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國政
一日在某校操場,看老師帶學生課外活動,內容是“抱球接力跑”游戲。規則是:將全班學生分為人數相等、實力相當的兩隊,每隊依次出一名隊員,懷抱仨籃球跑至“折返點”返回,再傳球給隊友,中途跑丟球,隊友不得幫忙,搶先完成任務的隊獲勝。接近尾聲,甲隊只剩一名隊員A,折返時球落地,恰遇大風,風推仨球飛出賽場。此時,乙隊還剩兩名隊員B和C,B懷中的仨籃球也有欲掉的跡象,B趁球尚未離開懷抱之際,蹲下身子,把仨球理順抱穩,飛跑回本隊。等c順利歸隊時,甲隊的A還在賽場外撿球呢。老師宣布:“乙隊勝!”緊接著又提出新要求:“以甲隊的A和乙隊的B兩位同學的動作表現為‘謎面,各猜一個成語。”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最后達成共識,甲隊的A是“功虧一簣”,乙隊的B是“防患未然”。老師又說:“總結一下該游戲的經驗教訓。”同學們議論一陣說:“A若能事前學到B的經驗,甲隊就可避免‘功虧一簣而獲勝。B若沒做到‘防患未然,就會重蹈A的覆轍,使乙隊敗北。”老師又說:“明天的作文課就以今天的課外活動為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我給這位老師伸出一個大拇指“點贊”。
“功虧一簣”與“防患未然”從哲學的層面上講,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說它是對立的,是指前者有可能接近“成功”,后者有可能接近“失敗”:說它又是統一的,是指二者都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即接近“成功”者走向“失敗”,接近“失敗”者走向“成功”。這不正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寫照么?
在人生路上要做到“防患未然”,避免“功虧一簣”。首先,要有“憂患意識”。以該游戲為例,抱球時就應想到,球隨時都有掉的危險,第一要務就是把球抱好,然后才是速度,否則欲速則不達。此理推而廣之,假如你是官員,上任時就應想到,你的隱患是“高墻有請”,一旦撞到頭頂上“黨紀、國法”的高壓線,進入“紀委”的立案卷宗,你就有可能前功盡棄,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常這樣想,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假如你是醫生,每天接診時就應想到,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病患,不因忙碌而漫不經心發生失誤,否則導致醫患糾紛,麻煩就大了。假如你是學生,就要想到僅1分之差,就有可能讓你“名落孫山”,常這樣想,你就會對金子般的時間倍加珍惜。
其次,要有“應變能力”。該游戲中B同學的應變能力就很好。出現隱患后寧可停下腳步,也要消除隱患。速度雖然慢了一拍,但要比A同學等失誤出現后再收拾殘局的損失小得多。俗語“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工作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應變能力。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差距一般不會太大。一旦遇到意外的突發事件,應變能力強者就能當機立斷,即使不能化險為夷,也會使損失降至最低;反之就會使損失越來越大,甚至發生“蝴蝶效應”,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慘劇。
最后,要有“團隊精神”。該游戲屬“接力”賽,需要的就是團隊精神。眾人成績再好,若一人有較大的失誤,也是全隊皆輸。同理,自己成績再好,眾人跟不上,自己也不會得勝。這就需要先進經驗與后進教訓資源共享,合作才能共贏。
行文至此,筆者感悟,“游戲”與“人生”竟有如此緊密的聯系。
童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