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琦
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轉型期,城鎮居民的消費行為有很大變化,也伴隨著一些新特征。突出的表現就是居民消費水平在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分析居民的消費行為,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生產和消費的協調發展,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和良性循環等。
閱讀相關參考文獻,發現已有大量學者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方面進行研究。同時備受關注的問題是,隨著經濟的增長、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國居民消費率卻持續走低,居民消費傾向不足等。如何振興和發展消費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本文通過分析收集的數據,運用EViews軟件建立了回歸模型,對城鎮居民家庭在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醫療、交通、通信、文教娛樂等方面的消費比例進行計量分析。
收集的數據源于國家統計局1997-2016年城鎮居民家庭消費基本情況,具體數據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y)、人均食品消費支出(x1)、人均衣著消費支出(x2)、人均居住的消費支出(x3)、人均家庭設備和用品的消費支出(x4)、人均醫療保健方面消費支出(x5)、人均交通及通信的消費支出(x6)、人均文教娛樂方面服務的消費支出(x7)和人均其他消費支出(x8)等九部分內容。通過數據可以看出1997-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其他各方面消費支出都增長得很快,199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5160.3元,而2016年達到了33616元.比1997年增長了6倍多;城鎮居民各方面人均消費支出和1997年相比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根據1997-2016年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據和在食品、醫療、衣著等各方面人均消費支出的數據,運用Eviews軟件做出散點圖,如圖1所示。
如圖1所示,隨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各方面的人均消費支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y與x1到x8存在線性關系,對此可以建立多元回歸模型:y=β0+β1χ1+β2χ2+β3χ3+β4χ4+β5χ5+β6χ6+β7χ7+β8χ8+u,其中β0到β8是模型參數,u是隨機擾動項。運用最小二乘法(OLS)對建立起的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假設隨機擾動項u服從期望為0,方差為σ2的正態分布,根據Eviews軟件可以得出樣本數據的一般統計性特征,如表1:

圖1: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方面人均消費支出的散點圖

表1:數據的一般統計特征
從表1中可以看出,JB統計量為2.003662,在顯著性水平α=0.05的情況下,χ2(9)=16.9190,而JB統計量=2.003662,<χ2(9)表明JB統計量不顯著,因此不能拒絕原假設,認為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回歸的殘差是服從正態分布,因此該回歸模型滿足最小二乘法的正態性假設。
運用Eviews軟件用最小二乘回歸法對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見表2:
得到的回歸方程為:
Y=-1831.466+2.5471X1-2.2693X2+1.4499X3+1.7688X4-2.6359X5+2.1358X6+2.7104X7+4.4341X8
(358.47)(0.4128)(1.3223)(0.1075)(1.0370)(1.5205)(0.7806)(0.7348)(1.6001)
[388.09][0.4879][1.6903][0.1184][1.1791][1.9809][0.8514][0.9337][1.6431]
R2=0.9998 n=20

表2:多元線性回歸方程
回歸線的擬合優度表示所估計樣本回歸線對樣本數據擬合的優劣程度,度量擬合程度優劣的統計量是可決系數R??蓻Q系數的取值范圍是(0,1),可決系數的值越接近1,表明模型對因變量擬合程度越高;本樣本中擬合優度R=0.9998,表明回歸方程對樣本的擬合程度非常好。
對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中的參數b1,b3,,b6,b7,b8,的t統計量都大于2,尤其b1,b3,的t值明顯高于2,相對來說極其顯著,b2,b4,b5的t統計量雖然不到2但也接近,相對來說影響不是很顯著??傮w來說樣本回歸的效果不錯。
對模型做BP檢驗,得到F統計量對應的P值為0.38,遠大于0.05甚至0.1,這是拒絕原假設強有力的證據,也就是說所設定的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食品、醫療、文教、交通等幾方面人均消費支出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回歸關系。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顯著影響消費支出水平,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基本各方面消費性支出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在食品消費支出和居住消費支出方面的影響較大。
因此可支配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各方面消費支出,促進經濟實體的快速發展,可在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方面進行政策扶持。
1)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通過對低收入群體進行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技能,拓寬他們的收入來源,提高其生活水平。
2)完善相關消費政策。大力拓展消費領域,建立新的消費增長點,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服務業發展,以適應消費結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3)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豐富社會保障資金,擴大社會保障范圍。政府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輕民眾的生活負擔.進一步完善醫療、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