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平 ,王智鵬,宋伊瑤
(1. 江西財經大學應用統計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2. 江西財經大學生態經濟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13;3. 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旅游已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一種重要模式[1]。鄉村旅游是旅游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已成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截止到2017年,中國鄉村旅游投資超過5500億元,建成200萬家農家樂、10萬多個特色村寨、2萬多個鄉村旅游景區,鄉村旅游從業人員900萬人,接待游客超過28億人次,總收入超過7400億元,帶動約700萬戶農民受益,在解決“三農”問題、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以及促進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鄉村旅游規模不斷擴大,旅游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生態環境破壞與旅游業協調可持續發展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已威脅到人類生存與發展以及景區可持續發展。據統計,旅游業對化石能源的消耗“貢獻”了全球大約5% 的溫室氣體排放,給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造成了“兩難困境”[2]。因此,如何減少旅游業溫室氣體排放,開展低碳旅游與旅游可持續發展等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3]。立足鄉村振興背景與旅游發展實際,研究鄉村旅游目的地低碳經濟與節能減排,已成為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與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時代背景下,國外學者在旅游業對全球環境影響[4]、旅游碳排放測度[5]、旅游碳足跡[6]、旅游業生態效率及影響因素[7]和低碳旅游策略[8]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近年來,國內學者在旅游業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了許多豐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旅游碳足跡成為旅游業溫室氣體排放領域一項最為重要的評估工具,并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1)研究方法方面,分別運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法[9]、清單因子法[10]、投入產出分析法[11]和基于生命周期評價理論的碳足跡模型[12]等核算旅游溫室氣體排放;2)研究內容方面,對旅游產業碳足跡[13]、旅游交通碳足跡[14]、旅游住宿業碳足跡[15]、旅游地道路碳足跡[16]等進行了研究;3)研究尺度方面,分別從全國[13]、省市[17]、景區[18]、群島[19]、地質公園[20]、村落[21]等進行了研究;此外,還有部分學者對旅游景區碳源、碳匯[22]和旅游生態補償標準[23]等進行了研究。隨著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提出生態效率概念以來,旅游生態效率概念得到拓展與應用,為旅游環境影響定量研究提供了新方向[24],已成為評價區域、產品或服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一種重要管理工具[25]。如甄翌[26]從生態足跡和碳足跡角度對旅游生態效率進行了比較分析,姚治國和陳田[27]對海南省旅游生態效率進行了測算與評價。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旅游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及生態效率進行廣泛的研究,為本文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可探索之處:從研究內容看,學者們更多的是從旅游業產業鏈或者旅游部門,多采用“從上而下”的方式對旅游業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核算,而基于旅游活動生命周期采用“從下而上”方式對旅游業溫室氣體排放研究較少;從研究尺度看,已有的研究成果多為較大尺度的省份、城市或者區域層面,缺乏對旅游目的地或者景區運營環節等微觀層面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從鄉村振興視角切入,以江西婺源篁嶺景區為例,基于生命周期評價與生態效率理論,運用過程周期評價法結合碳排放系數法,“從下而上”構建適合中國鄉村旅游目的地過程碳足跡模型,對篁嶺景區2016年旅游碳足跡特征及其旅游生態效率進行實證分析,以期為鄉村旅游目的地低碳管理與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的依據,為中國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升級提供示范與借鑒。
篁嶺,地處“中國最美鄉村”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東南7 km的石耳山脈,是一處古徽州文化式古村落,建于明代中葉,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總面積15 km2,因其地多竹,修篁遍野,故名篁嶺。篁嶺濃縮了婺源旅游精華,被譽為“最美鄉村最美景致”;因“曬秋”聞名遐邇,獨特的“曬秋”景觀符號成功入選最美中國符號;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經典古建筑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后坊;索道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以及鄉風民俗拾趣,宛如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婺源篁嶺,是中國鄉村旅游目的地中一個非常典型的研究案例點,通過產權收購、搬遷安置結合民居異地搬遷保護的模式進行村落保護性開發,以油菜花海著稱于世,以其獨一無二的“篁嶺模式”倍受關注。近20年來,站在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前沿,引領著中國鄉村旅游發展不斷邁向新高度。
生命周期評價(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一種對產品或服務從最初的原材料采集到加工制造、使用以及用后處理全過程進行定量分析與評價的方法,已成為當前經濟社會領域最有效環境管理工具之一。根據評價對象系統邊界及方法學原理的不同,又可分為過程生命周期評價(Process-based LCA,PLCA)、投入—產出生命周期評價(Input-Output LCA,I-O LCA)和混合生命周期評價(Hybrid LCA,HLCA)[28]。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CF)表征產品或服務在其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已被廣泛用于溫室氣體排放的核算。英國Carbon Trust機構將兩者結合提出了碳足跡過程生命周期分析法,該方法以服務或者產品的生產過程為出發點,根據生命周期清單,能夠從生命周期的視角全面深入地分析溫室氣體排放的整個過程[29]。
旅游業是以游客旅游活動為中心的社會經濟產業,在其旅游活動過程的各環節中將消耗各種資源能源,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因此,本文根據生命周期理論,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對游客在景區“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中資源能源消耗產生的旅游碳足跡(Tourism Carbon Footprint,TCF)進行計算與評估。本文的研究系統邊界為,從游客進入景區開始到離開景區結束,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景區旅游過程系統邊界Fig. 1 Boundary of tourist process system in scenic spot
根據游客在景區“吃、住、行、游、購、娛”6個環節,可劃分為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覽、旅游購物和旅游娛樂[30]。本文綜合考慮篁嶺景區旅游實際情況,借鑒周年興等[22]的經驗,將游覽、購物和娛樂環節一起歸類為旅游娛購環節,將旅游碳足跡分解為旅游交通碳足跡、旅游餐飲碳足跡、旅游住宿碳足跡和旅游娛購碳足跡4個環節,各環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生命周期清單見表1。因此,借鑒章錦河[18]、肖建紅等[19]、姚治國和陳田[3]對旅游碳足跡測算的經驗和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理論,“從下而上”構建的篁嶺景區旅游碳足跡模型為:

式中:TCF為旅游碳足跡總量,Tc為旅游餐飲碳足跡,Th為旅游住宿碳足跡,Tt為旅游交通碳足跡,Ta為旅游娛購碳足跡。
1.3.1 旅游交通碳足跡 本文的研究范圍為鄉村旅游目的地,即篁嶺景區范圍內(游客從出發地到達景區所乘交通工具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在計算范圍內),因此旅游交通碳足跡僅考慮在景區內部各類交通工具運行消耗能源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篁嶺景區內售票處與景點相距較遠,游客通常選擇纜車作為主要交通方式,同時提供旅游光觀車作為往返景點與酒店之間的交通工具,且在旅游旺季景區通常租賃巴士以緩解纜車的壓力。通過調研發現,篁嶺景區的旅游旺季一般持續兩個月左右,分別為三月油菜花開的季節、五一節假日和十一國慶節假日。其次,景區設有私家車入口,限于道路寬度和私家車泊車車位數量的限制,暫未考慮自駕游車輛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構建的旅游交通碳足跡計算方法為:

表1 旅游活動各環節溫室氣體排放生命周期清單Table 1 Life cycle list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tourism activities

式中:Tt為旅游交通碳足跡;Et為第t種交通工具年運行消耗的能源總量;δt為第t種能源的碳排放系數。
1.3.2 旅游餐飲碳足跡 旅游餐飲碳足跡是指游客在景區用餐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核算各類食材從采購、加工到烹飪再到游客消費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通過將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食用的各類食物的消費量折算成能源消耗量,再乘以食物相應碳排放系數的方式進行核算[19]。此外,將餐館照明、空調等對電能消耗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也納入其中。因此,構建的旅游餐飲碳足跡計算方法為:

式中:Tc為旅游餐飲碳足跡;Nc為第c類食物日均消耗量;δc為第c類食物碳排放系數;Ei為第i個餐館全年提供食物消耗的電能;Gi為第i個餐館全年提供食物消耗的液化氣。
1.3.3 旅游住宿碳足跡 旅游住宿碳足跡是指游客在住宿過程中直接和間接資源能源消耗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31],旅游住宿碳足跡主要包括能源消耗碳足跡、循環物品碳足跡和消耗品碳足跡3個部分。能源消耗碳足跡是指酒店住宿中照明、空調、取暖、熱水供應、烹飪、電梯等對電能、天然氣消耗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循環物品碳足跡是指毛巾、床單、被罩等使用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消耗品碳足跡是指酒店“六小件”及其他配置產品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由于循環物品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主要體現在洗滌上,多為電能消耗,為便于計算,將循環物品碳足跡計入能源消耗碳足跡中。此外,通過梳理文獻發現,暫時缺乏關于酒店消耗品碳足跡計算的方法,本文暫時不納入計算范圍。基于此,將住宿所有的能源消耗折合成床位數來計算,根據人均每個床位溫室氣體排放量,構建的旅游住宿碳足跡計算方法為:

式中:Th為旅游住宿碳足跡;Nh為第h類住宿擁有的總床位數;Rh為第h類住宿年平均入住率;δh為第h類住宿每個床位每晚的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
1.3.4 旅游娛購碳足跡 旅游娛購碳足跡是指游客在篁嶺景區觀光游覽、欣賞風景之外,參與景區各種游樂設施活動、娛樂活動和商鋪購物活動等對能源消耗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篁嶺景區以“最美鄉村”享譽全國,通過對游客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游客都是對景區自然景觀慕名而來。游客在游覽自然景觀之后,將近90%的游客會繼續景區人文景觀的游覽。篁嶺景區觀光游覽總長大約4.2 km,而娛樂活動和購物活動主要集中分布在景區天街一帶。因此,構建的旅游娛購碳足跡計算方法為:

式中:Ta為旅游娛購碳足跡;Ea為開展第a類旅游活動設施年消耗的能源總量;δa為第a種能源的碳排放系數。
1990年Schaltegger和Sturm首次提出生態效率概念,即價值增量與環境影響增量的比值[32]。1992年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對生態效率概念進行了完整的闡釋,即“影響最小化,效益最大化”,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接受[33]。旅游生態效率概念來源于生態效率,旅游生態效率的核心思想是實現旅游經濟效益最大化與環境影響最小化的“雙重目標”,是評價旅游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度量和管理工具[2]。WBCSD對生態效率定義的具體表達為,生態效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環境影響=產品或服務的增量/環境影響增量。具體到旅游生態效率計算中,用旅游碳足跡總量表征環境影響,用旅游經濟收益表征旅游產品服務價值,為避免重復計算和簡化運算過程,旅游生態效率不包含間接的經濟效益。結合姚治國和陳田[27]、劉軍和馬勇[34]的研究成果,則基于碳足跡的旅游生態效率模型為:

式中:TEE為旅游生態效率(元/kg);TR為旅游收入(元);TCF為旅游環境影響,即旅游碳足跡(kg)。其中,當模型中旅游生態效率值越高,則表示該地旅游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
1.5.1 調查數據 本文相關數據主要是通過2017年4月和8月對篁嶺景區進行2次實地調查獲得,采用深入訪談和發放問卷等方式收集數據。具體數據涉及游客在旅游交通、餐飲、住宿、娛購環節的物質和能量消耗量、景區收入等,主要包括景區餐館食材采購種類與數量、餐館用餐人數與收入,景區酒店量、房間數、床位數量、游客接待量與酒店入住率,景區交通方式、數量、運行時間、距離以及游玩娛樂設施能源消耗量等。調研對象包括景區高級管理人員、景區售票人員、景區餐飲管理人員、景區住房預定中心管理人員以及相關旅游從業者、游客等。據統計,2016年篁嶺景區游客購票人數為70.7萬人,接待人次94.7萬,旅游收入7636.1萬元;每逢三月油菜花開的季節,游客可達22萬多人次。
1.5.2 溫室氣體排放系數 篁嶺景區旅游過程中消耗的相關資源、能源溫室氣體排放系數,主要來源于2006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和相關文獻(表2)。

表2 溫室氣體排放系數Table 2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coef fi cients
篁嶺景區2016年生命周期過程旅游碳足跡總量為9732 t,人均碳足跡為13.770 kg/人,地均碳足跡為0.649 kg/m2(表3)。在篁嶺景區旅游生命周期各環節中,旅游碳足跡大小與各環節能源消耗密切相關,各環節碳足跡呈現差異化結構特征,其中旅游住宿碳足跡最大,其次為旅游交通碳足跡。在旅游生命周期過程中,旅游住宿碳足跡占比最大,所占比例大小依次為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餐飲>旅游娛購。

表32016年篁嶺景區旅游碳足跡核算結果Table 3 Results of 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measurements of Huangling scenic spot in 2016
1)旅游交通碳足跡。通過調查發現,纜車運行主要為電能消耗,匯總每月耗電量得到纜車年耗電量為11.9萬kw·h;景區共有28輛旅游觀光車,以充電的方式提供動能,在景區行駛路徑固定,總路程為4 km,平均每天14輛車行駛1 次,每輛車每天充電1次;同時在旺季時節,景區會承租大巴士50輛和中巴士10輛,景區共計5站停靠巴士,站與站之間的距離約為1.6 km,且巴士每15分鐘啟動一次。篁嶺景區2016年旅游交通碳足跡為1715 t,人均交通碳足跡2.427 kg/人,地均交通碳足跡0.114 kg/m2,占整體旅游碳足跡的比例為17.62%(表3)。篁嶺景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為更好實現低碳可持續發展,景區內應盡量選擇更加低碳的電能驅動型(如纜車、觀光車等)或使用清潔能源型的交通工具,有效控制或禁止私家車進入。
2)旅游餐飲碳足跡。景區內主要由天街食府與幾家小型餐飲店為游客提供用餐,年用餐人數約為45.89萬人次。篁嶺景區2016年旅游餐飲碳足跡為1638 t,人均餐飲碳足跡2.317 kg/人,地均餐飲碳足跡0.109 kg/m2,占整體旅游碳足跡的比例為16.83%(表3)。通過調查發現,景區餐廳承接了多家旅游公司的團隊用餐,每日食材消耗量較大,受食物口味、用餐時間較短等因素影響,游客在景區用餐過程中極易產生嚴重的食物浪費行為,這也是景區餐飲過程中產生大量碳足跡的原因之一。
3)旅游住宿碳足跡。根據調查發現,篁嶺景區內僅有一家三星級的精品度假酒店和若干民宿,酒店共有62間房間,其中大床房17間,標準間45間,床位數共計107張,可供留宿人數128人,年平均入住率約為71.4%。篁嶺景區2016年旅游住宿碳足跡為5712 t,人均住宿碳足跡8.082 kg/人,地均住宿碳足跡0.381 kg/m2,占整體旅游碳足跡的比例為58.69%(表3)。此外,一次性物品“六小件”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雖暫未計算,但也不容忽視。隨著篁嶺景區鄉村旅游的興起,景區酒店和附近民宿的增加,游客在住宿方面對資源能源消耗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必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將會進一步加重旅游住宿低碳減排壓力。
4)旅游娛購碳足跡。篁嶺景區屬于典型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鄉村旅游景點,游客在景區游覽過程中,除了觀光游覽、欣賞風景以外,還會參加開展一系列趣味、娛樂和購物活動,主要集中在天街一帶的酒吧、洗腳城和15家商鋪,其資源能源消耗主要為電能。篁嶺景區2016年旅游娛購碳足跡為667 t,人均娛購碳足跡0.994 kg/人,地均娛購碳足跡0.044 kg/m2,占整體旅游碳足跡的比例為6.86%(表3)。在旺季時節,篁嶺景區超量接待游客現象普遍,給這類年代久遠的鄉村旅游景點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如何進一步對旅游目的地游客容量以及生態承載力進行科學評估提出了訴求。
2016年篁嶺景區旅游生態效率為7.85元/kg,即每千克的碳足跡能為篁嶺景區帶來7.85元的旅游經濟收益(表4)。旅游生態效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旅游生命周期各環節呈現差異化的結構特征,旅游交通和旅游娛購的生態效率在整個旅游生命周期各環節中排名前二,約為旅游餐飲與旅游住宿的5.6倍和17.7倍。若將旅游碳足跡和生態效率與各環節均值相比較劃分為高、低類型,那么旅游娛購屬于低碳高效型,旅游交通屬于高碳高效型,旅游餐飲和旅游住宿則屬于高碳低效型。

表4 篁嶺景區旅游生態效率測算結果Table 4 Calculating results of tourism eco-ef fi ciency in Huangling scenic spot
1)旅游交通。在篁嶺景區旅游活動的生命周期過程中,旅游交通生態效率最高為25.43元/kg,即每千克的交通碳足跡能為景區交通環節帶來25.43元的旅游交通經濟收益。一方面,景區交通運行能源消耗巨大,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景區交通工具特別是纜車已成為游客游覽的首選,同時也是景區旅游企業獲取盈利的重要設施。因此,在不斷提升景區旅游交通經濟收益的情況下,降低景區交通碳足跡,將是不斷提升景區旅游交通生態效率的關鍵路徑。
2)旅游娛購。其生態效率值排名第二為25.41元/kg,即每千克的娛購碳足跡能為景區娛購環節帶來25.41元的旅游娛樂與購物經濟收益,且與景區旅游交通生態效率值幾乎相等。景區內游覽、娛樂和購物等設施能源消耗相對較小,產生的碳足跡較小,與景區住宿、餐飲相比,旅游娛購對促進游客消費、拉動景區旅游經濟發展的作用更大。在游客前來景區游玩的前提下,游客在景區游玩的時間越長、參與活動的頻次越高、人均消費水平越高,從而篁嶺景區旅游娛購生態效率越大,景區旅游可持續發展能力就越強。
3)旅游餐飲。其生態效率值排名第三為4.49元/kg。在各類食物生產、加工、運輸和制作環節消耗大量能源,產生相對較高的溫室氣體排放,從而導致旅游餐飲生態效率不高,同時也是影響篁嶺景區整體旅游生態效率提升的次要阻礙因素。因此,加強景區食物供給與消費環節的低碳管理,減少食物浪費現象,將對旅游餐飲節能減排和提升旅游生態效率至關重要。
4)旅游住宿。其生態效率值最小僅且為1.48元/kg,說明旅游住宿環節是阻礙篁嶺景區整體旅游生態效率進一步提升的關鍵因素。住宿環節產生了58.69%的溫室氣體排放,是篁嶺景區溫室氣體減排的關鍵環節。因此,在不斷提升篁嶺景區旅游競爭力的前提下,應進一步增加游客停留的時間,提升人均住宿天數,達到提高旅游住宿環節經濟收益的效果。同時更應該著重加強篁嶺景區住宿環節的低碳管理,增強酒店低碳綠色循環管理理念,加強景區民宿的發展與低碳管理,從住宿的各個方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提升旅游住宿生態效率,乃至篁嶺景區整體旅游生態效率。
通過對江西婺源篁嶺景區旅游碳足跡計算結果顯示,2016年篁嶺景區旅游碳足跡總量為9732 t,人均碳足跡為13.770 kg/人,其中旅游住宿碳足跡占比最高為58.69%。2013年福建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旅游碳足跡總量(10 300 t)與本文計算結果相似,但其人均旅游碳足跡值(78.94 kg/人)則遠高于篁嶺景區;其旅游餐飲碳足跡占比最高達到了91.99%,與篁嶺景區各環節旅游碳足跡特征差異明顯[20]。2015 年皖南查濟古村落旅游碳足跡各環節中,住宿能源消耗是最大的碳足跡來源[21],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一致。姚治國與陳田[3]對海南省旅游碳足跡的研究結果顯示,旅游交通碳足跡所占比例最高,其次為旅游住宿,與本文研究結果旅游住宿碳足跡占比最高不同,原因是其將旅游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交通碳足跡納入了整體碳足跡計算范圍,而本文只是核算景區內部的交通碳足跡。與其他旅游風景名勝區相比較,篁嶺景區以“中國最美鄉村”享譽全國,是鄉村旅游目的地的典型代表,景區整體經營規模較小且以自然游覽觀光為主,各景點游覽觀光時間約為2~4個小時,游客停留時間普遍較短且多為一日游,人均住宿僅為0.36天。鑒于此,篁嶺景區的旅游碳足跡總量和人均旅游碳足跡特征,較為客觀地反映了鄉村旅游目的地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
通過生態效率模型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篁嶺景區旅游生態效率為7.85元/kg,與國內外學者對各地旅游生態效率評價結果有所異同。G?ssling[36]通過對美國落基山國家山地公園和塞舌爾的旅游生態效率進行測算,其旅游生態效率分別為3.283元/kg和1.049元/kg;章錦河[18]對黃山旅游風景區和九寨溝旅游區進行了研究,得出其旅游生態效率分別為4.953元/kg和3.269元/kg;肖建紅等[19]對舟山群島地區、姚治國和陳田[3]對海南省的旅游生態效率也分別進行了測算,得出其旅游生態效率分別為27.10元/kg和1.787元/kg。通過綜合對比分析發現,江西婺源篁嶺景區2016年的旅游生態效率值(7.85元/kg)僅低于舟山群島地區,要高于其它5個區域。因此,本文的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鄉村旅游目的地篁嶺景區旅游生態效率水平較高,景區旅游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的基本情況。
本文可為篁嶺景區綠色低碳管理與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現實指導意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處:首先,僅僅測度了篁嶺景區2016年的旅游碳足跡及其生態效率,研究結果具有瞬時性,只是反映了2016年篁嶺景區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對于2016年以前的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與預測有待進一步的跟蹤研究。其次,受數據限制暫未考慮旅游廢棄物產生的碳足跡以及采用“從下而上”分析方法使得篁嶺景區旅游碳足跡結果偏小,這是本文的重難點也是今后旅游碳足跡測算有待完善的地方。隨著今后鄉村旅游規模的不斷擴大,鄉村旅游目的地游客容量、生態承載力、旅游生態補償標準和景區生態預警機制,將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
綜合對比國內外旅游景區,鄉村旅游目的地婺源篁嶺景區2016年旅游碳足跡總量與人均碳足跡均較小,旅游生態效率較高,景區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處于相對較高水平。2016年篁嶺景區的旅游各環節中旅游住宿碳足跡最大,其次為旅游交通碳足跡;旅游各環節碳足跡結構差異顯著,旅游住宿占比最大,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餐飲和旅游娛購,其中旅游住宿和旅游交通碳足跡所占比例超過70%。2016年篁嶺景區的旅游各環節生態效率差異較為明顯,其中旅游交通生態效率最高,旅游住宿生態效率最低,效率值大小依次為旅游交通、旅游娛購、旅游餐飲和旅游住宿。從效率劃分類型來看,旅游娛購屬于低碳高效型,旅游交通屬于高碳高效型,旅游餐飲和旅游住宿則屬于高碳低效型。因此,應加強景區內綠色節能交通設施的建設與低碳管理,重點加強對景區餐飲、住宿環節的節能減排管理。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農業現代化,產業興旺是重點,發揮好鄉村旅游產業的主體帶動作用是關鍵。因此,如何減少鄉村旅游目的地旅游碳足跡與提升旅游生態效率,進一步增強景區可持續發展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本文研究結果,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降低景區運營能源消耗。科學減少旅游各環節能源的浪費,降低能源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在交通環節,優先引進節能環保型汽車,注重觀光車輛的升級換代,根據景區淡旺季游客人數和車輛需求,適當調整觀光車數量;在餐飲環節,優先采購綠色有機食品以及當地當季食品,減少食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合理安排食物份量,減少游客及旅游團對食物的浪費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在住宿環節,積極推廣節能燈具的使用,減少一次性洗漱用品的供給;在活動環節,努力開發低碳吸引物上,提供低碳、綠色的旅游產品。
二是加強景區運營低碳管理。將低碳理念貫穿于景區運營的各個環節,積極推廣景區低碳、節能技術的應用與低碳經營管理;通過景區智能管理合理控制景區游客人數,高效調度運營車輛,禁止私家車進入景區;探尋有效的低碳旅游管理模式,發揮低碳管理在旅游生態效率提升過程中的作用。
三是積極宣傳低碳旅游理念。積極宣傳低碳理念,加強低碳旅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培養游客綠色、低碳出行意識;引導和鼓勵游客在景區徒步或者選擇觀光車等低碳游覽的方式,選擇民宿、鄉村旅館等綠色酒店入住,減少高碳排放的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