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2013年黨的十八大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從此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2016年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把英語核心素養劃分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2019年,作為指揮棒的高考英語試題二卷,呈現出新的命題走向。
高考英語二卷在堅持平穩的基礎上,也顯露出以下特征:突出品德教育、重視學生素養養成、重視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的培養、重視意識傳播和多文化共融。這些特征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調整方向,改進方法,培養學生素養。
研讀英語高考二卷,難度相對于往年變化不大。但字里行間我們也能感到,命題者正力爭變化,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要求?,F在就讓我們逐題分析,尋找其變化的蛛絲馬跡。
第一部分的聽力題型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著重考查了對話或活動發生的場景知識。
譬如做周末計劃、購物計劃、開會、求職等。聽力考查面卻很廣,考查了人物關系、行為動作、時間地點、身份確定等等,接觸生活面正在變大。對我們教學的啟示是:聽力訓練要立足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不求深刻,但求廣泛和實用。
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的閱讀選材廣泛,多西方文化素材,重視文化理解和傳播。
閱讀A篇考查的是對于應用文體,如海報、新聞、廣告等題材信息篩選能力。內容上,介紹了三本暢銷的英文書。命題者通過高考指揮棒,讓學生重視讀書,重視開拓自己的視野。試題難度不高,基本屬于信息檢索題,孩子們能夠輕松從文中找到原文,不需要太多的思考。雖然簡單,但詞匯量還是很大的,要求考生的速讀能力要很強,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閱讀理解B,綜合性很強,考查了信息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生詞量大,增加了閱讀的難度,考查了學生的根據上下文的猜詞能力。要求學生具備統領全篇,融會貫通的高級思維能力。這種能力外顯在學生對于邏輯連接詞的把握,內化于對語篇的整體把握。閱讀文章從內容角度來講,也是和現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相統一的,體現了教育的“立德樹人”功能。
閱讀理解C的文章源自英文原版,傳遞西方文化意味甚濃。問題設計也很有難度,非單純地信息查找,更多的是信息概括和推理,需要在讀懂全文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命題者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視的。
閱讀理解D是一片國外論文,談及細菌對宇航員的危害。這道題需要讀者理清文章結構及各部分主旨之后,才好較容易地回答問題。其中第35道題需要考生總結,概括才有可能回答出來。在這道題中,低階思維和高階思維相繼出現的,體現的是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
閱讀第二節是選句子完成短文。這道題也已經不再單純地考查語法、詞匯,更涉及到語篇、語用知識與語言習慣,需要對全文有清晰的邏輯認識,才能回答好。這道題本身因為沒有明顯的詞匯復現,所以難度較大。難度大也體現了命題重視語言能力培養的趨向。
針對于高考閱讀題的設計特點,英語教學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增加學生每天的閱讀量,設計高階思維的閱讀訓練,加強閱讀能力訓練。
第三部分語言知識運用中的完形填空題一直以來都是高考試題的難點。
以往的題考查語法居多,但今年的高考題已經不限于語法考查,文章更加注重故事情節、更加強調從語篇角度去完成有意義的語段,體現了重語境、弱語法的考查方向。所以教學中要重視理解,重視語境,重視上下文的聯系。
第二節的詞匯填空是一道語法題。但看得出來,這些考查也都是圍繞核心語法、基礎知識而進行的。尤其對常用動詞考查居多,而動詞的準確和靈活的應用是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點,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堅持動詞這個重點,但不要難題怪題,重點把基礎題練好練透。
寫作部分中的短文改錯題還是很基礎的,內容也很貼近學生生活,易于理解,難度也不大。
雖然難度不大,但是詞匯量不少,耗時也多,這體現了高考更加重視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考查和訓練。
書面表達依然延續了應用文體裁這一傳統,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本題要求學生用郵件告知隊友即將比賽的消息,需做的賽前準備、對比賽的期待表達等,學生有話說,有能力寫。但因為涉及到語言運用,普通的文本很難得高分,命題者更希望見到高級句式的使用,這樣的文章才更有特色、得分會更高。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要注意這個特點。
以上就是2019年高考二卷的變化情況。針對這些變化,英語教師要早做調整。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外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溝通與共融,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重視德才兼備人才的培養。
(作者單位:遼寧省營口市營口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