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 要:煤礦安全生產從管理對象和管理階段上來講都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進行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研究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煤礦安全生產的管理目標和理論方法,然后利用霍爾三維集成管理模式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模型,進而對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進行集成評估。
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
中圖分類號:F407? ? ? ? ? 文獻標志碼:A
煤礦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是我國重要能源資源。煤礦的開采過程中危機四伏,為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消除安全隱患,提升生產效率,科學的風險評估管理方法必不可少。采用科學先進的集成化風險評估控制方法,能夠全面有效的評價危險源的發生概率與破壞程度,為降低煤礦事故的發生數量提供理論保障。
1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理論
1.1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包括的因素
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理論有著較為悠久的發展歷史,形成了十分完備的理論體系,在我國的煤礦安全生產理論系統中,對于安全生產有著如下的理解:在煤礦安全生產環節中,隱患源是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根本原因以及根源所在,因此對于隱患源的控制是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中管理的主要目標。
根據條件的不同,煤礦礦井內隱患源主要可分為觸發型隱患源和固有型隱患源。其中,觸發型隱患源包括井下作業人員、作業機械以及作業環境3個方面,既以人為因素為主導的潛在風險。固有型隱患源包括兩個種類,第一類是由煤炭自身在開采過程中所產生的水、火、粉塵、瓦斯以及頂板,統稱煤礦生產的五大自然災害;另一類是在特定生產方式或使用特殊作業設備時所存在的安全風險,通常包括爆破、運輸提升以及機電設備,此類隱患源存在人為因素,因此即可被看作固有型隱患源,也可以被看做觸發型隱患源。
1.2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理論方法
煤礦開采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其中包括了人員、環境、機械、管理方法4個要素,涵蓋采、掘、機、運、通、地測六大板塊,其中每種要素、每個板塊都有其內在風險,因此,為了有效提升煤礦作業的安全程度,有必要在煤礦開采過程中使用風險集成管理進行安全管控。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的主要理論依據來自于全面風險管理理論和系統論,以風險管理方法和手段為行動指導。煤礦企業戰略目標是實現在集成平臺進行的各種集成活動的有效管理,因此,在煤礦企業的安全風險區域中,實現風險管理功能區域和生產過程的充分結合,實現企業系統結構精益化和功能整合的一系列思想、方法、技術、行為綜合能夠實現。
2 煤礦風險集成管理理論模型與基本思想
2.1 煤礦風險集成管理理論模型
要想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的理論模型,首先要了解對于安全風險存在影響的因素,找到每個維度對應的相關因素。第一維度是對于煤礦隱患源的影響程度,影響由大到小分別為,人為因素、地質環境、裝置設備;第二維度是煤礦開采的階段,即時間要素,對安全生產風險影響由大及小的風險分別為運輸、采煤、掘進、開拓;第三維度是對于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的理論邏輯過程,其包括了風險的規劃、識別、估計、評價以及應對6個步驟。
通過對于李從東企業集成思想的借鑒以及應用霍爾的三維模型,該文得出了如下理論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
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三維結構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過功能域、時間域和目標域的集合,掌握煤礦生產的總體風險水平,評估各風險對象的風險以及風險及其在各生產環節的相互制約關系,估計各類風險對象的所造成的破壞程度。將煤礦安全生產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風險管理結合到風險管理功能和時間域中,實現煤礦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系統的結構完整性和功能集成。
2.2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的基本思想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包括三大基本思想,分別為風險管理方法的集成、集成化投入要素與信息資源、集成化風險管理目標:
(1)風險管理方法集成。由于煤礦成產的復雜性所導致風險管理手段具有多樣性,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管理就是要將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各種手段與方法進行整合,以提升煤礦安全管理的效率。
(2)集成化投入要素與信息資源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必定會運用到多種風險管理手段,投入諸多資源,以確保風險管理機制的正常運行,為風險管理的長期有效提供充足的保障。
(3)集成化風險管理目標
將人及行為、地質環境、裝置設備等煤礦生產過程中相對隊里的風險管理目標進行有機整合。
3 風險集成的綜合評定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安全管理自始至終都是懂點管理目標。利用上一節提出的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集成理論模型與基本思想,可以進行煤礦生產安全風險的集成綜合評定,進而進行有的放矢的風險規避,降低隱患源的損害程度。利用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源是人及行為、客觀地質環境以及作業機械3個方面。這3個方面的危險源在時間域,也就是開、掘、采、運的過程中會得到全部或部分體現。
為了有效地將對象域、時間域風險要素進行有效集成,將風險管理的整體目標、設備風險的總體水平、環境風險的總體水平,設定煤礦安全生產風險的整體水平的風險。作為管理系統的子目標行動風險和發展進程、發掘進程以及煤礦工程運輸和運輸進程的綜合風險水平是三級目標,風險水平是四級客觀風險評估的層次模型。首先分別評價了氣體爆炸、瓦斯中毒、瓦斯爆炸、粉塵爆炸、火災、水災、冒頂的7種風險。各風險概率、損失及破壞水平由專家得分法得出。并且,根據3個要素的下級水平來評價每個風險水平。
4 結語
利用霍爾的三維集成化管理模型,我們可以從管理目標、生產階段和風險管理邏輯過程三方面綜合評定煤礦安全風險發生的概率與破壞程度,通過更加深入的研究,也可以得知具體危險源與具體事故存在的可能性。通過集成化風險管理模式,煤礦管理人員不僅可以有效了解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各種風險要素,也可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進而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避免煤礦生產事故的發生,為煤礦生產人員的生命安全和煤礦企業的經濟收入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乃文,羅海濤.重特大事故原因分析與對策[J].煤礦安全,2007(5):90-93.
[2]陳寶智.危險源辨識、控制及評價[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3]何學秋.安全工程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0.
[4]曹朝喜,郭鵬,朱煜明.高科技項目集成風險管理及其流程體系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5(6):47-50.
[5]李從東.集成化企業工程及其應用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