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英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得出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家長的類型主要有低學歷型、工作狂人型、性格“火山”型、沉默是金型等,然后對“新張家港人”家庭親子溝通提出了建議,指出提高家長親子溝通能力是今后努力的重點,提高教師家教指導能力是今后工作的基礎,建立“家校合作式”心理輔導站是今后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新張家港人”;親子溝通;指導;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8-0032-01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作為學校,要重視家校聯(lián)系,指導家長加強親子溝通,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提高家庭教育質量,以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主要分析家長的類型,并針對其類型提出親子溝通方面的建議。
1.低學歷型:知識充電,提升素質
家長學歷低意味著現(xiàn)有的文化水平不足,新知識、新信息的獲取能力低,教育孩子時力不從心。(1)學校講堂,知識快速充電站。本校設計的“學校講堂”,一改以往一成不變的家長會形式,實行講堂“五定原則”,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定主題、定對象。以“定內容”為例,講堂內容的選定要盡量符合家長的實際文化水平,參考他們的實際接受能力和現(xiàn)有的教育觀念;講堂內容既要有“鮮味”(新鮮的觀點),又要有傳統(tǒng)的“口味”(不與傳統(tǒng)價值觀脫節(jié))。(2)調查指導表,建立長效跟蹤輔導機制。指導與干預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塘橋中心小學“新張家港人”家庭親子溝通調查與指導表》填寫的落實,主要項目為教師留言、溝通內容、父母感受、教師建議、家長反饋等。
2.工作狂人型:小鬼當家,溫暖人心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超過30%的學生家長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0小時(含)以上,超長的工作時間勢必造成身體疲憊、無暇顧家。課題組針對這一特殊情況,從學生入手設計溝通方式,將語言、肢體溝通為主改為用“心”溝通。(1)“我為父母出點力”,讓親子心連心。“我為父母出點力”活動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在下午4:30放學后到晚上8:00睡覺前這近四個小時的時間里,替繁忙的父母分憂,給自己的家做點貢獻。活動中,課題組建立了學生表現(xiàn)的追蹤評價機制,每次家務勞動都要求學生有記錄,并把勞動過程和自己的感想寫下來,由父母做出評價,再與老師分享勞動體會和父母的心情。(2)“今天我當家”,讓父母歇一歇。“今天我當家”活動分兩部分設計:課內與課外。在實踐過程中,課題組指導學生先羅列出星期天的生活安排,然后選取力所能及的幾件事去幫助或協(xié)助父母,親身感受父母生活的忙碌,進而激發(fā)其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3.性格“火山”型:心理輔導,平等對話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性格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事實上,家庭暴力給孩子帶來的不僅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靈的創(chuàng)傷,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1)“每天擁抱媽媽(爸爸)5秒鐘”,傳遞身體的溫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重“孝”道,學校應把傳統(tǒng)文化中對品德教育的重視傳承下來,并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以此為理念,課題組設計了“每天擁抱媽媽(爸爸)5秒鐘”活動,不僅增進了親情,而且使孩子對愛的需求得到了滿足。(2)調查指導表,建立長效跟蹤輔導機制。調查指導表中,課題組設計有教師留言欄,溝通內容、過程,父母感受欄,教師建議欄,家長反饋欄。對于如何填寫,課題組也都作了詳細說明。
4.沉默是金型:激活因子,習慣溝通
一些家長不愿意與孩子溝通,經常對孩子不理不睬,使得親子關系不融洽。(1)贊贊你的父母,讓父母成為你的偶像。沒有彼此的信任,溝通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義。親子溝通中,如果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就意味著父母失去了教育的權威,因而也就喪失了家庭教育的基礎。課題組設計了“贊贊我的父母”征文活動,讓學生回憶父母所做的值得自己自豪的事,回家面對面地與父母進行溝通,挖掘父母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本領,寫一寫。(2)家庭聯(lián)歡會,親子娛樂顯溫情。課題組組織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利用家庭或鄰里、社區(qū)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參加親子游戲、比賽等,鍛煉孩子與家長協(xié)作的精神,促進孩子與家長的情感交流。
(1)提高家長親子溝通能力是今后努力的重點。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的工作時間長,早出晚歸,與孩子的親子溝通時間無法保障,他們無暇顧及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更談不上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目標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提高家長親子溝通能力是學校和教師今后努力的重點。(2)提高教師家教指導能力是今后工作的基礎。教師要對農民工家庭的教育進行指導與矯正,就必須不斷提高施教與溝通指導能力,如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閱讀心理健康教育類書籍等,切實提高指導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教師要樹立“先育人,后成才”的理念,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3)建立“家校合作式”心理輔導站是今后追求的目標。針對農民工子女心理問題突出的情況,學校可安排專業(yè)教師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活動,給每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傾訴的機會,緩解其壓力,平衡其心理,及時糾正其在生活、心理及性格上的偏差。目前,本校已建立了一個心理咨詢室,配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并會逐步壯大心理健康指導教師隊伍,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何康.青年班主任要提高家庭教育指導的著力點[J].現(xiàn)代教學,2017(20).
[2]顧新佳.家校共育課程實施的實踐與思考——以家庭教育公益講師團為例[J].江蘇教育,2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