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美國是一個被稱為“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如果沒有停車場,很難想象他們的日子怎么過。所以在美國大部分城市里,商業和住宅區的停車位安排和管理,都是很重視的。尤其是在新城區里,停車場的總面積和可以停車的數量是經過精確計算的,其能力不僅包括了最大貨車周轉空間和最大容納顧客車流量,還預先留出了在災難時刻通暢有效的疏散通道和救助空間。
積少成多是一個恒久不變的規律,而這個規律在美國一些停車位不多、經常停車難的地方就彰顯出重要性了。如果你在美國租房子和買單元住宅,帶有停車位是一個很具優勢的條件,通常都會在招租和賣房廣告上放在明顯的位置,作為招徠客戶的賣點。可能有人會問,一個已經成了規模的城市,怎么能積少成多增加停車位呢?難道要他們拆房子?的確,紐約市在城市改造中,在原來擁擠的老城區將無法修復的殘破建筑拆除后,有計劃地增設停車場。在建造新樓的時候,更是留足每家都有的停車位,經過多年的積累,老區居民的停車難,逐步進行調整和得到解決。
美國的專用停車場都是自己定價,政府部門不干涉,唯一的要求是必須在停車場入口處明碼標價。短時間臨時停車的收費最高。超過24小時算長時間泊車,價格相對低些。一些停車場還
對穩定的老客戶,出售更便宜的“停車位月票”,總價在平時價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另外,在美國大多數商場都自備停車場。在商場打烊后,這些場地都空置一夜,所以這些停車場晚間都會出租,一般價格不太高,條件是早上商場營業前,一定要離開。
在美國,路邊停車白天必須打表計費。為了方便晚上居民停車,通常規定到了晚上一定時間,停車不需再打表計時,而周日整天都免費。
波士頓的布魯克蘭區內,按照規定汽車不能在路邊過夜,也不能隨意占用人行道,不能堵住商店的門口。不少聰明人就把自己的房產門口用作花園的空地修整成停車位,以每月一百五十到兩百美元的價格出租。有的大學生自己沒有車,也把隨住房一起租到的停車空間轉租。
日本
路側停車由于是占用道路停車,勢必影響交通流量,管理思想是車輛臨時停放、加快周轉,不鼓勵長期停放。車位的產權歸政府所有,停車費的收入也歸政府。
日本東京的路側停車采用咪表收費,咪表上有車輛探測器自動感應車輛,每個車位安裝一個,每次停車時間限定1小時以內,每次投幣三百日元(約合十八元人民幣),不得超時。收費價格不高,但是限時很嚴格,車位緊張,部分車位注明是貨車卸貨用,客車不得停放。有民間監督員(相當于我國的交通協管員)隨時檢查超時停車,處理違章停放。
路外停車場一般按照停車場的用途和位置,分為公共停車場、大廈配套停車場兩類。路外停車場的管理模式和路側相反,鼓勵長時間停放,避免車輛頻繁進出,減少交通流量。
日本的公共停車場遍布大街小巷,密度很高,城市中基本上幾十米之內就能見到停車場,大部分停車場都是因地制宜,規模不大,一般是6~20個車位,最小的停車場只有2個車位。在郊區、工業區也有大型的停車樓,有幾百個車位。
大廈的自有停車場大多數都是自動立體車庫,出入口位于大廈的首層臨街位置,由于空間緊張車輛難于拐彎和調頭,都設有轉盤。停車場的出入口都設有明顯的誘導標志、警告標志、價格標識等。大部分大廈的停車場為內部自用,價格比公共停車場稍高。
日本的所有停車場在大街上都有醒目的停車誘導標志,自動顯示停車場的空滿狀態、價格信息等,大部分停車場上傳空滿狀態到停車網站、手機終端、車載GPS導航設備等,駕車者在網上、手機上、車載GPS上隨時可以查看就近停車場的位置、價格等信息。日本的GPS導航普及率幾乎達到100%,包括貨車、出租車、大型巴士等,能實現動態信息顯示的約占30%,動態信息包括實時路況顯示、停車場的空滿狀態等。這是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和普及的結果。
日本的停車場的收費信息標志牌很醒目,價格、優惠信息一目了然,還配有夜間照明燈具,保證駕車者夜間能清楚地看到標志牌上的內容。停車場收費雖不用人工方式,但是在出入口疏導的人員卻不少,當滿位時,疏導人員手持“滿車”的大牌子站在馬路邊上,疏導車輛去找別的停車場,以免車輛誤入,保證了交通的連續性,這對于狹窄的馬路尤其重要,服務細節很人性化。所以,在日本一般不會發生由于車輛尋找車位導致的交通擁堵。
日本的停車場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很高。停車場不管大小,都配備自助繳費機和自動販賣機,投幣可以是五百、一百、五十的硬幣,也可以是一千元的紙幣,一般停車場都設有換零錢的“兩替機”,可以把一萬元和五千元的大額紙幣自動換成一千元的紙幣。日本司機很習慣自助服務,自覺性很高,很少有逃費或破壞自助設備的情況。
自助繳費是國際潮流,可提高行業的服務效率和服務品質,提升城市形象和公民道德水準,并減少資金流失,節約管理費用。
路外的公共停車場,晚上臨停收費價格是白天的三分之一,夜間收費封頂也基本是白天的三分之一。部分商場的大型停車場離居民區較遠,夜間停車場很空,可以免費通宵停放,但營業時間必須離開,不得影響商場營業。
日本有兩種人可以對違章停車執法處罰:警察和民間監督員。警察一般開警車和騎摩托車執勤,所占比例較少,民間監督員比例較高。民間監督員兩個人一組,步行巡視,隨身背著手寫電腦、數碼相機等執法設備,沿著特定的路線不停巡視。
法國
眾所周知,作為國際大都市,停車難問題在巴黎由來已久。巴黎有很多老房子,根本不具備建停車位的情況,那里有很多林道,被開發出來,長長的一條道停滿了汽車。針對住在巴黎的居民,可以去市政府申請一個停車位,一個月交幾歐元的費用就可以了。如果開車到巴黎市中心,人們還會發現停車位更加緊張。據了解,這是巴黎市政府有意而為的,他們希望以有意減少停車位的方式,鼓勵更多居住在巴黎外的人們盡量選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巴黎中心。
巴黎有兩種停車場,一種是室內停車場,一種是路面停車場,而路面停車站的車位是遠遠不夠的。巴黎為了讓外省人進城不開車,所以減少路面停車位,建議把車停在外面,自己坐公共交通進巴黎。室內停車位是比較好找的,但是車位小,收費貴,盡量把車停在越靠外圍越好。
英國
在倫敦老區,道路狹窄是出了名的。不少人都會發現,英國人偏好小尺寸的車子,其實也是出于這個原因。另外,白天可以看到不少雙車道上,在路中間黃線兩側,畫有斜向來車方向的停車線,并標有可停車時間限制。平時這個車道就是普通的行車道,和其他道路無異,而到了晚上規定時間內,只見這些停車格,一下子涌滿了各式家用車輛,只留路邊靠建筑物一側的道路供車輛通行。這種方式滿足了城市中夜間停車需求大,又解決了地方不足不能建設太多停車坪的問題,到了早上,這些停在路中間的車按時散去,那里又恢復為快車道,車來車往。而在晚上非繁忙時段,單道行車足以滿足交通需要,還不會因為在路邊停滿汽車,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妨礙人員疏散和消防人員救火及救人。
俄羅斯
在俄羅斯普通的居民小區中,居民為了“圈”一塊自己的停車位,干脆直接購買一個簡易的鋁合金車房。莫斯科市的舊居民小區內,橫七豎八的小車房便成了一景。在這些小區附近,私人停車場業主們用鐵柵欄把地一圈,鋪上水泥,就可以向居民們征收停車費了,即便是這種簡陋的露天停車場,平均每天也要支付約合四十元人民幣的停車費。
為解決停車難問題,莫斯科市增加了停車位,對亂停車現象加以重罰并安裝了停車咪表。
除主干道以外,在古香古色的俄羅斯舊式街道中,街邊停車都是免費的,設立在莫斯科的大型超市和商場,也都附帶免費的停車區域讓客人們享受實惠,只有寸土寸金的商業寫字樓會附帶收費的地下停車場,但一般收費也都享受10%,甚至20%的物業折扣。莫斯科有些停車場也有折扣,長期停車能節省10%至20%的費用。
韓國
首爾將汽油稅提高了一倍,并征收道路使用費。一是征收交通擁擠費,每輛車收兩千韓元(約合十二元人民幣);二是對乘員3人以上的車輛進行免費。這一規定出臺后,汽車通行量減少9%,其中小轎車減少53%,通行速度提高一倍。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雙向行駛的機車道旁邊,分別有一條停車專用道,寬度1.5米左右。另外,在道路中央沒有電車軌道的話,就會有兩條停車專道。周一至周五,從上午6時30分到晚7時30分是允許停車的時間。
在餐館、酒吧聚集的地方,停車時間會相對長一些,但一般也只允許同一輛車在同一個位置停留兩個小時,兩澳元(約合十元人民幣)一小時。
駕駛人直接使用投幣機,繳納停車費,獲取停車費回執,壓在汽車擋風玻璃下即可,到時會有管理人員檢查回執。如果駕駛人沒有自覺繳納停車費,罰金為五十五澳元(約合二百六十元人民幣)。
寫字樓、醫院和居民區附近的商場通常建有大型的立體停車場,本單位人員只需繳納很少的費用,社會人士則隨時停車,費用視時間長短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