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彤
摘 ?要:21世紀以來,在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思維的交匯中,產生了許許多多新的領域,消費金融與互聯網的結合產生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就是其中一個領域,但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顯露出許多問題,最為重要的印象因素就是因為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管理并非十分成熟,且管控風險的力度不夠,影響著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為有更加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動力,本文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管理方式進行研究,通過研究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管理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管理
互聯網消費金融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領域,其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網絡技術存在安全隱患、互聯網金融監管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互聯網金融風控能力差馮星(2016),但其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用評價體系是電商的特有優勢,同時也是風險來源之一,不完善的評價體系會導致產生許多未知的風險危機龔丹丹(2016)。因此若為防范這些風險需要完善安全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應構建多維度的風險管理體系,其中既包含內部風險管理措施,也包含外部風險監管政策。通過規范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行為準則,形成透明、合規、活躍的市場氛圍周陽(2016)。結合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一些問題所在,給出了許多關于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管理意見,如提升升行業自律能力,加強行業監管等監管方式,促進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良性發展張婧思(2016),同時也注意到法律在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認為完善的金融法是目前我們急需一個管理方式,完善的法律體制才能更好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姜婷(2016)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對于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來說,風險管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貸前、貸中和貸后。這三個階段主要的風險管理方式分別是風險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管理。
(一)企業貸前風險識別的現狀
企業在貸前主要依靠征信系統進行識別,我國的征信系統的是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主導、市場化征信機構為輔的多元化格局。目前征信系統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人口覆蓋率不高。征信系統在信貸人數和自然人數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空間,對信貸人數信息錄入較少,因此信用風險的評價準確度不夠,影響著后續對貸款人信用追蹤和還款能力的評價。二是覆蓋的領域不全面。個人征信系統采集的信息涵蓋8類公共信息,涉及的數據項超過80項,但委托貸款信息、證券與保險信用、P2P信息、公司信息等方面還未納入征信系統。
(二)企業貸中風險評價的現狀
貸中是指貸款申請提交之后這一階段,包括審查審批、批復登記、登記合同、放款。信用審核是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風險評價的最關鍵的一步,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客戶與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嚴重,客戶會故意隱藏對自己申請不利的消息,機構因此對客戶信用風險的判斷不準確,有些機構對于申請人的信用查詢僅僅限于本機構內部的征信系統或者所在的公共征信系統,而不是全面的查詢客戶的信用信息,因此會導致缺失客戶在其他渠道存在信用問題,這將導致實際可使用信用額度遠遠超出其可承受的還款額度,至此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的壞賬率上升,影響公司的運營情況,嚴重時會影響這個互聯網消費金融甚至整個金融業。
(三)企業貸后風險管理的現狀
消費金融行業的貸后風險管理的方法有兩種方式,一是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分析用戶的特點以及相關的資料,一旦風險變動有異,及時向決策層發出預警,并對用戶進行實施監管,機構可根據風險預警系統建議的對策及時采取行動,應對用戶各類信息變動導致的還款能力改變而引發的風險。二是分類撥備。信貸資產分類是將信貸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分類撥備就是按信貸資產類別的損失高低水平計提專項準備,其中比例標準是:關注類計提比例為2%;次級類計提比例為25%;可疑類計提比例為50%;損失類計提比例為100%。
二、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監管不足
長時間的發展,監管機制在傳統消費金融行業已規模化,不同的監管機構來分別負責管理。互聯網下消費金融作為金融行業的新起之秀,必將引領該行業的發展,消費金融行業良莠不齊已嚴重影響了該行業的發展,健康的管理機制和政策必不可少。
(二)法律定位不明
我國現行法律中缺少消費貸款方面,且《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法律法規都是適用于傳統信貸,對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針對于個人消費信貸的法律依據幾乎沒有。盡管銀監會制定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對小額貸款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并不適用,缺乏對消費金融行業進行監管的頂層制度規范。
(三)內部風險控制力薄弱
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還未意識到內部風險的重要性,對此意識不到位。到現在為止,我國絕大多數的消費金融公司缺乏外部監管,沒有設立資金的第三方托管機制,其資金很有可能遭到被挪用的可能,這也就能解釋P2P的跑路事件。一旦風險不可控,加之客戶的拖欠貸款的防范手段將導致資金鏈的斷裂,公司將岌岌可危。
(四)缺乏風險管理技術和人才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我國剛剛起步,并未形成完整的培訓機構和知識體系構架,導致從業人員沒有專業經濟知識的加持,對風險的敏感度不高,影響企業風險管理質量。而先進的技術有助于行業防范和抵抗風險,相較于國外的風控技術,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對策建議
(一)完善行業法律法規
行業法律法規的完善對互聯網消費金融這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至關重要,由于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法律制定需要大量專業問題,互聯網和金融的監管部門合作制定是硬性要求。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衍生范圍超出了法律所覆蓋的范圍,損失的不只是消費者更有這個行業未來發展,因此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質加大了制定法律法規的準確度和精準度。既要有效合理也要保護其創新能力,這就需要制定法律法規是有“松”有“緊”。
(二)成立專業監管機構
完善的市場準入機制需要專業監管機構去落實,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互聯網消費金融監管機構,但是目前的重點工作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的頒發營業牌照,在并未依據發達國家的技術經驗的前提下,機構的重點工作還未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方向。由于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速度已經勢不可擋,經營群體及地域急需擴大,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可借鑒國外先進的設立方式,例如在機構的設立、運行機制、具體業務和軟件的更新等方面成立一個既能運用先進監管體系又能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監管機構。
(三)加強用戶認證細則
加強用戶認證制度細則是為了在原有基礎上更加保護用戶的信息及其防范用戶欺騙行為,不僅提高用戶信用等級,更有助于機構對用戶潛在風險的評價。形成初次認證審核,監督審核和再審核三重認證機制,通過初次認證審核后信息發生改變的用戶被系統監督審核系統識別出后,可要求用戶通過再審核后才能使用機構的特定權限,有效防范信用風險和違法犯罪風險,不僅防止不法分子盜取用戶信息的風險,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同時降低機構金融風險,促進互聯網消費金融健康發展。
(四)采用先進信息技術
互聯網消費金融作為消費金融和互聯網的結合,互聯網作為其重點的部分是受到一定的及時限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信息技術的更新頻率越來越高,企業的管理操作大部分都是依靠互聯網進行的,且時間相較于信息技術的更新的時間更長,而信息技術對互聯網的安全問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及時采用先進信息技術,能夠有效的保護企業和用戶的信息安全,也是對促進行業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并且提高對網絡貸款的風險管理和應急處置的要求,網絡貸款平臺應當完善系統、數據、保證資金發放的安全、實行配套的風險控制方案,建立相關部門每日監督系統的安全系數,提高電子商務平臺貸款的安全等級和建立網絡消費權益保護辦法和隱私信息保護細則。
(五)加強網絡安全教育
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是從用戶端也就是風險的另一端減低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的方式。用戶的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操作意識差,都是風險的發源地和滋生地,輕信不良網站或者企業的信貸信息,并且無意識的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猶如蟻穴,將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毀壞,僅靠完善的法律系統和行業規則是不夠的,普及金融知識,提高客戶的道德素養能從源頭上控制風險。
參考文獻:
[1]馮星,韋帥.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商,2016,(18):188
[2]龔丹丹、張穎.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消費信貸的比較及風險控制研究[J].征信,2016,(1):82-85
[3]周陽.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管理研究[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6):39-41
[4]張婧思.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風險管理分析[J].金融經濟,2016,(7):84-85
[5]姜婷.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監管制度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5):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