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成,李燕清,孫小燕
(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
一直以來,中國的工程咨詢僅指的是項目投資咨詢,為“狹義工程咨詢”[1],而國際上已有100多年發展歷史的工程咨詢則指“廣義工程咨詢”,業務范圍涵蓋工程項目施工以外的所有環節,包括投資規劃(機會和決策)咨詢、工程設計(審查)、工程(設備)采購招標代理服務、項目施工監理(管理)、項目過程(效益、持續性、影響和綜合性)評價等[2]。在“狹義工程咨詢”模式下,中國傳統的工程咨詢服務屬階段性(單項)服務供給工程咨詢模式,各階段(單項)咨詢項目相對獨立,通常由不同的企業承擔,使得項目的業務鏈和價值鏈被人為分割,影響了市場的整體性,企業自身的效益也無法獲得最大化[3]。自2017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明確了工程咨詢服務的范圍。 2019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中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提出了咨詢單位可根據市場需求,從投資決策、工程建設、運營等項目全生命周期角度,開展跨工程項目階段咨詢服務組合或同一階段內不同類型咨詢服務組合[4]。由此,中國工程咨詢的范圍涵義基本與國際接軌,不僅有利于中國工程咨詢行業在國內不斷發展壯大,還有利于走出國門,參與“一帶一路”和國際競爭。雖然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目前僅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中開始推進,但對于其它行業的工程咨詢業務發展具有很強的風向標意義。
林業工程咨詢行業是中國工程咨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現代科學手段、經濟管理、法律和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為林業工程建設項目的決策和管理提供咨詢的智力服務[5],是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做好林業工程咨詢行業管理工作,對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規范市場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建國初期到1984年期間,中國對工程勘察設計單位實行完全的計劃經濟,工程咨詢市場沒有形成,國家沒有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管理制度。這段時期中國的林業工程咨詢主要體現為行業的一種專業技術工作,主要由國家主管部門和各省(區)組建的林業勘察(調查)設計院所(隊)承擔。
之后中國的工程咨詢市場開始形成,實行了市場準入管理制度。開始階段由政府部門核發資質階段,各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從事咨詢業務單位的技術力量情況面向下屬單位核發該行業的咨詢業務資質。林業行業主要由林業主管部門向各級林業勘察(調查)設計院核發相應的林業調查規劃資質證書。林業系統由20世紀90年代至2006年間,還參照建筑工程等行業開始引進推行工程監理制,參照評估行業推進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等。除上述業務外,有的單位還根據業務的需求先后申領了其它行業相關主管部門核發的資質,發展成為以林業為主體,涉足農業、建筑、林產工業、交通、市政、規劃、景觀、園林、勘測、監理、工程總承包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勘察設計單位。2012年起,隨著政府推行放管服,國家林業局落實國務院有關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明確由中國林業建設工程協會面向全國受理審核林業規劃調查設計資質,近年來又先陸續取消了營造林工程監理員職業資格審批,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推行也被擱置,取消了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單位的資質限制,林業工程咨詢市場逐步面向國有民營企業全面開放。
工程咨詢在中國興起僅30多年,林業工程咨詢業除了與國內整個工程咨詢業存在有相同的市場化低等共性問題外,還存在比建筑工程等其它行業工程咨詢業發展滯后所帶來的特殊問題。
目前中國工程咨詢業務的范圍和名稱含義已得到明確和統一,但中國林業工程咨詢行業名稱內涵仍停留在計劃經濟年代。主要由中國林業工程建設協會規范管理,分設有工程設計、工程勘察(監理、施工)、調查監測、工程標準化、自然資源資產評估、風景園林、工程咨詢、信息技術與衛星應用、濕地保護和恢復、石漠化監測與綜合治理、荒漠化沙化監測和生態工程治理、森林城市和鄉村振興建設工程等13個專業委員會[6],工程咨詢只是其包含的專業之一,實際上只是工程投資咨詢業務,協會名稱與實際業務內涵嚴重不符,也與新行規不符。各省林業工程咨詢單位多數冠名勘察(調查或規劃)設計院等,咨詢業務大同小異,缺乏大咨詢意識。
資質管理覆蓋工程階段尚不齊全,如目前中國林業建設工程協會僅核發調查規劃類的資質,未涵蓋監理等方面的資質,導致林業工程監理資質取消政府審批后,基本處于無行業監管狀態。工程投資咨詢、園林設計資質等則由原發改委和建設主管部門核發,目前也處于改革的階段。
目前國有事業性質的林業工程咨詢單位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改革尚未到位。保留的事業單位均為公益性質,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全部撥款或部分撥款,將不允許在市場上收費或限制單位內部分配,這將影響這些單位承接開展咨詢業務的積極性。轉為企業的單位(或保留事業單位牌子但實行企業管理)則需要走向市場,與民營咨詢企業共同競爭,這將面臨人才分流,業務團隊不穩定等問題。民營工程咨詢企業則存在散、小、亂的現象。在一些咨詢業務如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業務取消對咨詢資質的限制后,許多無資質民營公司或個人爭相開展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業務,造成一定程度無序競爭的現象。而業務范圍單一則是大部分林業工程咨詢單位的共性。
過去由于中國經濟體制的特點,咨詢業務并沒有得到投資主體的普遍認可,大部分咨詢業務是為了滿足基本建設程序的需要而開展,咨詢企業承接的大多是政府強制性的業務,大部分咨詢服務并沒有進行科學性、專業性的研究[7]。目前較大型的林業工程咨詢項目仍以國有咨詢單位為主,民營企業由于受限于技術力量薄弱,行業信譽度低等問題,承接的大型咨詢項目業務較少,但在中小咨詢項目上有價格較低等競爭優勢。因此,目前實際上許多咨詢業務靠各種非競爭手段獲得,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
建筑和市政工程咨詢行業已逐步推行全過程咨詢模式,隨著國家整個生態工程建設的融資、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機制逐步與國際接軌,林業工程咨詢行業必須盡快適應這種變化,迎頭趕上。
目前,隨著國務院取消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認定行政許可事項,放開行業市場準入之后,工程咨詢行業管理將以自律性為主,資信評價體系將成為政府部門實施重點監督和委托單位擇優選擇工程咨詢單位的參考依據,衡量企業的能力標準轉變為資信評價及工程咨詢單位自身在市場上的服務業績及水平。
林業工程行業協會是林業工程咨詢單位的自律性組織,隨著新一輪體制改革的深入,行業協會將與政府徹底脫鉤,按照“依法設立、自主辦會、服務為本、治理規范、行為自律”的原則獨立運作,發揮行業協會在市場、社會方面的引導、管理和服務作用。林業工程行業協會應不斷順應改革,積極推動林業工程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模式,緊跟行業潮流,規范名稱內涵,進一步完善協會自身治理結構,實現林業咨詢行業資質管理全面覆蓋,為政府、社會和會員搭建好高效率的服務平臺,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林業工程咨詢市場化外部運行機制的逐步建立,林業工程咨詢業務的獲得將逐步向市場化競爭獲取機制轉變。伴隨著國有企事業咨詢單位的改革轉制以及大量民營咨詢企業的崛起,咨詢業務將由原來的以國有咨詢單位承擔為主向國有民營咨詢單位平等競爭轉變,良性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為培養出更多的林業工程咨詢人員提供了更好更多的土壤,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
一是咨詢范圍縱向拓展。隨著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的推廣,林業工程咨詢企業的業務鏈將向前后延伸,涵蓋項目前期投資策劃和項目融資咨詢、項目準備階段的工程作業設計、審查、采購招標代理服務、項目實施階段的管理、施工監理、項目運營階段的效益評價、影響評價等。
二是咨詢業務橫向拓展。一些間接為林業工程建設服務的林業行業咨詢業務內容,如林業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生物多樣性評價、森林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等、森林認證、科技咨詢、林業生態大數據、林業地理信息導航等將被納入林業工程咨詢企業的業務范圍。
一是咨詢業務向智庫型發展,咨詢企業不僅僅為林業工程業主服務,也為政府機構提供項目政策建議、行業發展戰略等咨詢服務。
二是咨詢人才高端化。隨著咨詢服務范圍的擴展,企業需要一支具備管理及專業技能的團隊。隨著全過程工程咨詢的推廣,各咨詢企業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端化、通才化的咨詢人才。咨詢人員既應有本專業相關的林業調查規劃、森林生態、森林經理、森林培育、森林保護、林業經濟和林業3S技術等多學科知識技能,又要對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在內的數學、統計學、運籌學、計量學、管理學和信息技術等其它知識有所掌握。同時,咨詢還需要系統和整體的理念,重視事物間的聯系和制約關系,特別是動態研究和科學預測,其業務水平將直接影響項目成敗。
工程咨詢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隨著林業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數字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林業工程咨詢由過去的粗放型向科技支撐型轉化。
一是在林業工程咨詢項目中將大量采用已有的現代林業科技成果,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將大大提高咨詢成果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克服林業生態工程咨詢業務地域廣、周期長、條件惡劣的缺點,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針對工程項目的急需,咨詢單位組織自身力量加強研發,自出成果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程咨詢成果的科技含量,用高質量贏得市場的認可。
目前,林業工程咨詢企業日益增多,但絕大多數屬于中小企業,沒有形成行業規模。隨著全過程咨詢模式的推廣,要求工程咨詢企業必須創新服務模式,需要從過去單項咨詢服務向多樣化咨詢組合服務轉變。
國有林業工程咨詢單位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現有人才和規模優勢,快速整合現有的技術資源和力量等,從單項咨詢向全過程咨詢、從專業咨詢向綜合咨詢、從技術咨詢向戰略咨詢、從區域咨詢向國內國際咨詢發展,逐漸實現服務范圍和內容的轉變。而小規模咨詢企業在未來發展中不論是高端人才儲備還是業務開展、質量管理等具有難以克服的局限性,難以承接全過程工程咨詢業務,其憑借低成本贏得市場的情況必將難以為繼,將導致業務及客戶逐漸流失,公司發展嚴重受限。因此,從項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出發,通過聯合經營、并購重組方式,優化統籌各方資源,吸納人才,利用林業科技信息化,推動“互聯網+全過程工程咨詢”模式,為客戶創造有真正價值的增值服務,是小規模咨詢企業發展的必然,也才能在今后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