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東
摘 要:個別化學習分享與交流環節不僅能幫助幼兒回顧操作過程、梳理提升經驗、在全班進行經驗輻射,而且還能進一步誘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助推幼兒探索能力的提升。但是這也是教師把握活動的一個難點。有時候點評的點厚此薄彼,不夠全面;有時候一言堂;有時候蜻蜓點水;有的時候成為一對一的對話,造成群體發展的缺失。因此,針對在分享交流環節中存在的不足,教師應開展進一步研究,尋找互動策略,提升分享交流環節的質量。
關鍵詞:幼兒; 個別化學習分享交流; 互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07-001
個別化學習分享與交流環節不僅能幫助幼兒回顧操作過程、梳理提升經驗、在全班進行經驗輻射,而且還能進一步誘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助推幼兒探索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將觀察與分析幼兒貫穿始終,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發展水平、個性特點、愛好需要等,逐步推進、調整活動,進行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分享交流環節的指導更具適宜性、推進性。
一、如何保證分享交流環節內容的均衡全面——系統梳理內容
分享交流環節應該關注什么,就什么展開互動呢?教師根據實踐經驗進行羅列:幼兒的行為習慣、學習品質等內容;大部分幼兒感興趣的點;活動中生成、發現的有新意、有想法、有發展價值并對幼兒后期活動有推動作用的內容;引發師生共同討論、不斷探索的比較普遍的難題。這些涵蓋的內容教師可以在先后活動中有所側重,一階段下來保證分享環節的均衡全面。
二、如何讓分享交流環節有趣有效——探索互動策略
(一)關注互動時間的靈活性
個別化學習活動分享交流環節,除了在活動終結時可以進行,也可以在活動的起始階段或活動正在進行時組織。如活動開始時的交流,它更多的是為即將進行的活動作預備:上一次活動重難點回顧、新材料介紹、幼兒自主提問等,讓活動更具目的性和計劃性。活動進行時的分享交流更多是針對突發內容:普遍出現的問題、發現有價值的生成或者亮點輻射等。活動結束前的分享交流可以關注幼兒的探究品質、思維方式、探索方法、表達習慣等內容。這些互動有的適宜個別交流,有的適宜在小組中進行,有的則適宜面向全班討論。但采用何種形式、借用何種時機,都需要從幼兒的需要以及活動進程來看。
(二)把握個別化主題核心經驗
分享環節教師應進一步支持幼兒積累主題核心經驗,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鼓勵、引導他們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搜集、投放材料時就應對材料進行觀察與解讀,這些材料承載什么核心經驗?做到在分享環節有備無患,心中有數。
(三)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
幼兒的主體性作用是分享環節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沒有幼兒主動的加工消化,沒有幼兒的同化、順應過程,單憑教師的講解,無法實現分享交流的價值。因此,教師一方面可以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表現、表達;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提問、追問,用點撥性的語言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學習。
(四)引發全體幼兒共鳴
分享交流只有面向全體,調動幼兒經驗,才能激起全體幼兒交流的興奮點,讓互動變得有生命力。針對區域里幼兒共同關注、感興趣的事件,我們積極參與其中,和他們一起探討,后期生成有價值的探索活動,尋找共性問題,提煉共性經驗。
(五)形成互動形式多樣性
1.生生問答式互動。幼兒問答式互動是教師把分享交流的主體地位給幼兒,幼兒與幼兒進行提問、回答,就感興趣的點展開討論。這個過程涉及經驗分享式互動、質疑辨惑式互動、成果展示互動等內容。
(1)經驗分享。經驗分享式互動一般為幼兒介紹自己參與的活動內容、新奇發現、操作體驗等。雖為單向介紹,幼兒在分享的過程中一方面傳遞了經驗,另一方面是對自己操作過程的回顧與總結性提煉,有利于獲得成功與自豪感。(2)質疑辨惑。質疑辨惑式互動主要是幼兒意見出現分歧時或者對活動材料、操作情況存在疑問時出現。質疑可以很好地引發生生互動,調動幼兒思維的活躍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無需介入,也無需公布結果,只要鼓勵幼兒帶著疑問再次探索,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即可,幼兒在后續的探索中會逐步解決這些疑問。(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互動是幼兒憑借作品進行評價和介紹,通過作品展示的方式更具體、直觀,可以讓更多的幼兒參與討論,提升幼兒評價能力。教師此時應將對幼兒及作品的觀察與分析貫穿始終,了解幼兒已有經驗、發展水平、關注的興趣點,以便在后續分享交流中進行梳理推進。
2.師生討論式互動。(1)情景再現。師生討論可借助錄音、錄像等手段將重點討論的內容情景再現,讓分享環節更生動、形象、具體。幼兒在觀察分享時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見解,互相啟發。(2)觀察比較。觀察比較法,可以是幼兒幾次活動情況的觀察對比;思維方式、探索方法的對比;也可以是不同作品或成果的觀察對比。而教師要明確此時比較的側重點在于經驗的提煉以及積極性的調動。(3)問題拋接。教師可以在了解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通過言語引導和提示,與幼兒進行拋接式互動。幼兒提問后,使之易化、細化,不斷將問題再拋還幼兒。在與幼兒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提升幼兒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進行共性經驗的小結和提升。
分享交流環節是幼兒思維碰撞、經驗輻射、表達情感、分享快樂的過程。它有利于在個體建構的基礎上實現共同建構,可以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各種思維能力。教師要在以兒童為本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觀察、分析、生成能力,運用合理的互動策略,把握好每一次分享交流環節,提升活動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沈玉婷.淺議主題背景下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有效的師幼互動,新課程(上)
[2]倪曉敏.幼兒園大班個別化學習活動分享交流方式的初探,《保育與教育》,2016年第10期
[3]潘丹鳳.個別化學習活動的開展、觀察及分享,《學前教育·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