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維
摘 要: 幼兒的成長發展不僅要受制于幼兒園的教育,還要受到家庭這一重要因素的影響,運用“家園互動”形式實現“家園共育”目標,是當今幼教改革的大趨勢。本文對如何在班級工作中實施“家園互動”的有效途徑、方法進行闡述,旨在通過實踐研究,將幼兒園家長工作的重心轉變為“家園互動、平等合作”的新型互動模式,提高家園互動的實效性,最終營造家、園兩位一體、和諧互動的氛圍。
關鍵詞: 家園互動 家園溝通 互動實踐 互動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在幼兒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被重視,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家園溝通不暢的現象非常普遍: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對老師要求苛刻,對教育現狀不滿。家長抱怨幼兒園教師服務不到位,對孩子照顧不周,對幼兒的情況了解不全面,教育水平不夠;老師和家長溝通時停留在淺層次上,總是用“孩子挺好的,或孩子有進步”這樣籠統、含糊的說詞回答。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抱怨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或不切實際的超前,對教師提出過高的要求,不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對自己的工作不支持,一味提出要求,只從個人或家庭的角度出發看待幼兒教師及幼兒園的工作。這些現象足以說明家園溝通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家園之間甚至處于對立局面,這樣何談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呢?
一、優化家園互動的途徑和策略
基于以上現象,為了更好地在家園互動的領域開辟有效的途徑,使教師、家長、幼兒三者之間形成積極、有效的互動,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
(一)走進校園,觀摩學習性指導。
邀請家長參加現場觀摩親子活動,讓家長直觀地學習與孩子互動、溝通的技巧,提高親子活動的有效性。家長們親眼目睹了自己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感知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并通過親身的嘗試與討論,明白了孩子是在自己的不斷探索中積累經驗而成長起來的,從而逐步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
(二)挖掘資源,以點帶面性指導。
合理挖掘家長資源,對于教育效能的發揮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扮演好“橋梁”的角色,整合家長教育資源,以點帶面,帶動家長積極參與,提高家長的教育技能。
1.發揮家委會的作用
現代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從教,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紐帶作用,不僅能有效協助教師深入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家園的全面互動,而且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帶動其他家長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
2.家長進課堂
充分發揮家長的特長,邀請他們來園當助教。其主要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各方面的表現,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行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并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
(三)探討活動,推進互動性指導。
我們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開展了親子郊游、親子制作、親子運動會、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親子活動。經過這么多有趣豐富的活動后,家長之間熟得像老朋友,家長和教師之間更是誠摯地互相支持,孩子們之間的交往不只限于活動室、交往場景的變化,給他們帶來交往的熱情,學到交往的積極態度和交往的方法。家長自然成了幼兒園的一份子,家園有了潛在的發展動力和凝聚力。
縱觀家園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老師和家長面對面的溝通,有通過家園聯系冊溝通的,也有通過家教宣傳欄進行的溝通。除此之外,我們還創設了以下幾種切實有效的溝通方式:書信交流、網絡對話、短信速遞等。
三、家園互動實踐取得的成效
(一)優化教師隊伍——勤思考,善溝通。
教師深刻體會到了家庭與幼兒園合作的重要性,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通過多元的溝通手段和宣傳平臺,提高了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能和藝術,增強了教師的溝通能力,提高了教師的應變能力。
(二)優化了家園氛圍——更溫馨,更融洽。
1.在多彩多姿的合作途徑中增進了理解
因為“一切為了孩子”,教師主動接近家長、了解家長。鼓勵家長參與到各種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家長不同的職業特點和個體素質中的優勢資源,最大限度地開發家長的教育潛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在平等互助的家園合力下升華了情感
教師在與家長的不斷溝通交流中,取得了家長的信任與支持,家長成了幼兒園的一份子、教師的知心朋友。由于家長的知識層次、自身素養間存在一定差異,我們對那些有抵觸情緒、持無所謂態度的家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利用約談,早晚接送孩子時間與他們面對面地交談,征求理解,從而取得信任。
3.在潛移默化的家園活動中提高了能力
首先,家長素質和家教技能有了明顯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增強了,對孩子的引導,能做到寓教于生活,寓教于游戲。同時,家長更注意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和家庭周圍的環境,使有形的教育與無形的潛移默化教育有機結合。由過去的漠不關心或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養到如今既重視智力因素又注重心理因素和能力的培養,改變了以往一方教育、一方護短的“無用功”現象。家長與孩子的接觸多了、溝通多了,家庭關系更融洽了。
其次,幼兒的生活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發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了家長的配合和參與,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在這樣的活動中,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孩子間的接觸多了,溝通多了,孩子性格更加開朗,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明顯提高,體驗了與同伴分享、與家長同樂的快樂。
家庭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環境之一,家長的角色意識、教育作用關系到幼兒園教育的成敗。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家庭、社會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從教育目標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庇眯捏w會、用愛交流可以讓家園合作從“面對面”變成“肩并肩”,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實現同步教育,家園攜手,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