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
摘 要:著名教授虞永平指出,幼兒在園學習的課程要充分關注兒童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只有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調動,兒童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
關鍵詞:自主自助午點;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3.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124-001
在幼兒平時的起床以后午點這一生活環節中基本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方式——集體用午點的模式,這樣的方式缺乏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的意識,可以嘗試將幼兒的午點環節和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課程游戲化精神相結合,采用結合區域游戲自主自助的午點新方式。
一、自主自助午點的策略研究
充分挖掘午點這一生活環節的教育價值就必須以課程游戲化的精神理念為依托,具體來說就是讓這一生活環節更貼近幼兒平時在家里的感覺,少些束縛,更生動一些,更有趣一點,午點的組織形式更多樣化一點。讓幼兒在這一生活環節中能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我們可以從教室環境、教師站位、午點種類選擇、自主游戲、午點自主記錄、午點后的自主整理等等多方面思考出全新的模式——結合區域游戲的自主自助的午點方式。
1.午點環境合適、科學、溫馨、舒適
以前集體式的午點方式不需要教師在教室的環境上多做思考,只要保育老師在幼兒起床前把消毒工作做好,然后分發好每個幼兒的午點就可以了。但是我們現在調整為自主自助式的午點形式,需要教師對整個教室的區域劃分更加清晰,明確各個區域的功能是什么,才能最大程度為幼兒的自主自助的午點環節提供便利。整個教室區域分為:午點區、游戲區、整理區。在幼兒午睡的時候,老師會布置好顏色柔和的桌布和有藝術感的瓶中花等小裝飾,環境的創設讓整個午點充滿的溫馨、甜蜜的感覺。每次起床活動后先整理好的幼兒就可以先來午點區享用美食啦,一邊聊著幼兒園的趣事、一邊吃著美味的食物、別有一番風味。
2.教師分工、站位更加明確、合理
三位老師的點位、分工明確,減少不必要的走動。三位老師三個點位,能夠從多個方面去觀察孩子的表現。個別孩子吃好點心無所事事的時候呢,老師她會及時的用語言去提示,而且還能及時關注到孩子的個別需要,給予適時的幫助。在關注集體的同時,也要更多地關注個別幼兒。這種形式的活動,隨著幼兒能力的增強和對活動的熟悉,老師可以逐步淡化自己,讓自己退后,讓孩子在前。
3.午點種類選擇豐富多樣
幼兒園為幼兒制定午點食譜時應遵循干凈衛生、營養全面均衡、干濕搭配、食堂自制、分量充足為原則進行合理搭配。通常幼兒在吃午點的時候食堂人員也經常煮蘿卜水、蜂蜜水和午點進行搭配。但是很多幼兒對于蘿卜水等蔬菜飲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此基礎上,為了讓幼兒更加容易接受其他有營養的水,教師和班級幼兒展開討論,總結出在特殊的季節,如干燥的秋冬季,可以給幼兒添加水果茶或花草茶,與白開水交替給幼兒喝,用山楂片泡的水、用菊花泡的水,還有用檸檬片泡的水都是不錯的選擇。把泡好的水果茶倒入涼杯,讓幼兒自己倒茶喝茶,幼兒品嘗的興趣濃厚,也增加了午點環節的樂趣。
4.午點自主記錄方便、高效
自主自助式的午點形式和集體形式有很大不同,集體形式老師能一眼掌握幼兒是否吃完自己的午點,但是自主形式就會分不清楚,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們考慮使用“打卡”這一方式,所以我們就借助班級軟件中“班級優化大師”有一個功能,如果吃完點心就可以把自己的小綠燈點亮,如果沒有吃完的就會是紅燈,這樣幼兒自己能自主管理午點,同時老師和同伴可以互相提醒,提高午點的效率。
5.午點后整理——與角色游戲相結合
每次幼兒吃完午點以后,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整理午點小桌的材料,比如折疊桌布、扔垃圾、放餐巾紙等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自主自愿的情況下逐步提高,并逐漸感受到了謙讓與協作的重要性,理解、關愛他人的行為不斷出現,整理習慣養成,讓整個午點環節更為自然、自主。
6.自主自選游戲
在開放區域的選擇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材料是否易收放的原則,開設了科學區、語言區、蒙氏區、萬能工匠區等等,這些區域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易收放的,這樣就不會在整理材料中浪費很多時間。除了教室里的區域開放,我們也會開放走廊中的游戲,比如飛行棋、畫板和墻面上的互動式材料,換一種游戲環境,也換一種游戲心情。當然走廊里的游戲材料比較適合吃完午點的幼兒,因為這樣就不用觀察午點桌子有無空位,就能專心的游戲。
二、自主自助午點模式的收效、成果
與區域游戲相結合的自主自助午點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我們充分發現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的生活環節中處處都有教育價值。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關注生活教育價值”的意義,深刻地理解了“一日活動皆課程”的內涵。也讓幼兒和教師兩方面都得到了新的認識和提高:
1.幼兒——幼兒主導,自我服務
自主自助式的午點模式,從集體進餐到幼兒自主,讓幼兒的自理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和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餐點之前老師的準備、布置也很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慢慢的形成習慣之后,老師淡化出去,把更多的事情交給孩子來做,設定一些值日生、服務員。每個區有不同的角色?,F在的午點環節更加愉悅、自主、有序,因為教師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和身心特點,讓孩子成為了活動的主人,自己服務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教師——學會退后,適當放手
教師也從午點模式的轉變中感受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的,只有勇敢放手,孩子們才會更自主、更快樂。同時也認識到幼兒是有能力的學習者。能感受到幼兒的生活能力發展空間是很大的,關鍵是教師能給了幼兒多大的空間。因此,教師要多放手,讓孩子在前,充分地給予孩子自主成長的空間。教師要陪伴支持孩子成長。要為孩子提供成長的腳手架,支持幼兒每一步的前行。
結合課程游戲化精神,教師應最大程度的創設條件,讓幼兒盡量在“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環境下,愉快用完午點。然而,午點環節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還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三方相互配合,充分挖掘這一生活環節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