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潔勤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要重視節奏的教學,尤其是在低年級的音樂課堂中要注重從基礎的節奏開始入手,對學生進行節奏教學訓練。節奏的訓練對于培養低年級學生的節奏感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及表現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音樂老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把節奏訓練融入音樂游戲實踐中,從感性入手,由淺入深,讓學生逐步提高。我針對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小結出以下幾點經驗來開展低年級音樂課堂的節奏教學訓練。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2011 版)中針對低年級學生提出了細致的教育要求,需要學生能夠主動感受來自生活和自然中的各種聲音,同時可以采用聲音或樂器模仿自己喜歡的聲音。因此,教師要引導好學生靈活利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去感知生活中各種各樣事物發出的聲音,如:刮風聲、打雷聲、汽車鳴笛聲、敲門聲等,讓學生來猜,低年級學生好奇心極強,對于外來的聲音引起的刺激興趣很濃厚,他們馬上就會猜出聲音的來源,并模仿起來。
這時我就會引導他們在找到的聲音中挑選2 到3 中聲音放進固定的節奏型中,然后在老師帶領下讀、拍打出來。
每節課上教師都應該對學生進行按節奏朗讀歌詞的訓練,在老師的帶領下打著拍子和旋律節奏來正確朗讀。如:一年級上冊第4 課《小列兵》
按節奏讀歌詞
如一年級上冊第6 課《在農場里》,一年級下冊第6 課《唐老伯有個小農場》就要求學生能模擬動物的動作,邊唱邊表演。老師可帶領學生在練習好按節奏朗讀歌詞后,再進行表演唱。
樂器是音樂教學中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恰當地利用樂器進行教學,非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對于音樂節奏的感知也會有更好的輔助作用。
如《去同學家》,樂器:三角鐵和木魚。三角鐵模仿長音節奏,木魚O 模仿短音節奏。▲
如《青蛙合唱》,樂器:手板和蛙筒。手板模仿小青蛙的叫聲,蛙筒模仿老青蛙的叫聲。
如二年級下冊第7課《我們的小樂隊》,課文中就建議運用鈸、小軍鼓、大低音鼓等樂器并為各件樂器設計不同的節奏型進行為歌曲伴奏。
低年級的音樂教學,音樂教師一定要抓好節奏教學環節,讓學生打好基礎,從而更好地學習音樂。此外,音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好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調動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觀察力和表現力,培養他們從小熱愛音樂,懂得享受音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