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檸源
【摘 要】梳理研究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的語言教育政策和教師發展政策,對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的改革發展有借鑒作用,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要建立高效的運行機制,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與時俱進,要落實國家教育扶貧政策。
【關鍵詞】金磚國家;語言教育政策;教師發展政策;外語教師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510;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9)06-0090-04
金磚國家是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構成的一個很有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國際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國際復雜的多邊形勢而產生并發展的。金磚國家遵循的原則和精神與習近平主席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金磚國家的合作與發展是務實的、共贏的,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而且是很有規律的,并取得了許多成果。2017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上簽署了《北京教育宣言》,可以說金磚國家在教育領域的合作發展是有深厚基礎和遠大前景的。
本文通過對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金磚四國的語言教育政策及教師發展政策進行梳理研究,發現其中的一些做法對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改革發展有借鑒作用。
一、金磚四國語言教育和教師發展政策評介
1.巴西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其語言現象和語言教育政策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國家的特點,也有許多值得深入思考和借鑒之處。從1500年到1825年,葡萄牙統治巴西300多年。這期間葡萄牙語在巴西強力推行和廣泛滲透,經過十幾代人的語言文化傳承,巴西人對葡萄牙語有了比較普遍的認同,并發展成具有巴西特色的巴西葡萄牙語。巴西憲法規定葡萄牙語是巴西唯一的官方語言。
巴西語言教育政策既重視官方語言教育又維護少數民族語言教育的權利,也推動現代外語教育。[1]巴西外語教育的語言種類主要是英語和西班牙語,其次是德語、意大利語、法語、日語和漢語等。[2]巴西的外語基礎教育包括課程體系內、外兩部分,課程體系內的強制性外語教學要求較低,有利于具有不同專長的學生自主發展,課程體系外的外語教學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3]這種外語教學模式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因材施教的原則。
巴西在促進教師發展上,認為教師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并努力為教師發展創造各種機會。在教師發展的內容上,不僅注重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還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重視培養教師的終身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在促進教師發展的舉措上,為教師制定發展標準,包括一般性的發展標準和具體的學科專業發展標準。[4]
進入21世紀,針對教師教育存在的問題,巴西對教師教育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有:2002年制定了《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大綱》,從教學設計、教學管理、教學評價和組織協調四個方面確定了教師的能力標準。為擴大教師接受高等教育機會,教師教育體系引入遠程教育項目;為提高教師接受發展培訓的熱情,構建了提升教師發展動力的激勵機制。[5]
2.俄羅斯
俄語是俄羅斯聯邦的國語。俄羅斯語言教育政策強化作為國語的俄語地位和權威,同時也為加強各民族的融合與團結給予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自由和保護。俄羅斯語言教育政策注重外語教育資源建設,一方面俄羅斯外語教育語種資源建設十分豐富,如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能開設124種外語,莫斯科大學能開設87種外語。[6]另一方面,俄羅斯注重外語教師隊伍建設,各級各類學校都具有很雄厚的外語教育師資力量。俄羅斯外語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高校外語教育很鮮明地體現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特征,高校既是外語人才培養單位,又是外語科學研究中心。[7]俄羅斯高校在外語教育的許多方面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值得指出的是,俄羅斯學習漢語的人數每年都大幅增加,漢語在俄羅斯備受青睞和重視,俄羅斯已宣布2019年正式將漢語納入高考外語選考語言。
俄羅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外語教師繼續教育體系。自俄羅斯獨立以來,俄羅斯針對教師繼續教育制定了二十余項政策法規制度。在《俄羅斯補充教育聯邦法》(2001)和《俄羅斯聯邦教育法》(2012)中對教師繼續教育作出具體規定。[8]2000年頒布的《關于專業人員職業再培訓的程序和條件條例》和《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標準(外語專業的外語教師資格)》兩個文件提供了外語教師培訓工作的政策依據。[9]俄羅斯外語教師職業培訓的優良傳統從前蘇聯保持到現在,并在適應變化中有所創新,建立了多層次的外語教師培訓和再培訓的教育教學機構體系,形成了外語教師職前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繼續性、連續性和整體性特征。[10]
值得指出的是,俄羅斯很關注農村教師發展,俄羅斯認識到農村教師發展會影響到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實現。為有效促進農村教師發展,俄羅斯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并收到很好的效果。[11]俄羅斯重視農村教師發展,對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的改革發展有借鑒作用。
3.印度
印度與中國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也都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印度是典型的多民族、多語言國家,印度語言現象是很獨特的、也是很復雜的。印度憲法規定印地語為官方語言,也規定英語為行政和司法用語,英語在印度處于第二官方語言的地位。英語在印度既不同于葡萄牙語在巴西,也不同于荷蘭語在南非,英語在印度既不是民族語言也不是外語,而是“外來語”。體現印度語言教育政策的著名的《三語方案》把英語置于與印地語和地方語言同等重要的地位。《三語方案》既強調了對主流民族語言印地語的保護,也體現了保障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權利,同時也積極地支持民眾學習和掌握英語。在印度,人們把學習掌握英語作為了解外部世界、吸納活躍和開放的思維方式及生活理念、借鑒先進科學技術的手段和工具。
印度教師教育和教師發展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淵源。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印度的教師培訓體系按英國的模式建立并發展;獨立后的印度,教師教育和發展形成了很有自身特色的模式。[12]在印度教育發展過程中,政府很重視教師發展,把教師繼續教育作為教師發展的基本途徑。進入新世紀,印度提出了教師職后教育較教師職前教育應更具現代性、互動性、靈活性、實踐性和普遍性的理念,在實施教師繼續教育過程中追求內容務實求新,并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13]印度教師教育發展秉承終身學習的思想,并讓教師養成終身學習的興趣。值得指出的是,印度為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各級政府采取各種措施開展教師在職培訓,致力于解決農村教師在職培訓機會上的差異問題。[14]
4.南非
南非是一個長期遭受異族殖民統治的國家。1652年荷蘭入侵南非建立殖民地,1795年和1806年,英國兩度占領好望角,南非遂淪為英國殖民地。殖民統治者一踏上南非這片土地就強制推行殖民宗主國的語言,荷蘭語和英語先后成為南非的官方語言。荷蘭語在南非受本土語言的影響,轉基因成為南非式的荷蘭語,即南非的阿非利加語。歷史的原因,后侵入南非的英語逐漸取代荷蘭語,在南非英語比阿非利加語更具主導性。
1994年南非民主共和國成立,語言教育政策是提升本土語言的地位,促進民族融合和教育平等。1996年的《南非共和國憲法》規定使用包括英語、阿非利加語及其他9種本土語言在內的11種官方語言。2014年南非教育部頒布《學后教育白皮書》,其語言教育政策也體現了保護本土語言、促進教育和社會公平、促進社會融合、保障落實憲法規定的語言政策的目的。[15]
南非關于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師發展建立了比較有效的支持體系,南非通過建立比較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促進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南非教師發展政策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國借鑒,一是教師發展的終身教育理念,二是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遠程教育以拓寬教師培訓方式并提升效率。
南非與中國在多領域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然濃厚的溝通氛圍,越來越多的南非人想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認知中國,漢語在南非愈加受到青睞。南非從2016年開始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為滿足南非人學習漢語的熱情,通過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以及派遣漢語教師志愿者的方式給予一定的援助,當然,這樣做只能應急,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南非政府認識到培養本土漢語教師已是當務之急。南非基礎教育部長安吉·莫采卡在2016年表示:“預計未來5年里,每年將會有100名南非籍教師被派往中國接受漢語教學培訓,并切身感受中國文化。”[16]從中可以管窺南非外語教育及外語教師培訓的積極態度。
二、金磚四國語言教育和教師發展政策對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的啟示
通過對金磚四國語言教育政策及教師發展政策的梳理、了解,聚焦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從中能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1.要建立高效的運行機制
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在宏觀上有比較完善的的制度體系,建立了多層次和多元化的培訓主體結構,為外語教師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外語教育改革形勢,為外語教師發展做出巨大成績。然而,微觀上的運行機制建設還存在許多問題,要下力解決。
首先,外語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主體意識不強,終身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繼續教育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問題的原因在于外語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約束激勵機制還不完善。要完善政策,使外語教師認識到接受繼續教育與否,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職務晉升和事業發展。讓外語教師認識到,如果不達到相應的學歷學位門檻或沒有接受相應層次和水平的繼續教育培訓,就不能實現晉升職務的現實。外語教師是否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創新、客觀的教學效果是否讓學生認可與滿意等指標,要在外語教師職務晉升中有鮮明的體現。
其次,要在進一步提升外語教師繼續教育的效果上下功夫,要進一步加強外語教師繼續教育的過程管理。要建立比較嚴格的科目和課程標準以及相應的考核標準,沒有達到標準要求不能獲得培訓憑證,還要找機會重修。
再次,要建立類似于學歷教育自學考試制度的外語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達標制度,外語教師要通過日常學習積累,通過考試使學習成果獲得普遍認可。
因此,需要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制定更嚴格的外語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教學和考核大綱,以及達標的標準,并落到實處。
2.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與時俱進
我國外語教師繼續教育內容主要是對教育政策導向解讀、教材內容深度解析、教學方法探討交流等。培訓形式主要是定期召集集中培訓和下基層按區域分片輔導等。這種繼續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無疑是很實用的,并且是很有效的。然而,新時代必然催生外語教師繼續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新變革,在繼承傳統的培訓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要制定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和富于創造性的新舉措。
首先,要注重外語教師教育教學思想觀念的適時更新,拓寬教師觀察、思考問題的視野。從俄羅斯和南非的漢語熱看出中國的發展成就及國際地位吸引了他們的關注,俄羅斯和南非支持民眾學習漢語是基于國家利益考量的,這兩國的民眾有很強烈的漢語學習熱情也是為了適應國家的漢語教育政策并在國內獲得個人發展優勢。這里給我們的啟示是,外語教師要以開放務實的態度看待外語教育,要堅持文化自信,以國家發展和公民素質提高為己任,最大限度地做好外語教育工作。
其次,巴西、印度和南非的民族語言對外來語葡萄牙語、英語和荷蘭語的深刻影響,說明語言文化具有相互融合和相互借鑒的功能。外語學習在既精通母語文化又通曉目的語文化的語境下,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外語教師在提高外語理解水平和應用能力的同時要加強作為母語的漢語的學習,對中國文化與目的語國家文化的發展與區別有很清楚的認識,因為沒有很豐厚的母語與目的語融合的文化底蘊,很難從本質上提升外語水平及外語教學能力。
再次,要注重教育技術的培訓,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對提升外語教學效率和效果十分重要。現代教育技術也在與時俱進,應格外重視對中年以上外語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
3.要落實國家教育扶貧政策
俄羅斯和印度都很重視農村教師發展,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果。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直很重視教育扶貧,把教育扶貧作為國家振興的一項戰略舉措,教師發展扶貧是教育扶貧的一項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我國農村外語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已取得進展,農村外語基礎教育能按基本要求開設外語課程。然而,農村外語教師很少是普通高等教育外語專業畢業的,農村外語教師在外語教育思想觀念上、在外語文化的理解和外語教學水平上、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上等,較其他學科教師有差距,接受繼續教育更顯迫切。
我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文件提出:“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到2020年前,對全體鄉村教師校長進行360學時的培訓。要把鄉村教師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經費投入,確保鄉村教師培訓時間和質量。”[17]這是當前對農村外語教師繼續教育的指導準則,也是長期的指導方針,需要加大落實力度,切實推進改革發展的進度。
【參考文獻】
[1]古雯鋆.國家利益視角下的巴西語言教育政策研究[J].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2015(2):68—74.
[2][3]葉志良.巴西學校外語教學的特點及啟示[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5):17—22.
[4]姜勇,梁瑩.質量關注:巴西教師教育改革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7(10):59—60.
[5]李寶慶,呂婷婷.巴西教師教育改革新趨向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6(1):96—101.
[6]李迎迎.俄羅斯提升國家外語能力的領軍高校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2):49—54.
[7]李迎迎.評析俄羅斯語言政策調整的新變化[J].民族教育研究,2016(1):110—114.
[8]李宇輝.俄羅斯教師教育和繼續教育法規研究[J].科教導刊,2015(2(下)):71—72.
[9]王森.俄羅斯外語教育政策與外語教學變革[J].比較教育研究,2013(10):85—91.
[10]李宇輝.中俄教師繼續教育比較論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2(9):182—184.
[11]于海波.俄羅斯提高農村教師職業素質的策略與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8(3):39—43.
[12]李英.印度教師教育的歷史變遷[J].教師教育學報,2014(2):101—108.
[13]姜小納,張貴春.印度教師繼續教育的目標與途徑[J].世界教育信息,2011(2):48—50.
[14]于海英,張廣斌.印度農村初等教育教師在職培訓機會差異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1(10):42—47.
[15]梁礫文,王雪梅.民族融合視域下的南非語言教育政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8(4):140—144.
[16]王欲然.未來5年南非500所中小學將開漢語課[N].人民日報,2016-04-22(22).
[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5〕43號)[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