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崧
根據游戲設備的不同,目前網絡游戲一般分為頁游(PC端)和手游(移動手機),網絡游戲公司運營游戲的主要模式有兩種:自營模式、聯運模式。
自營模式是指網絡游戲公司通過媒體推廣游戲產品,或開發自己的游戲平臺運營游戲,玩家是通過支付寶、微信、銀聯等支付方式向游戲充值,游戲充值款是直接轉入到網絡游戲公司的賬戶。
聯運模式是指網絡游戲公司將自主開發或通過代理等方式獲得的游戲產品交由第三方游戲平臺運營如游戲產品上線到大的游戲平臺類公司(如:蘋果商店、應用寶、小米商店、華為商店等)運營。在聯合運營模式下,第三方游戲平臺公司負責游戲的推廣、充值服務以及計費系統的管理,網絡游戲公司負責版本更新、技術支持和維護。游戲平臺類公司與買量公司將直接收入玩家游戲充值,并按一定分成比例結算給網絡游戲公司。
通常情況下,游戲運營收入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予以確認:(1)將商品和游戲衍生產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2)公司不再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不再對已售出的商品和游戲衍生產品實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4)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5)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1.道具收費游戲:網絡游戲公司在游戲玩家實際使用虛擬游戲幣購買虛擬道具時,即玩家實際消費時確認收入。
自有平臺運營:
對于自有游戲,按照道具消耗金額確認收入。具體方式為:按照虛擬道具在游戲內的生命周期,將虛擬道具分為即時型道具、時長型道具和永久型道具三種類型;
對于即時型道具,在道具使用時確認收入;
對于時長型道具,按照道具的使用期、有效期遞延確認;
對于永久型道具,按照付費用戶的用戶生命周期(指付費用戶在游戲內的活躍周期,即首次登陸和末次登陸之間的時長)進行分攤。
對于非自有游戲,在代理運營模式下,根據公司與游戲授權商簽訂的協議約定,公司直接與游戲用戶發生權利義務關系,在游戲分成比例方面總體高于游戲授權商,承擔主要運營責任,因此按照總額法,將當月玩家充值金額按照用戶生命周期分攤確認收入。
公司自有平臺下非自有游戲業務主要的成本為支付給游戲開發商的分成,即按照付費玩家支付的款項根據合作協議里的分成比例支付給游戲開發商
下面以自有平臺運營游戲中的一款游戲產品的收入確認過程為例來說明:
A、將收到的玩家充值計入預收賬款
一款游戲產品于2018年12月上線運營,2018年度和2019年1-4月收到的玩家充值金額分別為38萬元和700萬元,公司于收到玩家充值的當期計入預收賬款。
B、計算付費玩家消耗金額(單位:萬元)

?
截至當期期末充值款需要遞延確認的未消耗比率,是基于玩家在生命周期內平均每天等額充值,同時充值款項也是在生命周期中平均消耗作為假設。以截至期末2019年4月30日付費玩家生命周期21天為例:距離期末大于21天,即4月10日及之前玩家充入款項于期末2019年4月30日已全部消耗完畢無需確認遞延收入。玩家于4月11日當天充入款項至期末剩余1/21未消耗,于4月12日當天充入款項至期末剩余2/21未消耗,如此類推玩家于4月30日當天充入款項剩余20/21未消耗,加總所有未消耗比率為10(1/21+2/21+……+20/21=10),按平均每天充值金額5萬元計算,需要遞延確認收入充值款項為50萬元。用戶生命周期的確認:用戶生命周期分游戲計算,計算某款游戲所有付費用戶的平均生命周期(一個用戶的首次登錄到最后一次登錄算一個用戶的生命周期)
2.計時收費游戲:網游公司按照玩家的人數和實際游戲時間確認收入。在付費游戲中,如果存在道具等裝備的購買則收入確認方法同上述一樣處理。
聯運模式下,網絡游戲公司一般主要提供游戲運營等技術支持方面的工作,游戲玩家是通過第三方平臺的充值中心進行充值的,充值金額由聯運方公司收取。因此第三方平臺運營模式下,根據公司與合作運營方簽訂的協議約定,公司不直接與游戲用戶發生權利義務關系,不承擔主要運營責任,并依據協議獲得從聯運平臺商處取得分成款的權利時即可確認收入。通常,將期間玩家的充值金額扣除支付給第三方的渠道費用后,按照一定的分成比例計算后確認各方應得的收入金額。因此按照凈額法,即合作運營方應支付的分成款項及授權金分攤收入(如有)確認營業收入。
經過分析可見,網絡游戲公司要準確地核算游戲的收入,需要結合網絡游戲公司具體的業務模式、盈利模式,理解并運用收入準則,從而保證緊密結合企業自身的真實狀況來進行游戲運營收入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