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暑期來臨,又到了《中國好聲音》(簡稱“好聲音”)唱響經典旋律的季節。7月19日,由浙江衛視與燦星制作聯手打造的《中國好聲音2019》開播。從2012年節目橫空出世成為全民“爆款”到今天,“好聲音”已經走過了八個年頭。
作為一檔老牌歌唱類真人秀,“好聲音”不僅為樂壇輸送了很多新鮮血液,節目自身也保持了高話題度和關注度,有著一批忠實的節目擁躉。
“征戰”八年,《中國好聲音》經歷過輝煌時刻,也遇到過瓶頸,難得的是節目在適應大眾新審美的基礎上保持了“熟悉的味道”。新一季節目開播之際,燦星文化總裁、節目總導演金磊向《綜藝報》介紹了節目常青秘籍以及操刀本季節目的新感觸。
“音樂是上天給人類的饋贈,無論人們貧窮富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在音樂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音樂是表達生命質感、生命態度、價值追求最充沛的藝術形式。”提及節目受歡迎的關鍵,金磊談到了節目的音樂性。他表示,音樂本身的特質使得節目可以輻射不同年齡、職業、地域等最廣譜的觀眾群體。“音樂能夠打動人心,觀眾可以從歌手的歌聲中,聽到他對音樂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
節目中,導演組非常注重音樂性的純粹與質感,在電視化呈現時借助技術手段打造音樂的視聽盛宴。《中國好聲音》的舞美、燈光、音響團隊都是世界一線團隊,今年更是啟用國際先進的L-ISA沉浸式擴音系統,為觀眾帶來更加完美的視聽體驗。
金磊認為《中國好聲音》好看之處還在于節目的故事性和戲劇性,這是導師與學員的音樂人生碰撞后產生的化學反應。在這一過程中,導演組沒有做過多設計,而是將重點放在導師的“情緒管理”上,讓導師能夠保持純粹的音樂初心,對新鮮的聲音和不同風格的學員產生好奇。
金磊表示,從《中國達人秀》開始,燦星出品的節目都保持著一顆初心——就是表達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生命自強,通過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展現一幅時代人物長卷。
“好的真人秀可以讓所有觀眾,像照鏡子一樣看到自己。”這種節目理念也貫穿于《中國好聲音》始終。
當下,傳媒環境巨變,觀眾審美素養提高,這也對節目制作團隊提出更高要求。談到挑戰,金磊坦言2016、2017年“好聲音”的確碰到了瓶頸,這一階段也有些“煎熬”。“有人說我們沒有推出特別好的歌手,我們的冠軍沒什么影響力,當時我們在找人方面遇到了一些問題。”金磊說,現在各類音樂網站、App上個人獨立發表的音樂作品很多,但真正優秀的音樂作品卻相對匱乏。各類網絡音樂綜藝、短視頻、直播平臺等新媒體渠道和平臺的興起,使得音樂人才資源被分流。
另一方面,在用戶愈加細分化的時代,年輕人對音樂的喜好和審美差異很大,一檔音樂節目想要打造出“爆款”,難度相較以往大大增加。
為了適應新傳播、新審美,《中國好聲音》不斷擴大節目包容度,包括對音樂類型的包容度,對各種生活態度、多元價值觀的包容度。“節目中,我們鼓勵一些獨立的、小眾的音樂類型和新的音樂元素,這些音樂反映了現在年輕人的全新的精神面貌。我們也試著去引領一些音樂審美,這使得每年節目呈現的音樂氣質和質感都不相同。”
每季“好聲音”在導師陣容、模式賽制上都會有“微調整”。不同于去年的全男導師團,本季“好聲音”重新回歸三男一女的“標配”導師陣容,王力宏、那英、庾澄慶、李榮浩組成“老帶新”組合;在上季賽制的基礎上增加“一鍵閉麥”設置,搶人環節不設人數上限;取消現場百人待機室,恢復了節目經典的家屬室。
在金磊看來,這些調整和創新是提升節目新鮮度的一種方式,但不是主要手段。“這些環節的設置都是為節目內核服務,能更好地‘逼出導師與學員們的真實狀態。”
2019年也是金磊擔任《中國好聲音》總導演的第8年,“今年我感觸良多。本季學員集中展現了看著‘好聲音長大的兩代人的成長。節目伴隨著一批觀眾從少年走到青年,或從青年走到中年,我突然覺得這8年特別有意義。”
在國內的電視綜藝中,能夠見證幾代年輕人成長的常青綜藝屈指可數,季播真人秀更是鳳毛麟角,《中國好聲音》便是其中之一。金磊透露,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多位學員表示自己是看著節目長大的,他們在節目中獲得了音樂啟蒙;“好聲音”所傳達的音樂態度也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和成長。
“我們每年做的節目都是不同的。”金磊常和團隊如此說,因為節目中呈現的音樂個體不同,他們秉持的音樂理念不同,也彰顯了不同時代的特點。“在這個舞臺,你可以看到時代的縮影。”此外,導師們也與節目相守相伴,共同成長。金磊說,每年的“好聲音”是導師跟年輕人的一次聚會,也成為了導師音樂歷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