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提出,要把海南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樣板區、陸海統籌保護發展實踐區、生態價值實現機制試驗區和清潔能源優先發展示范區。不僅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也將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表率,逐步譜寫美麗海南新篇章,對各部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一、陸海統籌保護發展充分體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綜合治理理念。健全生態環境資源監管體系,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構建起以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定位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實施林長制;建立環境污染“黑名單”制度;開展藍碳標準體系和交易機制研究……一系列政策既有現行政策的改革深化,也有創新探索,將織牢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度體系。
二、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建立生態環境準入清單。開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內容。海南將創新體制機制,率先在全國建立國家公園垂直管理體制,爭取早日完成公園總體規劃,盡快啟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立法工作。
三、海南將通過建設生態價值實現機制試驗區打通生態優勢與發展效益的轉換通道。創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包括推動生態農業提質增效,促進生態旅游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建立綠色金融支持保障機制等。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培育壯大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熱帶高效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四、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包括研究國有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深入開展海域、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實踐等。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是實現合理開發利用的重要前提,將激活“沉睡”資源的價值。“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群眾對干凈水質、綠色食品、優美環境等生態需求更為迫切。”不斷增加的生態產品供給將增加百姓獲得感,共建共享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