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目的:分析對剖宮產術中大出血采用宮腔填塞與改良子宮捆綁術治療的療效差異。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剖宮產術中大出血患者計46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宮腔填塞治療對照組(n=23)與采用改良子宮捆綁術治療實驗組(n=23),對比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術后1d內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D-二聚體水平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剖宮產大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子宮捆綁術治療效果理想,止血效果確切,手術操作簡單,預后效果理想,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宮腔填塞;改良子宮捆綁術;剖宮產;大出血
【中圖分類號】R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6-150-01
在剖宮產率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也持續增加,由于出血量增加,很容易引發失血性休克,對產婦的生命有嚴重威脅,為此探究剖宮產打出血的有效治療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1]。對剖宮產術中大出血,宮腔填塞與改良子宮捆綁術均為常用方案,為對比兩種方案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剖宮產術中大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采用宮腔填塞與改良子宮捆綁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改良子宮捆綁術治療更為理想,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剖宮產術中大出血患者計46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宮腔填塞治療對照組(n=23)與采用改良子宮捆綁術治療實驗組(n=23)。對照組患者年齡21~36歲,均數(27.6±2.3)歲,包括初產18例,經產5例,孕周37~40周,均數(38.2±0.8)周,實驗組患者年齡22~38歲,均數(28.1±2.4)歲,包括初產17,經產6例,孕周37~40周,均數(38.1±0.8)周,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患者均符合剖宮產指征,包括產程延長、胎兒窘迫、雙胎、胎位不正等,出血原因包括宮縮乏力、切口撕裂、胎盤滲血等,已經簽訂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娩出胎盤之后,向宮體注射縮宮素,并配合靜脈給藥,含服米索前列醇片,對患者的子宮進行按摩,并做好局部縫扎工作。對照組行宮腔填塞方案治療,從患者的宮角為起始點進行紗條的天色,從左向右進行折疊填塞,不預留空隙,待到尾端送入引導且觀察未見活動性出血之后,即可對子宮下段切口加以縫合,術后常規抗感染。實驗組以改良子宮捆綁術進行治療,使用1號可吸收線,于患者子宮下段橫向切口右下方3cm位置距離外側3創面垂直進針,穿刺子宮后于宮腔出針,并于子宮切口上緣上方3cm距離外緣4cm位置宮腔內進針,于患者子宮前壁出針[2]。順著子宮右前壁從下到上進行褥式縫合直到宮底,針距控制為1cm,間距3~4cm,在距離宮角3cm位置繞過宮底達到后壁,而后沿子宮右后壁從上到下進行縫合,方法同上。在前壁進針的過程中,對應位置從右向左,在對側出針,而后完成對左半邊的縫合,同右側。在該過程中,由助手做好對子宮的按壓工作,并拉近風險,待到無出血后可打結固定,確保子宮呈壓縮狀,常規縫合下段切口。術中配合使用縮宮素,術后常規靜脈給藥抗生素3~5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以及住院時間。手術情況以術中出血量、術后1d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D-二聚體水平進行判定,其中D-二聚體檢驗方法為ELISA法[3]。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均在Excel預處理的基礎上,采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設定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對比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術后1d內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D-二聚體水平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住院時間
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為(6.14±2.11)d,明顯短于對照組(8.56±2.43)d,P<0.05(t=3.6063,P=0.0008)。
3 討論
產后出血屬于剖宮產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在止血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可誘發失血性休克,甚至可導致產婦死亡。對于產后出血采用宮腔填塞的方法進行治療,能夠刺激子宮感受器,可實現對胎盤剝離面的加壓,進而實現止血的效果,但該方案手術費時較久,且對術者要求較高,且留置時間較長,存在在出血以及宮腔感染的風險。在采用改良子宮捆綁進行治療時,能夠通過壓迫子宮,實現弓狀血管的壓迫,減緩血流速度,也能夠實現對血竇的進一步壓迫,不會造成子宮出現缺血性壞死,且在采用褥式縫合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由于子宮收縮而導致的腸管嵌頓,止血效果理想[4]。但需要注意的是,如為前置胎盤所導致的出血,受剝離面彌漫性滲血影響,采用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則效果并不理想,故需要采用宮腔填塞止血的方案。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術中出血量、術后1d內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D-二聚體水平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代表其效果理想。綜上所述,對改良子宮捆綁術治療產后出血效果理想,患者恢復好,但在應用是需要充分考慮該縫合方案的適應癥,提高其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孌英. 宮腔尿管聯合子宮環形捆綁治療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療效觀察[J].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2):273-274.
[2]李穎慧. 改良B-Lynch子宮捆綁術治療剖宮產術中難治性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學, 2017, 23(26):102-104.
[3]吳玲. 子宮捆綁術在防治剖宮產宮縮乏力出血中的價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22):109-110.
[4]湯建紅, 郭芹. 子宮捆綁式縫合術和傳統止血方法在剖宮產術中對子宮收縮乏力性出血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7, 28(12):1485-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