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人黨支部的產生與發展對企業與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達人工業社的發展是近現代中國紡織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它的發展經歷了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改造直到20世紀90年代的企業改制,組織時間跨度大。中共達人支部的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對企業領導的特點,對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組織建設;工人運動;技術革新
[作者簡介]戎天美(1985-),女,漢族,吉林白山市人,中共益陽市委黨校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 D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6-0014-02
1920年達人工業社成立,為私營股份制企業,是益陽現代地方工業之始。1923年遷來益陽城區二堡龍庭宮,并在二圣殿張飛廟增設染房,7月,在國民政府中央事業部辦妥登記備案手續,全稱“達人工業社股份有限公司”。商標注冊為“達”字。企業設經理,在經理之下,設技術股、營業股、業務股、繞紗部、手機部、電子部、漂染部、毛巾部、總收發原料貨庫等部門。1926年大革命的風暴,企業生產停頓,營業關門。1927年馬日事變后,股東紛紛返回益陽,決定恢復和擴大生產,并發行五萬銀元工資券,生產不斷上升,工人最多時達300余人。1938年,長沙大火以后,日寇飛機不斷轟炸益陽,同年10月工廠遷至城郊黃泥湖。1939年工廠遷至桃江陶公堡,1943年又遷至桃江大栗港龍子山。在抗日戰爭時期,因交通不便,原材料棉紗、人造絲、顏料均供給緊張。同時,因洋貨及上海針織品很難運至湖南,因而達人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除湖南省外,還遠銷至湘鄂西、四川、兩廣、云南、貴州。日本投降后1946年遷回益陽。新中國成立前,資金擴大到三十萬元。達人襪工業社在經營的29年中,對湖南省針織工業的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都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達人襪廠產品對抵制日貨,調劑內地市場針織品的短缺,均作出了不少的貢獻。
(一)北伐斗爭,開展工人運動
早在1927年,達人工業社的工人在中共地下黨和益陽縣總工會的領導下建立了達人工業社工會,并組織了有40多人參加的工人糾察隊,提出“一切權力歸工會”的口號,多次組織領導游行和罷工,聲援北伐戰爭,聲援農民革命運動,和資本家、企業主作堅決斗爭①。
(二)白色恐怖,掩護革命先驅
革命先驅高文華1923年6月因參與領導工人罷工被長沙光華電燈公司開除后回益陽,進入達人工業社躲避迫害。1925年冬,高文華組織農民協會,創建了中共益陽南湖黨支部,于1926年2月領導發動益陽縣3000余名群眾舉行元宵節游行大示威。10月被選為中共益陽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參與領導全縣農民開展反封建斗爭。1927年5月馬日事變后被迫離開益陽。大革命失敗后,“寧鄉四髯”中的何叔衡、姜夢周、王凌波均曾在達人工業社避難并開展地下革命工作。
(三)抗日救亡,建立黨的組織
在八路軍和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駐人員的領導下,1937年,達人工業社中共地下黨員秦光在本社發展鄭斌、易完凡、卜正香、羅恕、方葉云等人入黨,建立了中共達人支部,有黨員6人,組織領導工人對國民黨反動派、資本家進行了英勇的斗爭。1941年,由于叛徒出賣,工人運動骨干、黨支部書記、共產黨員秦光與溫淑珍先后慘遭國民黨殺害,高文華被資本家開除出廠,黨組織遭到破壞。1950年4月,達人襪廠重新建立黨支部,有黨員4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黨組織受到沖擊,一度處于癱瘓狀態。1969年12月,恢復建立黨支部,黨的組織活動逐步恢復正常。1972年2月,經中共益陽市委組織部批準,成立中共益陽市東方紅襪廠總支部委員會,有黨員49人,下設6個支部。1981年11月,經中共益陽市委批準,成立中共益陽市達人襪廠委員會。至1995年止,全廠有黨員103人,下設5個黨支部。
(一)領導工人運動
1、領導黃泥湖罷工。益陽達人工業社從桃江遷至市郊黃泥湖后,生產日見好轉,但因地小人多,糧價暴漲,而工人的工資卻不足以支撐工人的基本生活。1941年9月,在達人支部秦洗等共產黨員的領導下,組織了達人工業社黃泥湖罷工②。
2、領導工會活動。1949年8月益陽解放后,同年9月達人工業社又成立了工會。全廠80余名職工大部分參加了工會,至1953年,工會會員發展到224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工會組織受到沖擊,停止活動,期間曾成立過“工代會”,取代了工會。1973年7月,根據中央關于整頓恢復工會組織的指示和上級工會的部署,整頓恢復了廠工會,全廠共成立車間科室分會5個。1981年恢復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至1995年,全廠有工會會員969人,共召開工會會員代表大會14次,職工代表大會8屆24次。歷屆廠工會在廠黨組織領導下,認真抓了職工的文化技術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組織職工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活動,積極承擔職代會工作機構任務,力促職代會職權落實,關心職工疾苦,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1980年被省總工會評為工會工作先進集體。
(二)企業改革歷程
1951年2月,企業實行公私合營,更名為“達人棉織工廠”。1952年9月,經益陽市政府批準轉為地方國營。1952至1955年,經過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和生產改革,國家投資購置了部分電力設備,生產效率得到迅速提高,不僅扭轉了私營時的虧損局面,還為國家上繳利潤325100元。
到20世紀90年代,企業先后10多次獲地市以上各種榮譽稱號,其中,1978年被評為湖南“科學研究工作先進集體”、湖南省“工業學大慶先進企業”,1979年被評為出席益陽地區群英大會的先進集體。1979年,織造車間鐵姑娘戰斗隊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工人肖禹均、李志敏分別于1956年和1978年被評為省勞動模范。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有紡織工業部部長吳文英、農業部部長高文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楊先福等來廠檢查指導工作。
(一)工人運動武裝化
在黨創建初期,達人工業社工人就組建了工人糾察隊,參加、支援北伐戰爭。此后,高文華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了益陽的農民運動、工人運動,開展了早期益陽黨的組織建設與地下活動,與資本家和反動派做艱苦斗爭。抗日戰爭期間,中共達人支部領導了達人工人反帝、反封建、反剝削與壓迫的黃泥湖罷工,并為抵制日貨做出重要貢獻。
(二)組織時間跨度大
達人工業社的革命活動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改造直到20世紀90年代改制,時間跨度大。它見證了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歷程,歷史角色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共產黨在達人工業社發展的不同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技術革新示范化
達人工業社自成立起,其科學技術水平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在不同歷史時期,達人襪廠均成為湖南紡織行業技術標桿。新中國成立前,達人工業社的技術進步源自于企業家領導;新中國成立后,達人襪廠的技術進步來自于黨的領導與工人和技術的創新。企業改制后,達人襪廠更名為莎麗襪業,是國家質監總局制式服裝定點生產企業及標準、標樣制定企業,是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有5項地方標準,121項專利。
(一)為生活在古老益陽的工人階級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從1925年起,達人工業社為革命先驅均提供了保護場所,為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思潮及民主思想的發展提供了安全的土壤,為更多的革命先驅來益陽發展提供了身份保障,更為古老益陽發展革命事業創造了機會和人才保障。中共達人支部是益陽地區第一個工業支部。它將工人團結起來,為工人福利做出不懈努力與頑強的斗爭。中共達人支部的建立及功績,讓益陽地區廣大工人階級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看到了馬克思主義是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看到了共產黨可以維護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為古老益陽城的工人階級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二)探索了在不同社會制度下企業黨支部的發展模式
達人支部的建立及組織活動,為益陽地區中國共產黨在企業中領導工人運動提供了組織載體、指導思想、實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為戰爭時期共產黨在企業建立基層組織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新中國成立后,達人支部在意識形態、生產管理、民主建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意識形成方面:達人支部通過組織學習、競賽等活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一致認同,使全體工人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生產管理方面:達人支部通過組織技能學習班、技術比武、工作能手等方式,加強生產管理與技術創新。民主建設方面:達人支部積極貫徹落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工人當家做主,達人支部的民主建設成為益陽地區民主建設的典范,推動了益陽地區工業支部建設與職工民主建設。中共達人支部為黨組織在企業中發揮作用的經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構建民營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機制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為科技創新振興地區實體經濟起到積極示范作用
達人工業社從成立之初就一直走在行業科技創新的前列,制定行業標準,樹立行業標桿。在達人黨支部的帶領下,達人襪廠在引進先進設備的同進,加大自主研發力度,改進生產工藝,推動達人襪廠創新管理機制,使得達人襪廠長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深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制定行業生產標準,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實的產品服務。對益陽地區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注釋]
①中共益陽市組織史資料編輯組.中國共產黨湖南省益陽市企事業系統組織史資料(第一冊)[M].1995年12月.
②湖南省總工會益陽地區工作委員會.益陽地區工會志(1914-1988).黃山書社,1993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