能讓人產生好奇心理,主動隨著彎曲的道路曲尋覓美景并獲得心理滿足感。在中國古典園林中,園路的設計有寬有窄,有曲有折,路面選用青磚、瓦片、鵝卵石等材料鋪砌成富有中國文化與寓意的圖案,也是園林中重要的審美對象。
(2)植物
在我國園林設計中,為模仿自然本真,植物占有主體地位。而中國園林中的植物強調自然本真,在植物的選擇上也盡量因地制宜,減少對本地植物的破壞,避免規則的幾何形和大小一般的整齊,而是注重植物高低的錯落有致,從而形成自然彎曲的植物邊際線和投影線,以展現自然的曲線美。
(3)建筑
中國古典園林中,建筑在園林景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亭與廊是構成園中景觀的重要元素,也是景觀呈現的主體物。亭的流動線性的頂和翹起的飛檐,與自然式的景觀相呼應,構成了一部分園林小景。廊是一種狹長的空間,像是園路一般,根據其功能與具體情況有長有短,曲曲折折,連接園中的各部分景觀。同時成為景觀中建筑與植物的過渡層,組合景觀中的各個元素蜿蜒變化,展現中國古典園林“曲”的特點。
3.功能
中國古典園林的建造給那些居于鬧市、享受城市生活、困于公務又沒有時間旅途的園主人帶來了親近自然、享受自然山林野趣的機會。為了實現其功能減少人工的改造,打造自然式山水園林,一直以來中國園林作為滿足少數文人精神的場所,受中國詩文影響較大,追求意境美與自然本真的美,因此講究自然式的曲線美。
(二)西方園林設計“直”的特點
1.造園思想
西方園林設計的造園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時期,那時西方自然資源缺乏,環境惡劣,人們為了生活在與環境的斗爭中展示了人類偉大的力量。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西方園林的建造體現著人們為了生活與自然環境抗爭的勇氣和精神,他們崇拜人工改造的力量。在西方人崇奉“天人對立,改造自然”的哲學理念背景下,西方園林的設計講究形式美、秩序感,認為自然中本真的曲線美是不夠完美的,他們崇奉直線美,在園林景觀和道路設計中大量運用直線、幾何形,來滿足人們對藝術美的欣賞水平,也體現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力量。
2.設計要素
(1)道路
西方園林中道路充滿了理性主義色彩,筆直寬敞的大道在整個園林構成了圖案式的平面布局。其中有聯通建筑的主軸路和分支上的次干道,結合各處景觀組成多種不同的幾何圖案,其功能上也起到了建筑與景點的作用。筆直的道路、井井有條的交通網很好地體現了西方園林追求的人工與西方人崇奉的“直線”美。
(2)植物
西方園林設計認為自然美是有缺陷的,要對其進行人工加工。因此西方園林中的花草植物一般會被修剪成規則的幾何形,行道樹整齊地排列在筆直的道路兩側,花園大多也呈幾何的形狀,很好地展現了園林藝術的人工改造力量。
(3)建筑
西方園林中,建筑占有主要的統率地位。因此在園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軸線上,總會坐落一座體積龐大的建筑物,而整個園林的設計以這個龐大的建筑物為基準,構成園林的主軸。為了使植物景觀與建筑更好地結合,產生和諧統一的效果,建筑的設計更加具有簡潔性與幾何性。西方的園林景觀中的人為建造的建筑物要處于整個園林的重要位置,同時西方的磚石結構與工業時期的鋼筋水泥,為西方造園人打造建筑“直”的集合特點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因此園林建筑很好地體現了西方的造園理念。
3.功能
西方園林的造園初衷同中國有些相近,都是為了親近自然、享受自然,但西方園林更注重的是他們征服自然的勇氣和精神,體現人工美,所以園林景觀的設計更多是規則的幾何形與直線形。西方園林也很早注意到園林和花園的實用性,把花園變成是實用、經濟的場所,牧場、果蔬的種植等都成為英國園林的功能。與中國相比西方園林的功能更加具有功利性、實用性,服務對象更為廣泛。
三、中國現代園林對“曲”與“直”的應用現狀
在當前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在借鑒諸多國外知名設計師的著名案例的基礎上,設計師更加注重便于人行,更加注重形式美,對于曲與直線的審美觀念也逐漸與之前不同。中國現代景觀設計雖然講究以人為本,但實際建造中以景觀小品設計為中心,注重其所蘊含的意義,對“曲與直”的關注并不多,其應用更加注重因地適宜,注重生態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在這個信息愈加發達、科技不斷發展、新材料不斷涌現的時代,在借鑒諸多外觀著名案例和結合中國古典園林的情況下,園林中的花壇、植物、小品、雕塑以及園林廣場等的設計趨于幾何化,大部分園林景觀中的小園路依然展現中國古典園林的順應自然原本的彎曲,而在園林中的主路或是入園主路更偏向于西方園林的筆直、開闊,其植物的選擇也盡量選取本土植物,依然保留中國古典園林“曲”的特點中的彎曲、自然的林冠邊際線。
四、結語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大部分時間工作、居住于鋼筋混凝土的空間中,沒有過多的時間享受自然,對于綠色植物空間需求更多。例如現在很多家庭在經濟因素受限制的背景下,更加傾向于選擇建筑與院子的結合,更加傾向于住所周圍有公園。從“曲與直”的角度考慮,我國園林景觀的發展,在生態的大背景下,可從傳統的古典園林中借鑒“曲”的形式,從西方幾何式園林中吸取簡潔明快的“直”的形式,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較強的嚴謹性和濃厚的趣味性,既展現古典園林的朦朧美、含蓄美,又以簡潔的交通形式給人簡潔明快的感受,在整體上更加靈活多變,使當代社會的人們享受舒適且具有趣味性的園林環境。
當然在園林中,“曲與直”的運用中會受到景觀的功能、形式、結構的制約,不同要求的“曲與直”的應用會出現不一樣的藝術效果。因而,隨著現代園林藝術的發展,東西方造園思想與形式互相滲透、融合,“曲與直”的形式與內涵巧妙地結合加以運用,定會促進我國園林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東寧.中西方園林藝術比較[J].現代園藝,2018(9).
[2]白釗義.論園林藝術的曲與直[J].山西建筑,2003(2).
[3]管寧生.曲·直·園林藝術[J].中國園林,1993(1).
[4]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5]林智惠.淺議中西方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與發展方向[J].四川建筑,2018(2).
[6]韓波,楚小慶.論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曲線意識及其形成[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4(1).
[7]魯俊.中西方景觀藝術比較及研究——以中國、法國和英國為例[D].武漢理工大學,2007.
作者單位:
趙孟宇,湖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
趙雯婷,湖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