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適合話題:
寬廣;境界;
智慧
臺灣女作家琦君早年曾就讀于之江大學,是詞學大師夏承燾的學生。
有一回,她和夏承燾先生一同擠電車,那天開車的司機態度非常惡劣,出言不遜,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琦君非常生氣,就想和那個司機理論。夏承燾先生見此連忙勸道:“不要生氣,要多替他想想,他的工作那么辛苦單調,我們乘客只需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就下車,各有各的目的,有的會朋友,有的看電影,有的去上課,而他必須一趟一趟地開,如此一想你就會原諒他了。”
聽夏承燾先生這樣一說,琦君的怒氣果然沒有了,也從內心深處理解了司機的不易,并為夏承燾先生的寬廣胸懷和善良心地而感嘆。
人與人之間在相處過程中,產生矛盾,發生沖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事。當矛盾發生時,如果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考慮問題,替對方著想,矛盾就會及時得到化解。這種境界不僅僅是寬廣的心胸,也是一種處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