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彬
事業單位要想集中提升管理水平,就要結合單位實際發展現狀和市場環境,有效落實更加系統化的管理機制,確保能提升管控工作的綜合效果,落實規范化管理。本文分析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存問題,并對相應問題的優化建議予以討論,僅供參考。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存問題
(一)固定資產專項管理力度不足
在事業單位常規化管理工作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目前固定資產管理和應用效果并不能滿足預期,其中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尤其是計價管理和核算管理制度方面,支出情況以及賬面記錄不一致的現象較為突出,這就使得相應工作不能落實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制度的重視程度不足,就使得實際支出和賬面數據管理差異性較大,資金使用效果較差,甚至會造成固定資產流失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長效性管理工作的綜合水平。另一方面,盡管事業單位賬務管理中資金存在數量和賬面記錄數據相符,但是實際物品的存在形式或者是實際報價金額卻存在一定的出入,這就使得相應的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必然會對整體管理工作的效果產生制約。
(二)內控管理不當
對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而言,內控管理工作是維持管理效率和管理基礎質量的重點,但是,目前依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首先,預算資金管理不當,相關人員對項目預算資金的控制和重視度不足,就會造成財務管理項目不能按照內控機制有效落實,使得管理效果和預期存在較大的偏差,尤其是一些預算專項資金沒有按照標準化要求進行使用和管理,必然會對后續控制工作的實效性產生制約。
其次,收支款項管理不當,沒有對賬目予以系統化管理,且對應的管控制度約束效果不當,必然會對管理水平產生制約,使得管理模式和管理要素之間失去有效的平衡。
最后,年終賬目清理和結算控制工作依舊存在內控監管監督力度不足的問題,使得款項管理不能按照標準化要求有序開展,也會制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效果。
(三)資金使用率較差
因為我國事業單位的基本性公共職能就是為社會公眾提供對應的服務,因此,機構的運行一般是利用國家財政撥款,每年國家財政部門都要向事業單位進行撥款,從而維持其公共服務管理的常規化控制,以便于滿足不同設備和應用要求。但是,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重復采購等浪費現象較為突出,購置的國有資產應用頻率較低,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會增加財政支出,整體資金使用效率較差,影響事業單位整體財務管理的水平。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對建議
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整合管理要點和控制機制,建構完整的管理方針,確保能充分結合山西地區實際發展需求,優化管理模式的同時,夯實管控基礎,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的進一步優化創設良好的平臺。
(一)強化績效管理
為了全面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進程,相關部門要對績效管理和預算管理水平予以重視,建構完整的管控規范,維護管理基礎的同時,確保管理制度能發揮其實際價值和優勢。
第一,要強化前期預算編制工作,相關部門要對前期預算編制工作的管理予以監督,確保能促進績效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事業單位內部,預算編制涉及事業單位運營經費的收入以及支出項目,因此,在編制完成后就要對預算方案進行綜合監督,并且交由預算管理委員會進行審核批準,從而提升預算編制工作的應用效率。
第二,要結合事業單位內部具體管理現狀和管理要點,確保能建構適宜的獎懲機制,從而維護預算目標的完成效果,全面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從而建構系統化獎懲管控體系,為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升奠定基礎。
第三,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完善評級預算體系的工作流程,維持其科學性和規范性,并且在預算方案制定的過程中也要對科學評價體系進行監督和管理,全面優化應用管控結構的基礎上,維持內部運營成本效果。
(二)整合資產管理
對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而言,資產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對資產預算聯動管理控制工作予以重視,有效提升資產管理的合理性,并且要認真對資金使用效率和資金應用情況進行登記和對比,從而提升資金利用率,維護資產管理工作的整體效果。另一方面,要對國有資產配置工作進行綜合審批管理,確保能嚴格依據國有資產審批布局和程序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
(三)完善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和控制措施,才能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水平,要對制度約束條件進行管控,從根本上規范事業單位內部相關人員的工作行為,打造良好的管理氛圍。與此同時,也要構建系統化風險控制體系,提升事業單位防范風險的能力,維護防控意識管理水平,夯實管控基礎的同時,確保資金使用率得以優化。
總而言之,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整合管控要點和管理流程,確保能借助更加完整的監督機制和制度體系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面進步打造良好的平臺,實現管理水平的優化。(作者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