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城,蘇林,張裕山
(1、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2、東方市林業局,海南東方 572600)
2016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林業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對于全面提升中國森林防火綜合能力,消除森林火災隱患,鞏固生態建設成果,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東方市處于海南的干旱區域,常年降雨稀少,森林火情嚴峻。近幾年來,氣候變化無常,林區內干旱、高溫、大風等高火險天氣的頻發,森林火災隱患日漸嚴重。東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工作。東方市委鐵鋼書記指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東方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必須堅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充分認識環境保護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始終堅持生態底線思維,保護好東方的生態環境。市林業局領導多次深入林區進行調研,研究部署森林防火工作。為了進一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海南省森林防火條例》等有關規定,落實東方市委、市政府對森林防火工作的指示,東方市林業局組織編制了《東方市森林防火規劃(2018-2022年)》,提出了今后五年東方市森林防火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建設重點和長效機制建設,用以指導東方市森林防火工作。涵蓋全市所轄的八所鎮、三家鎮、四更鎮、新龍鎮、感城鎮、板橋鎮、大田鎮、東河鎮、天安鄉、江邊鄉10個鄉鎮及東方市境內經濟開發區、國有農場、國有林場、自然保護區。重點實施林火監測系統、林火預測預警系統、林火信息應急指揮系統、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森林消防裝備建設、林火阻隔系統、宣傳教育與火災評估系統等七大任務。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長效機制、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實現東方市森林防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東方市森林資源豐富、森林植被類型復雜,具有混交、多層、異齡、常綠等特點,各類森林主要分布于后山嶺山脈、俄賢嶺山脈、舊村嶺山脈、觀音嶺山脈、獼猴嶺林區等,木本植物1000多種,其中用材樹種800多種。國家特類木材樹種的有5種、一類木材樹種的有26種、二類木材樹種的有32種、三類木材樹種的有94種。主要樹木類80多種、水果類17種、藥材類18種、竹類10多種、藤類15種、草類60多種
(1)森林防火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情況。東方市森林防火的組織機構是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日常工作機構是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防火辦),市防火辦設立在市林業局,負責全市森林防火日常工作。
目前市防火辦共有專職人員6人;全市已組建一支40人的專業森林消防隊;半專業森林消防隊7支共56人,由政府、國有農(林)場聘用的護林人員組成;地面巡護人員126人。
(2)森林防火制度建設情況。東方市委、市政府及市林業局、各鄉鎮委、鄉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制度建設,制訂了比較完善的森林防火制度。相繼制訂了《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值班制度》《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請假制度》《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野外用火審批制度》《東方市森林火災處置制度》《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會議學習制度》《東方市森林火災報告制度》《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森林防火物資裝備管理制度》《東方市森林防火年度考核辦法》等相關的規章制度。市森林防火指揮部還將落實各項制度納入基層單位年度目標管理,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并將檢查考核結果進行量化,作為單位或個人的年度考核依據。
(3)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情況。在林火監測方面,東方市已投入使用一些視頻監控系統,初步建立了一些防控措施。但由于缺乏維修資金及專業護理人員,監控系統現處于半癱瘓的情況,已不能滿足全市林區的監控需求。

圖1 東方市防火監控系統Fig.1 Dongfang City Fire Surveillance Syste
在林火預警預測方面共有森林火險監測監控點5處,手持氣象儀2臺,監測設備老化,一套完整的預測預警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在防火通訊方面共有手持對講機3部,主要通訊手段實為移動電話;撲火機具方面配有風力滅火機46臺、滅火水槍87把、油鋸9部、撲火把撲火服裝98套等,運兵車2輛、小型消防車2輛。全市現有的林火阻隔系統依托自然阻隔(主要為河流、水庫)和工程阻隔(各級公路、生物隔離帶),防火林帶和林區防火公路。
(4)近年來森林火災情況。據統計,2009~2017年全市境內共發生森林火情208次,火場面積175.6hm2,森林受影響面積 87.8hm2,共損失林木蓄積1640m3,損失林木株數 22520株,無人員傷亡。起火原因為人為原因及天氣干燥引起。
(1)東方是海南的干旱地區,常年降雨稀少,沿海鄉鎮,如新龍、感城、板橋、四更、大田等鄉鎮位于重點火險區,由于干旱,枯枝落葉干燥,一旦起火,容易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火情,火勢起來之后,一時難以控制,對生態及經濟容易造成嚴重損失。
(2)林火監測和預警體系尚不完善。配套設備簡陋,人員管理困難,視頻監控系統覆蓋率過低,智能化林火監控體系尚未建立;火險監測站密度低,運行管理不到位,森林發生火險時,預測警報的效果不顯著。
(3)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尚未組建標準化的森林消防專業隊,全市現有的森林消防半專業隊力量薄弱,撲火裝備及技能的缺乏導致滅火的能力不盡人意,裝備建設遠遠達不到標準化,撲救能力有限。各鄉鎮防火車、防火設備使用和維護費用沒有納入各鄉鎮政府財政預算,費用無法落實,極大影響了防火工作的正常開展。
(4)從以往發生的火情情況分析,森林火情大多為人們在野外不合理用火或不好的習慣導致火情,這說明群眾森林防火意識不強,森林防火的宣傳力度還不夠,達不到宣傳警示的效果。
2.1.1 主要植被類型
(1)常綠闊葉林。主要為在東部山區、大廣壩水庫、戈枕水庫周邊和戈枕河、昌化江流域兩岸的天然次生林。
(2)經濟林。主要為國營農場及群眾營造的橡膠林和經濟果樹林。這些林分主要以謀取林產品和林副產品為目的,人為經營措施多,林內地被物少,不容易發生火情。但落葉樹種在冬季落葉,地被物較多,可燃性增高。
(3)速生林。主要為人工營造的桉樹、木麻黃等純林。此類林分樹種單一,林下多為一年生灌木和草本,林內地被物較多,這種桉樹、木麻黃的純林含油脂較多,屬于易燃類型。
2.1.2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大的地區火災危險性大,東方市人口集中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帶,該地區人口稠密。
2.2.1 思路
針對東方市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及火險等級區劃,突出重點,全面布局。主要圍繞鄉鎮人民政府、林場、農墾控股集團分公司(原國營農場)、保護區等有森防火責任的單位來布局。在空間結構上,點、線、面有機結合,合理協調,充分發揮其整體功能。
2.2.2 布局
根據東方市森林防火現狀和森林防火需求,遵循務實、科學、突出重點、分類建設、分步實施、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一個中心、兩化、四網”的森林防火工程體系,以適應森林防火工作“打早、打小、打了”的特點。
(1)一個中心”:建設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中心
在現有的東方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基礎上,依托先進化的電子監控和顯示設備,借助現代化、信息化和集成化計算機技術,建設一個集決策指揮、科學管理、學術交流、會議、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森林火災預防管理和應急處置的綜合指揮中心,對東方市的森林進行動態監控管理,對森林火災積極預防、及時發現、快速反應、科學指揮、專業撲救和精準的災后評估,以滿足新時期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
(2)“兩化”:組建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推進撲火裝備現代化
按照基層群眾與專業隊伍相結合的原則,建設好聽從指揮、素質過硬的專業、半專業和后備森林消防隊伍。組建1支市級專業森林消防隊伍和6支鄉鎮級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立,48支半專業森林消防隊,構建全市森林火災撲救控制網,提供高水平、反應迅速、機動快速、作戰能力強的專業撲救力量,實現對森林火災的“打早、打小、打了”。
對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的裝備進行標準化建設,實現森林消防裝備建設現代化,保障消防隊員人身安全,增強消防隊伍戰斗力。
(3)“四網”建設
預測預報網:通過森林火險監測站、森林火險因子采集站的建設,建立森林火險預測預報系統數據發布系統,將收集處理全市的氣候、氣象信息、可燃物信息,制作發布全市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指導全市林區的生產和生活用火,實現森林火災的“早預防”。
視頻監測網:對已有的1座瞭望臺(塔)進行更新改造,租賃或者新建23座基塔,建設27套視頻監控系統,形成全市實時的火情監測網絡,實現對全市重點火險區域的監測覆蓋率達到95%的目標。
林火阻隔網:通過防火林帶、防火公路的建設,將現有的自然阻隔、工程阻隔、生物阻隔有機結合形成強大的完整而封閉阻隔系統網絡,從而確保每年森林受害面積控制在0.2%以內。
通訊指揮網:對通訊器材、交通工具、計算機軟硬件等進行更新換代,建立現代化的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實現林火信息應急指揮系統信息化、電子化、制度化,加強林火指揮中心的通訊保障能力、分析能力和移動指揮能力,確保林火指揮中心具備準確判斷、快速分析、有效指揮的能力;為林火的監測瞭望、信息傳遞、指揮調度、林火撲救、后勤供應等工作提供通訊保障。
參照《全國森林火險區劃等級》(LY1063-2008)中火險等級區劃技術要求,根據東方市林業用地生態功能和生態安全的不同,結合林區不同的立地類型和森林火災發生的規律,所屬區域的地理條件和行政區劃,將全市區劃為三級森林火險等級,Ⅰ級為重點火險區,Ⅱ、Ⅲ級為一般火險區,為今后安排防火力量和設施配備等措施提供科學防火、撲火的依據。等級劃分的主要特征和等級區域具體為:
Ⅰ級(高級):新龍鎮、感城鎮、板橋鎮、八所鎮及四更鎮沿海防護林帶。該類型區域為經濟開發區、東方市區、重要交通設施要道,生態安全極其重要,地理區位特別敏感,居民點集中,人為活動頻繁,火災隱患始終存在。一旦發生火災,將會產生重大影響,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Ⅱ級(中級):大田鎮,三家鎮,東河鎮,天安鄉,江邊鄉人工林區域。該類型區域都是人工林,主要樹種為桉樹、橡膠、芒果和檳榔等,基本上是國有農場和群眾集約經營的經濟林,還有少量的漿紙林。生產、生活用火頻繁,林內可燃物多,森林燃燒性高,交通方便。
Ⅲ 級(低級):國家公益林、省級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猴獼嶺自然保護區、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該類型區域為現有國家公益林、省級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區域和猴獼嶺自然保護區、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林分質量好,以天然次生闊葉林為主,區域內居民較為分散,林區人為活動有生產和生活用火,林區公路多,交通較方便。
火險等級區劃詳見附圖中森林火險等級區劃圖。火險等級區劃面積見表1。
3.1.1 利用現有資源,分類管理
充分考慮本市森林防火的客觀需要和海南省森林防火規劃內容的銜接及提升,并盡量利用現有的森林防火資源及其他社會公共資源,結合東方市社會發展了的新情況等綜合因素對林區進行分類管理,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森林防火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的建設。
3.1.2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以保護森林資源為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目標,突出積極預防,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和野外火源管理,構建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的防控體系。以突出保障林區群眾生命安全為第一位,把保護一線撲火救災人員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盡量減少或杜絕因森林火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3.1.3 堅持科學布局,實行分區施策
根據現有森林資源分布情況、保護對象重要性和森林火災發生、發展的自然規律和可控程度、防控基礎對林火進行科學分類,并作為重點建設區域劃分和建設方案確定的依據,分區、分類進行林火管理與控制,對全市所有森林防火責任單位分配任務,重點為森林火險重點治理地區。
根據全市林地資源的分布,結合火險等級的劃分,對八所鎮、三家鎮、四更鎮、新龍鎮、感城鎮、板橋鎮、大田鎮、東河鎮、天安鄉、江邊鄉十個鄉鎮及華僑經濟開發區、島西林場、猴獼嶺林場、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廣壩農場公司、海膠集團廣壩分公司、海南金華林業有限公司東呂林場等防火責任單位進行分區施策,分類指導,提高針對性,在建設內容上,體現不同區域的建設特點。
3.2.1 組織保障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林業、消防、民政、氣象、公安、旅游等諸多部門,成立森林防火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防火工作的組織實施、指導和協調工作。各防火責任單位也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與協調工作。
3.2.2 制度保障
森林防火必須和林業其它項目一起納入各級政府、部門的整體工作安排中,為此必須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政策保障執行,才能使森林防火得以全面實施。
(1)領導把關制度
由于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公益林項目建設和新的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入,鄉鎮企業的興起和林區群眾日常生產活動增加,這些都給森林的火源管理增加了難度。各級行政領導要以行政區域劃定負責制,把森林防火工作納入區鎮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堅持市、區、村級行政領導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實行定期定員包片負責制度。林業部門要做好政府的參謀,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為實現森林防火目標做出努力。
(2)消防隊伍建設制度
實現專業、半專業與后備森林消防隊伍相結合。森林火災突發性強,危害性大,必須要有一支有組織、有戰斗力的森林消防隊伍,才能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同時要把森林防火任務列入各區鎮公安消防、聯防的目標任務。市級建立專業的撲火指揮和快速反應隊伍,基層單位由區聯防、消防、林業站組成半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村級可以中共黨員、基干民兵為主體組成業余森林消防隊伍。
(3)火災預警制度
建立完善的森林防火預警體制,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力度。針對各鄉鎮內不同的火險地段和不同時期、不同對象進行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加強森林防火知識的宣傳和法制教育,達到全社會共同管理的目的。在預防措施上除了建立完善的預警體系,實施好林火視頻監控系統項目的建設。
3.2.3 資金保障
實施森林防火投資量大,投資期限長,森林防火經費要列入市、區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同時,多方面籌集資金:一是利用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契機,爭取國家支持,利用中央財政資金解決部分建設經費;二是爭取海南省政府、海南省林業局支持,將東方森林防火納入海南省森林防火規劃體系中,適當解決部分防火裝備經費;三是林業部門監管各景區完成部分的防火建設任務,爭取社會資金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