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創作電影需要大量時間,但通常我們沒那么多時間,”談及創作《掃毒2天地對決》(以下簡稱《掃毒2》)的最大困難,導演邱禮濤如是說。
邱禮濤從業32年來,執導了近80部影片,監制、攝影、編劇、剪輯的作品更是不計其數。他的“快”聞名業界,一年內上映四五部作品并不鮮見,但《掃毒2》卻慢了下來——劇本創作1年,前期籌備4個月,中期拍攝2個月,后期剪輯7個月。“《掃毒2》有不少特效鏡頭,后期得一點點細心剪輯才行。”邱禮濤說。
《掃毒2》首日票房1.46億元,刷新香港警匪片在內地上映的最好開畫成績;首周末票房4.26億元,貓眼專業版預計最終票房落點為13.25億元,這一數據遠超前作《掃毒》總計2.37億元的票房。
《掃毒2》上映后,觀眾評價不一。有的觀眾認為《掃毒2》敘事節奏快、動作爆破場面激烈,尤其是結尾的地鐵飆車戲,深受眾多觀眾喜愛,不少觀眾認為《掃毒2》是今年已上映港片中的最佳影片;有的觀眾則認為大量快節奏的動作戲弱化了人物的內心表達,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劉德華飾演的余順天在父子情、兄弟情、夫妻情上有諸多猶豫和掙扎的地方,而古天樂飾演的地藏只是一個傳統形象的壞人,角色比較單一。”
對此,邱禮濤回應,“地藏是孤獨的,但這個角色并不簡單。他沒有感情,因為女朋友曾經欺騙了他,他也沒有兄弟,因為原本的兄弟余順天懷疑他販毒,砍了他的手指,他的人生也因此改變了。地藏看似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但也可能是因為他始終得不到兄弟的理解,才被逼為反派。這就像生活中,有的人存在固有偏見,不論對方怎么解釋,都不相信對方一樣。”
“每個觀眾可以自由理解故事,”在邱禮濤的認知中,電影公映時的評價并不能代表最終評價,有些東西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看清。細數邱禮濤的過往作品,不乏類似的人性思考。例如早期恐怖片《埃博拉病毒》表達人在精神層面的迷失;2017年上映的《拆彈·專家》展現警隊重壓之下的反應;最近一部《家和萬事驚》描述一家五口面對高房價等生活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感。
縱觀今年暑期檔,已上映及已定檔的香港電影有4部,全部為警匪題材,古天樂和張家輝分別是兩部電影的主演。近年來,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劉青云這些老牌港星,外加警匪犯罪題材在觀眾面前頻繁露臉。相近的題材、演員組合及拍攝班底讓港片難出新意。
邱禮濤回憶,20世紀80年代武俠片成為潮流類型,票房成績大多可觀,因此香港電影業產出了大量武俠片,而大量同質化的武俠片也導致香港電影開始走下坡路。“有的公司只拍武俠片,到武俠片開始虧錢時,這些公司因為投資巨大,虧得很慘。”
在邱禮濤看來,當下的香港電影,再沒有哪種類型像20世紀的武俠片、警匪片一樣成為大眾潮流,但這也意味著每種類型的影片都有機會成為爆款,大制作和小體量影片均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才是電影業健康發展的狀態。
除了不斷產出新內容,新影人也是香港電影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
“新銳香港影人匱乏是制約香港電影發展的原因之一。”邱禮濤希望香港電影業能培育出更多新人。“雖然當前也有新導演拍攝了一些不錯的作品,但數量較少。有的新作品在香港發行情況不錯,但在內地卻遇冷。”邱禮濤認為,電影是一門生意,投資方通常會投能賺錢的項目,但他也建議電影公司給新人更多機會,畢竟“電影還是一門藝術”。談及未來計劃,邱禮濤介紹,自己也在不斷挑戰新內容,“下一部想嘗試社會題材小品。”
《綜藝報》:劉德華將地鐵飆車戲稱為“經典”,你怎么看這場戲?拍攝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邱禮濤:在我看過的電影中,還沒見過類似《掃毒2》的地鐵飆車戲。雖然劉德華認為這場戲能成為港片“經典”橋段,但我認為還要等很長一段時間,看后人如何評價。拍攝這場戲,我們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1∶1搭建中環地鐵站,提前將飆車過程演示清楚,了解人物、鏡頭運動,因此拍攝過程中并未遇到較大的困難。
《綜藝報》:目前港片票房產出主要來自內地,港片在其他電影市場發行效果如何?
邱禮濤:港片很早就在嘗試拓展海外市場,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地均有涉獵。港片在美國發行成績不太理想,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語言障礙,而非影片題材。
《綜藝報》:《掃毒2》是你制作耗時最長的影片嗎?
邱禮濤:《掃毒2》不像我以前創作的影片那樣當年拍攝當年上映,但它也并非耗時最長的影片,2001年推出的《老夫子2001》是一部包含大量CG特效的真人動畫電影,僅后期制作就用了1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