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杰
摘 要:保護森林資源是目前林業所面臨最重要的工作,可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由于我國曾經對森林資源的濫用發展速度較慢,導致我國人均森林資源面積較低,森林資源利用率低,資源浪費情況較嚴重,甚至面臨資源枯竭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林業資源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針對森林資源管理、森林資源人才管理、森林資源制度管理及林業生產方面問題提出討論。
關鍵詞:森林資源森林生態平衡
一、森林資源管理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一)亂砍濫伐現象嚴重,保護意識較淺
我國在發展階段曾對森林資源利用過剩,過度砍伐樹木,用以建房、開墾耕地等,導致我國森林面積大幅度降低,但21世紀以來,我國不再依賴林業資源,轉而向工業資源發展,森林資源得以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但在目前,許多森林依舊存在亂砍濫伐現象,偷伐者依舊存在,他們通過偷伐樹木獲取錢財,在這些偷伐者眼里樹木就僅僅是眼前的錢財,林業管理部門屢禁不止,偷伐現象依然嚴重。這是由于民眾缺乏對森林資源重要性的認知。在普通民眾眼中,森林資源不過是賺錢的目的,很少有人能夠將森林資源的發展與國家乃至世界的生存相提并論,所以對于森林資源也并不懂得保護,只是一味地填滿自己的錢袋子,這是十分不理智的行為。
(二)林業工作者重利益、管理不嚴格
許多森林資源管理者過度看重利益效益,對森林資源過度利用,只看到了森林資源帶來的利益效果,卻忽視了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導致森林資源減少,利用率降低。在林業工作前期造林階段,也多注重造林數量,而忽視了森林質量,森林林間密度過高,導致森林生長質量差,無法滿足可用資源要求,是嚴重的資源浪費情況,同時也是對森林本身質量的損害,引起林間病蟲害情況,造成財產損失,不符合對創造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設備欠缺、管理人員質量低
在目前的森林資源發展過程中,管理資源時時出現短缺,這是由于管理人員對森林資源的輕視,造成資金投入較少。在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資金少就意味著管理設備及管理人員的不足。在即缺人力又缺物力的情況下,管理制度漏洞較大,森林資源管理困難,管理人員多為文化較低人群,缺少基本教育,對森林資源重要性不夠了解,更容易出現偷伐情況,且由于問題發生在林業管理者自身,所以不易被發現,對森林資源的傷害極大。
二、森林資源管理所面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培養管理人員使命感
在林業管理者招募管理人員時,要對林業管理人員做好使命感培訓工作,向管理人員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管理人員認識到森林資源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及不可替性,降低管理難度,增強管理效果。賦予管理人員使命感,加強對偷伐者的打擊力度,同時避免管理人員自身存在的偷伐現象。
(二)加強管理力度
在管理過程中,對濫砍濫伐現象要加重處罰力度,同時加強管理人員巡山情況,嚴厲打擊偷伐者,增強林區周圍居民的法律知識普及,讓民眾認識到偷伐的嚴重性,將偷伐所需面對的賠償等問題著重講解,使其產生心理壓力,減少偷伐現象發生。在造林期間,要注重森林質量問題,減少由于森林密度過大造成的資源浪費情況發生,對管理者進行森林資源重要性講解,提高森林育成質量,降低由于森林質量問題造成的森林資源浪費情況。同時在森林資源開采過程中要做好規劃計算,降低由于過度重視經濟效益造成的資源利用率降低等問題,增加森林開采相關準則,要求林業管理者依規行事,減少資源過度開采情況發生。
(三)提高林業管理者素質
在招募林業管理人員時,要注意對人員的素質觀察情況,為避免由于林業工作人員自身問題造成的資源損失情況。在招募林業管理人員時首先應對管理人員金錢觀進行測試,避免由于見錢眼開造成偷伐。另外,目前在許多高校中有森林資源管理專業,管理者可通過與高校合作,增加森林資源管理者人才數量,通過引進新時代人才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總體素質,有助于提高森林資源管理效果。
(四)加強與上級領導溝通,提高森林資源管理設備質量
由于設備落后,導致林業管理人員工作壓力較大。例如在林區較大的情況下進行林區巡邏時,常常會因為缺少設備而發生管理人員受傷的情況。在面積較大的森林中,物種多樣性往往較一般森林多,由于缺少勘察設備,常常會發生動物傷人情況,或由于開采資源造成野生動物死亡的情況,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林業發展過程中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在發展森林資源過程中,林業管理者可與上級領導加強溝通,增加森林資源管理投入資金,提高森林資源管理設備質量,減少由于設備落后造成的財產、資源損失。
三、結語
森林資源的管理不僅僅是為了我國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運行,也是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對生態平衡的重要保護措施。所以就森林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強是絕對有必要的,進一步加強森林資源管理規劃,增強森林資源質量刻不容緩,通過對人才的吸收,為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增添力量,維護生態平衡,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瑛.強化森林資源管理維護森林生態平衡[J].吉林農業月刊,2017.
[2]賈守孝.優化森林資源管理,維護森林生態平衡[J].農家參謀,2018,60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