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偉蓮
摘 要: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對于促進其身體健康成長具有關鍵意義。小學生天性愛玩,而且喜歡集體活動,因此在實施家庭鍛煉活動時組織學生進行伙伴式家庭健身,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助于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本文就小學生伙伴式家庭健身的組織方式和實踐效果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生; 伙伴式; 家庭健身;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807.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60-001
小學生在學校要完成大量的文化課程學習,另一方面,學生的身體發育成長也處于關鍵時期,因此有必要在學生放學后組織他們科學開展相關的家庭健身活動,從而將家庭空閑時間有效利用起來,幫助學生有效鍛煉身體,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促使學生學會科學安排空閑時間,進而促進學生在各方面的有效發展,帶動小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和鍛煉效果。
在組織小學生進行家庭健身運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特有的身心發育特點。小學生年齡較小,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發展都不成熟,具體表現為其力量較小,耐力較差,身體協調性較差。在心理方面,則表現為愛玩愛鬧,喜歡集體活動,喜歡在快樂中進行鍛煉活動,不愿意進行單調的枯燥的疲累的體育鍛煉項目。基于此,有必要引導小學生在家庭健身過程中實施伙伴式健身,組織小學生在一定范圍內開展符合其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如短跑、跳繩、拔河等,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以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促進學生在身心方面實現全面發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生伙伴式家庭健身實踐方式和內容
1.加強體育能力的培養
為了幫助小學生順利實現伙伴式家庭健身活動,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相關的體育訓練知識和技能,在學校體育課教學中,教會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易操作的動作。如:跳繩、立定跳遠、仰臥起坐、舉重物、排球墊球、籃球運球等。這是確保學生在后續伙伴式家庭健康活動中達到良好鍛煉效果、避免學生受到意外傷害的一個關鍵,有助于確保家庭伙伴式健身活動的順利開展。
2.指導學生組建合作鍛煉小組
要想順利實施伙伴式家庭健身鍛煉活動,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分組,在此基礎上組織小學生以小組模式進行伙伴式家庭健身活動。為了確保學生家庭伙伴式健身活動的順利開展,可以按照學生所在小區和社區進行分組,將相同社區的學生組織到一起,并推薦活動能力強、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該鍛煉小組的組長,然后鼓勵學生在鍛煉小組長的組織帶領下在放學后在相應場地進行集中活動,完成制定好的集體健身活動。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活動的互動性、趣味性得到大幅強化,同時還增加了學生體育鍛煉的集體性,從而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3.設計家庭親子體育活動
家長也可以參與到家庭的伙伴式家庭健康活動中來,通過將家長納入這個健身活動體系,有助于促進小學生與家長的互動和溝通,促進親子感情,幫助家長及時全面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為后續教育打下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結合自身身體狀況與小學生的身體情況科學選擇對應集體活動,避免運動過度,對學生的身體發育產生負面影響。通過親子體育活動,學生反饋:爸爸陪自己的時間多了,出去應酬的時間少了;媽媽腰上的游泳圈變小了,我也跑得比原來快了……
4.教給學生必要的運動保健和安全知識
為了確保小學生伙伴式家庭健身活動的順利開展,避免對學生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老師需要提前為學生講解相關的運動知識,如運動前必須做好準備活動、對于運動過程中出現的小傷口的處理方法等,幫助學生有效達到良好鍛煉效果。
5.培養學生體育文化素養
體育文化素養是體育的內涵,是體育健身更深層次的東西,加強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培育不僅在體育課堂上,在課外同樣可以進行體育文化素養的培養。教師可以在課外通過組織學生搜集體育名人傳記,觀看體育比賽,從而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知識,提升體育文化素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體育觀、健康觀,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二、小學生伙伴式家庭健身實踐實效性分析
1.提高學生整體身體素質
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伙伴式家庭健身實踐,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運動激情,促使學生在各種健身活動中充分完成鍛煉效果,這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尤其是各種不同的健身活動可以針對學生不同身體機能進行鍛煉,因此通過長期的伙伴式家庭鍛煉實踐活動,學生身體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發展,達到良好的實踐效果。
2.提高學生的意志力,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
在組織學生實施伙伴式家庭健身實踐鍛煉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參加對應的鍛煉活動,還可以進行集體活動,因此這個過程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其個人溝通交流能力,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針對小學生的伙伴式家庭健身實踐,要充分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科學制定和實施,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學習掌握運動的基礎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實踐能力,這一方面能夠提高鍛煉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學生在鍛煉過程中受到傷害。經過伙伴式家庭健身活動,學生不論是個人身體素質,還是意志力和溝通能力均能得到良好發展,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月英,唐炎,張加林,劉陽.父母因素對青少年中到大強度身體活動的影響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7,53(03):14-21
[2]張永保,李小進.小學生父母參與家庭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5(03):29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