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摘 ?要: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機技術不斷進步,人們迎來了大數據時代,提高了生活質量。但是,由于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造成了更多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個人信息面臨安全問題。本文通過對大數據帶來的個人隱私的侵害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有關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對個人隱私進行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侵害;保護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帶來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人們的生產生活到處充斥著網絡。人們依賴網絡進行的各類活動必然會產生繽紛復雜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就會匯集成為數據,從而推動大數據的發展。
一、大數據帶來對個人隱私的安全風險
大數據對人們的隱私造成威脅是從各個方面和過程中引發出來的,主要分為從隱私信息被獲取、隱私信息的傳播和個人隱私信息被盜賣而產生的再次隱私暴露。
從個人隱私被獲取的角度來講,在人們使用互聯網絡的同時,就在暴露著個人的隱私。例如QQ、微信、微博、淘寶等軟件已經是國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暴露個人的興趣愛好、地理位置、聯系方式等信息。
在隱私傳播的角度來講,個人隱私已經在這個信息量巨大的社會中暴露無遺。企業或某些國家政府會因為利益驅使或其他目的,對人們的隱私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進行獲取。通過獲取得到的信息加以利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大數據時代下保護個人隱私的必要性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信息呈現速度快、多樣化、數量多、規模大等特征,大數據在互聯網的依托下發展一片向好。現在人們活在互聯網的時代里,人們的活動與網絡越發緊密,這也就意味著人們的信息不斷暴露。而在互聯網制度和管理并不完善的情況下,大數據給人們帶來了各種的風險。例如今年三月份,Facebook陷入的隱私之爭。爆料Facebook通過收集用戶的偏好信息,真有針對性的推送一些廣告,并且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影響2016年的美國大選。可知在這樣的背景下,個人信息的保護顯得十分重要。
三、大數據時代下對個人隱私保護的措施
(一)政府完善法律維護網絡安全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個人隱私信息時刻有著被侵害的風險,但憑個人的一己之力是不行的。個人、企業和國家都必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更好的構建一個安全的網絡。目前我國還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條文,個人信息數據還在不斷的被非法侵害和利用。國家應該盡快地完善與網絡安全相關的法律建設,法治才是解決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而建立相關的法律條文還面臨著重重困難,公民個人與企業利益的平衡、國家與各個行業的平衡、行業之間是否平衡等問題,也阻礙著法制建設的進程。
雖然我國尚未出臺與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法律,但在國外已經頒布相關的法律,國家可以借鑒國外的優秀加經驗。在對個人隱私的獲取或利用時,個人必須擁有對其的知情權、選擇權和不受侵害的基本權利。同時,在公民的個人隱私受到侵害時,能夠有一定的法律進行支撐,為其維護權利。國家要設置各個行業的規范和相關的懲罰手段來遏制信息安全被侵害的行為。
(二)個人加強對自身信息的保護意識
人們對自身信息安全保護意識的高低是對大數據下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ヂ摼W的廣泛使用讓很多人通過互聯網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不法分子就會利用人們的好奇心和愛占小便宜等心理,將一些帶有病毒的廣告來侵害人們的隱私。為了避免用戶的隱私受到各種侵害,必須對大數據的安全和隱私進行宣傳,提高人們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此國家可以借鑒國外的可行之處,頒布關于提高信息安全意識的公告,在基層展開普法工作。也可以讓用戶掌握一定的大數據安全技術,有效地規避風險。其次,個人一定要提高對個人隱私侵害的警惕,樹立個人數據信息維護的意識。
(三)對信息搜集制度進行改革
我國網絡各個運營商在對用戶的信息獲取上采取的強制性的手段,給用戶造成很大的困擾。例如在下載微信APP時,會有讓用戶開啟位置獲取的權限,若不開啟則用戶將使用不了軟件。這樣的手段使得用戶不得不順應企業,而這也體現了我國對企業的信息獲取上還存在很大的漏洞。其實,現在很多的軟件或是網站都存在不提供全面的信息就不能獲取相關的服務,這樣就不利于用戶自我選擇。企業在進行用戶信息獲取時,應該更多的將選擇權交予用戶個人手中,對于企業在進行相關服務不需要的個人信息時,企業可以采取不獲取、不索要的做法,盡可能多的不讓用戶的隱私暴露而受到侵害。對于搜集的用戶信息,企業必須采取不泄露、不非法利用的做法,保障用戶信息的安全。行業也要相互規范和監督。
(四)深入大數據安全技術的研究
與傳統的個人隱私被侵權不同的是,網絡環境中的個人隱私被侵手段更加隱蔽和智能,侵權形式多種多樣,并且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例如手機克隆,支付寶賬戶通過對點擊某一連接或者打開搶紅包頁面,就會使得用戶信息被完全克隆至另一手機,并且屬于信息完全被盜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讓大數據的搜集和分析更加便利,隨著大數據產生的速度和其對人們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大數據的安全技術的研究就更為緊迫。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對數據安全的發展提供支持,通常網絡黑客或是網絡攻擊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可以從大數據的存儲和應用等過程層層把關,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數據安全的侵害。企業通過研究反侵害技術或者更為成熟的軟件技術使得用戶信息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網絡數據呈爆炸式的規模席卷而來。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人們通過大數據能夠快速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大數據已經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數據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人們個人隱私也受到了嚴重的侵犯。大數據時代這把雙刃劍揭露出來的個人隱私問題,已經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淺談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隱私保護[J]. 周思亦. ?現代經濟信息. 2017(23)
[2]大數據時代安全隱私保護技術探究[J]. 拖洪華.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16(05)
[3]隱私計算—面向隱私保護的新型計算[J]. 李暉. ?信息通信技術. 2018(06)
[4]大數據的安全與隱私保護研究[J]. 徐博宇,徐黎飛. ?河南科技. 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