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芬

我的父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很平凡,沒有偉岸的形象,沒有輝煌的成就。可父親卻像柔情的水一般浸透著我們生活的每個空隙,看似平淡,但總讓我細細品味著。
我的父親祖籍安溪,由于祖父落難,父親的幾個兄弟流浪到異地他鄉,為了生活,父親不得已,“上門入贅”。父親性情溫和,言語笨拙,不善言詞。他嘴里總是叼著一支煙,不管是別人還是自家人問他話,他總要吸一大口煙,吐出了云霧,才會回話,而且回答的就是“嗯”“是”“好”這類只言片語。
由于父親不茍言語,又加上他是入贅的,在當時有歧視外地人風氣的農村,狹隘的農民心里都瞧不起“入贅”之人,如因為一些小事發生口角時,不可理喻的村民總戲謔父親:“安-溪-啊——,安-溪-啊——”。終于,母親生了兒子笑得合不攏嘴,父親也是喜笑顏開,因為在過去的農村的家庭里有了兒子不僅僅是續香火和面子的問題,更為實際的是,家中多了一個男勞力,就可以分擔不堪重負的農活。再說家中要有個健壯的兒子,別人也不敢輕易欺負這個家呀。可命運總是捉弄人,大哥還沒有滿周歲時就發現大哥的視力很弱,是先天的眼殘疾,這無疑給心受創傷的父親雪上加霜。從此父親不知承受了多少嘲笑的眼光,不知聽過多少難聽的話,受過多少讓人無法忍受的氣,一切的一切,父親從不怨聲載道,他把所有的苦水都往肚子里咽。他常常以默為忍,以和為善。有一次,我親眼目睹了鄰居要拆房擴建,野蠻的鄰居霸占了本應該屬于我們的土地,性急的母親據理力爭,父親也要求鄰居留一個一尺寬的水溝就行,可貪婪的鄰居不容商量。父親無奈地回房坐在沙發上,我也跟著回屋,外面母親的吵鬧聲不絕于耳,我哭著對父親說:“爸爸,我們有理由,為什么不去理論呢?”他竭力地保持冷靜,用他那沉默又堅忍的眼神看了看我,只說了一句:“沒用的,能忍則忍。”在無數個紛紛擾擾的生活瑣事中,父親以忍而過,只要息事寧人,他總忍氣吞聲。
生活的艱辛,村人的歧視并沒有摧毀父親,壓垮父親,相反,在忍耐中,父親更加堅毅,更加勤勞。父親為了維持一家七口的生活,為了兒女的成長,父親盡他自己所能,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他一有閑功夫,就分秒必爭地忙一些手頭活。他砍來杉木,又是鋸又是刨,做成了各種各樣的木頭凳子,長的,短的,高的,矮的,方的,圓的。這些各式各樣的凳子用處可大了。精致的留在家里用,比較粗糙的帶到山上摘花生,或蘑菇房切蘑菇都管用。父親砍來竹子,細密如絲的竹片從他的篾刀中飛出,一個個精致的竹制品就在父親靈巧的手中誕生了,例如用一等貨編成的竹席、簸箕;用二等貨編成的畚箕、籮筐、鴨籠子等。父親他還會用方形的木架子印土塊,曬干,自己蓋房子,建牛棚,豬圈。他自己踩縫紉機,做被單。可稱得上“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行。父親的一雙巧手節省了家里的一部分開支,緩解了家庭經濟一時的困窘。對于農活,父親更是勤勞能干。他每天披星戴月,臉朝土地背朝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不停勞作著,收獲著。每到夏日農忙時節,父親更是爭分奪秒,早出晚歸。記得夏日里的一個中午,天氣悶熱,空中一絲風也沒有,太陽像大火球似的,無情地烤曬著大地。父親到田地里摘花生,到了中午一點多,父親挑著兩大籮筐的花生才回來,見他拖著一身的泥巴吭哧吭哧地走回家,氣喘吁吁,汗流浹背,黝黑的臉曬得發紅。我對父親說:“天氣熱,以后別做得太遲了,這樣很累的。”父親平靜地回答: “習慣了,當農民就得這樣,‘一生之計在于勤呀!”
“知識能改變命運”。父親心底里一直這么認為,因此父親為生活奔波忙碌的同時,也常常關心我們的學業。那年我終于考上了師范學校,這給我們飽經滄桑的家庭增添了從所未有的榮耀。我一個女孩子能考上師范當老師,在當時的村里可是第一個,“人逢喜事精神爽”,父親飽經風霜的臉上也舒展了從未有過的笑容。可我知道這笑容的背后不知隱藏著父親多少的心血。由于家庭的勞頓及種種原因,大哥,大姐們都沒有機會上學,只有我最幸運了。父親把所有的希望都落在我身上,他常勉勵我,讀書好哇,讀書要認真,爭取跳出“農門”,端了個鐵飯碗,以后就不用像我們這樣辛苦了。我銘記著父親的教誨,發憤學習。曾記得升學考試之前的一個星期,父親每天都會騎著那輛破自行車到距家6公里遠的學校給我送燉湯。那日清晨,衣著破舊的父親早早來到我們的學校,他頭發如亂草,滿臉皺紋,一雙粗糙干裂的手又黑又臟,提著個袋子,袋里裝著母親為我而燉的湯。我讓父親到宿舍坐一會兒,可父親把湯送給我,讓我趁熱喝了,好好復習。他又急著趕回去做農活,父親接過車,吃力地蹬著破舊的自行車,他那破舊的衣裳變得更加寬大了,聽著自行車發出卡啦卡啦的聲響,看著父親的背影漸漸消失,我心潮澎湃……
父親憑著他的毅力,憑著他的勤勞,跨過一個又一個艱難的坎,終于日子有了好轉。家里有了積蓄,父親就開始新的籌劃,開張了一間面店。父親精心經營著面店,以他的厚道,真誠,生意紅紅火火。每逢村里過節,更是忙得不亦樂乎,我總會幫忙賣面。有一回,我正秤著三斤面給一個顧客,把稱頭放得平平的,倏地,父親的眼睛亮了,目光變得嚴肅,他示意我重新秤得夠重一點。顧客走了之后,父親說,做生意和做人一樣要誠實,守信用。記得還有一次,那是個寒冷的冬天,天下著蒙蒙細雨,母親在看店時不慎收到了一張10元的假幣,母親總想找機會把這張假幣支出去。一位素不謀面的過路人來買面,找她錢時母親趕緊從抽屜里拿出這張假幣摻和其它的錢找給了過路人,這時父親冒著小雨剛踏進店門,看到那一幕,就從過路人的手中接過那張熟悉的假幣,狠狠地瞪了母親一眼。然后從他口袋里拿出一張嶄新的十塊錢給了過路人:“這張太舊了,換一張新的吧。”顧客一走,父親生氣地對母親說:“你怎么能坑人家呢?”“那十塊錢不也是給人坑了嗎?”母親反駁道。“坑了就坑了,做人要有良心,生意人更應如此。”說完,父親把那張假幣撕碎了。
漸漸地,村里人接納了父親這個外地人。因為父親能干,更重要的是父親沉默的外表下卻隱藏著一顆善良,火熱的心。父親認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當時,鄰居時常讓父親幫忙做一床被單,編一個籮筐等等,父親每每總是放下手頭上的活,樂意地幫助他們。鄰居那位目不識丁的憨大叔,父親不但不會看不起他,而且總會幫助他,什么時候播種、施肥、噴射農藥,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他。要是趕上耕種的繁忙時節,父親就把黃牛,犁,耙,借給急需的大叔。父親的勤勞能干,使得家里的經濟寬裕了。日子過得很困窘的大伯、大嬸給父親借點錢度日子時,父親總會慷慨解囊。特別是為子女上學而“奔波”學費的姑姑,父親更是毫不猶豫地資助她,還對姑姑說:“培養孩子,才有出路。”父親的這一個個善舉,正所謂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父親總有道不完的理,他常常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圖享受,人生在勤,要用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如今,父親已年近古稀了,而我們兄弟姐妹也都成家立業了,但我們姐妹要辦事情都會找父親商量,在我們的眼中父親是個有見識,有智慧的人。這一點,母親說過,鄰居的親朋好友也經常提過,他們說我父親,雖不愛說話,但滿腦子都是“點子”。是啊,要不,他一個外地人,白手起家,靠著自己的吃苦耐勞,更靠著自己的智慧,懂得承包田地,經營面店,買地建套房……更可貴的是父親雖是莊稼人,但父親總觀察著,思考著,實踐著。一架便捷的木梯子,一個靈巧的龍眼鉤子……都是他的“杰作”。前陣子,父親說:“我琢磨著在科學日益發展的今天,應該設計發明一種不用農藥的噴草方法。”話音剛落,母親和哥哥姐姐們就嗤之以鼻:噴草不用農藥,怎樣把草噴死?簡直是無稽之談!天方夜譚!我靜靜地聽著父親如何把這個“天方夜譚”娓娓道來,父親說噴草時只要在噴霧器的閥門處安裝一個現代化裝置,通過這個裝置噴出蒸汽并能調節溫度的高低,就是用高溫蒸汽把草噴死。他說他幾年前在蒸蘑菇時就萌生了這種想法,一直期待著,可如今還是沒有這種高科技的噴草方法,他很想把這個想法告訴農科站,讓他們去設計發明創造。父親身老,心不老!我愿意相信我可愛的老父親的想法,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切皆有可能!難說父親的想法不會實現。
父親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如陳年老酒,需要慢慢品味。父親的愛一直在延續,我的文字也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