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明
凡人皆愛聽美言、好聽的話,古之圣賢縱然。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嘛。而今,“少年維特”有覓愛之困,“老將黃忠”有年齒之擾,莘莘學子中不少人更是多了外國名——“亞歷(壓力)山大”!煩躁啊,郁悶呢,如何從速拆解?誰來溫柔撫慰?夸夸群應運而問世,且從京滬高校肇始,N群(哈哈群、抱抱群、原諒群、英語群、語音群……)叢生,紅得山花爛漫一般。
夸夸群,顧名思義,專夸人的嘛,帶負能量的話一句也不說,贊美的鼓勵的話可勁地造。這不是忽忽悠悠令人心頭直癢癢的“彩虹屁”么?“彩虹屁”,原意是指粉絲花式諂媚自己的偶像“渾身是寶”,連偶像放個屁都能吹捧成是彩虹。夸夸群呢,就是像粉絲一樣把對偶像的吹捧散播于網上江湖,毛毛雨般撒到同學、親友乃至路人、顧客身上……
這是暖男之舉?抑或吹吹拍拍?若充分肯定,可謂之夸贊術、撫慰術。其術自古有之,如良言一句三冬暖,先秦時之大儒荀子,在其《榮辱》篇有言:“故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意為對人說好話,比棉襖還暖和;對人說不好聽的話,比用長矛扎得傷害還深)是此語的出處。此語一“出”而行四海。未料立即有西人“爭鋒”,早在古希臘時代就有著作名為《諂媚者》。其實中國戰國時期便有《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之妻之妾乃至上門相求的客人皆諛言奉承,可謂最早的諂媚者,通過一代代的中學《語文》,恐怕也讓人們認識了最早的“夸夸族”吧
不知怎么,筆者卻油然想到了,目下曾經風靡一時的大忽悠。
看看,兩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句號,在夸夸群的嘴里如何升華,綻放光芒:“這兩個句號比我用圓規畫出來的還要圓潤,有光澤,就好似兩顆珍珠,又好似小姐姐的眼眸,清澈透亮!”被夸的人該飄飄欲仙吧?不然,當是蒙了——因為,時間一到,夸獎服務結束,你迅即被踢出了群。這不是忒忽悠人了么?你孜孜于書法有成?聽聽:“咦,王羲之跟您比一下,肯定會自嘆不如。”這樣的話術哪里是夸,簡直忽悠到了誤人子弟之境了嘛!
夸夸群成立之初衷是為了疏解個人情緒、娛人娛己捎帶著也將快樂來個“大眾傳播”,但是,很快就有嗅覺靈敏人士盯上了這個“商機”,并且成功地把“花樣”夸人變成了一門炙手可熱的生意。
一個夸夸群,社會萬花桶,躍然眾生相。商家一個“詭”字,看到了銀子白花花地涌來;專家學者一個“辨”字,看法有別,不礙形成一種共識:社會競爭壓力忒大,生活中忒缺少激勵,造成人們普遍形成被贊賞的饑渴心理。解壓的年輕人一個“娛”字,又是一次娛樂至上?“巨嬰”真找到了一處“快樂的源泉”?——在群里,無論你多不堪,都會收到人眾眼花繚亂的贊美,沒有“杠精”,只有互相夸贊和爆笑……
聞此,筆者卻不由得長嗟一聲!盡管人人愛“美”,都喜歡聽人捧著嘮,但,無根無梢、虛頭巴腦的贊美,你聽了真感到舒坦?而花錢聽陌生人油嘴滑舌直至瞎起哄式的戲謔,你感受到的僅僅是莫名其妙,抑或假模假式?——夸夸群里放“彩虹屁”,香也好,臭也罷,遑論土味、洋氣,與一個屁相去何遠?
夸夸群=彩虹屁,這無疑了。可以研討的是,誰持彩練當空舞?為討好而啟齒獻媚,每一個表情都寫著嫵媚,沒有丈量是非的尺度,只有實用主義的“圓規”——這應當是夸夸群的“廬山真面”吧?給人空頭支票,如彩虹只懸在半空,漂亮是漂亮,唯悅人眼耳而已。夸夸群,專持彩練當空舞,偶像放個屁都能被吹捧成是彩虹,它不能總懸在虛空吧,煞了點氣,總要灰飛煙滅的。良善的人們,夸也夸了,樂也樂了,耽擱了自己“接地氣”的事兒,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