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毅 仇佳思 盛春


摘 要 目的:通過對上海市體外診斷試劑(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中發現的缺陷項目匯總分析,為全面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加強監管提供技術參考。方法:對本市40家次體外診斷試劑(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現場檢查中發現的缺陷項目進行統計,分析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結果:25家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中,一次通過認證檢查的企業10家。缺陷條款主要集中在機構和質量管理職責、設施與設備、人員與培訓、采購、收貨與驗收這五個方面,占總缺陷項目的55.7%。結論:企業應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質量管理水平,注重質量風險評估,規范藥品經營行為,保障百姓用藥安全。
關鍵詞 體外診斷試劑(藥品)經營企業 GSP認證 缺陷 分析
中圖分類號:R95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9)13-0045-03
Analysis of the defects in the GSP certification of in-vitro diagnosis reagents (drugs) distributing enterprises in Shanghai
LIU Lingyi*, QIU jiasi**, SHENG Chun
(Shanghai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nd Inspection,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by the summary analysis of the defects in the GSP certification of Shanghai in-vitro diagnosis reagents (drugs) distributing enterprises. Methods: Statistics on the defects found in on-site GSP certification inspection of 40 Shanghai in-vitro diagnosis reagents (drugs) distributing enterprises and the main problems and causes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Results: There were 10 companies first time passed the certification inspection among the 25 enterprises. The defect clause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the five aspects such as organiz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personnel and training, procurement, receipt and acceptance, accounting for 55.7% of the total defects. Conclusion: Enterprise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pay attention to quality risk assessment and regulate the drug distribution practices so as to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in-vitro diagnosis reagents (drugs) distributing enterprises; GSP certification; defect; analysis
藥品流通環節的行為,關系到廣大老百姓的用藥安全,藥品流通領域的監管一直是藥品監管部門的監管重點。其中,藥品批發企業更是藥品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抓好藥品批發企業的經營質量的監管,是保證藥品流通領域質量控制的關鍵。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7年4月19日發布了《關于實施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的通知》(國食藥監辦〔2007〕230號),文件對產品分類問題有了明確規定:國家法定用于血源篩查的體外診斷試劑、采用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體外診斷試劑按藥品進行管理。因此,診斷試劑批發企業的監管也是藥品流通領域監管的重要一環。
2016年12月,新修訂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現場檢查指導原則》檢查項目分為三部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首次將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納入GSP認證范圍。同時,根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質量管理的通知》(滬食藥監藥械流〔2016〕379號)以及《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實施新修訂<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有關事宜的通知》(滬食藥監辦藥械流〔2017〕17號)的要求,自2017年10月1日起,未通過藥品GSP認證的企業,不得繼續從事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活動。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正式啟動對本市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實施藥品GSP認證檢查工作。經過2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本市藥品類診斷試劑經營企業的GSP認證檢查工作[1-2]。現將認證檢查情況匯總分析如下。
1 檢查總體情況
1.1 檢查企業數量
在本輪GSP認證開始前,上海市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總數為81家。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有45家企業主動注銷《藥品經營許可證》,25家企業申報藥品GSP認證,其余11家企業尚未申報藥品GSP認證。全市共派出檢查員126人次,組成40個檢查組。完成25家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的認證檢查工作。
1.2 檢查結果
25家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中,通過認證檢查的企業僅21家。其中,一次通過的企業10家,一次通過率為12.3%(10/81)。15家企業被要求限期整改,其中11家企業通過復核檢查,整改到位后再下發GSP證書。最終通過率為25.9%(21/81)。
2 缺陷項目構成情況
2.1 缺陷項目數量
對40個檢查組的檢查報告進行匯總分析,共有377項缺陷,其中嚴重缺陷19項,主要缺陷152項,一般缺陷206項,多項缺陷在檢查中重復出現。
2.2 缺陷項目分布
對報告中出現的缺陷項目進行匯總分類(表1)[3]。
2.3 缺陷項目出現頻次情況
多項缺陷在檢查中重復出現,缺陷項目出現率最高的前7項條款分別為05201、07401、01702、05301、02702、06501、02601(表2)。
3 缺陷項目分析及對策
根據表1統計數據,我們將缺陷條款所屬環節,按照出現頻率由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列,分別是機構和質量管理職責、設施與設備、人員與培訓、采購、收貨與驗收這5個方面,占總缺陷項目的55.7%,在一定程度上客觀反映了企業存在的缺陷比較集中。
3.1 機構和質量管理職責環節
質量管理部門未有效履行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審核和基礎數據的更新;企業質量管理負責人指導、督促質量管理制度不到位;養護員、倉庫保管員對藥品養護管理制度、藥品出庫復核、退貨以及藥品銷后退回驗收管理制度等內容不熟悉;采購人員對藥品采購制度、計算機信息系統管理制度規定的內容不熟悉;企業質量管理人員未建立藥品質量檔案等。
分析及對策:企業領導班子應高度重視質量工作,必須加強質量管理部門的隊伍建設,從而保證質量管理部門的工作能夠落實到位。只有得到企業高層的重視,被賦予了相應的權利和資源,才能激勵廣大員工參與,發展質量管理體系;企業員工才能在制度的規定下,履行職責,按照文件化的體系去運作,并自覺納入到體系的管理中去。
3.2 設施與設備環節
冷庫未能配備符合《規范》及有關附錄要求的溫濕度自動監測系統;企業未對儲存、運輸設施設備進行定期檢查、清潔和維護,未建立檔案和記錄;未配備冷庫制冷設備的備用發電機組或者雙回路供電系統等。
分析及對策:對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而言,藥品冷庫內正常運行的溫濕度監測設備是確保藥品儲藏條件、保證藥品安全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藥品冷鏈物流的所有環節中,冷庫是最核心的設施,其投資在冷鏈建設的占比中也是最高的。對于自有倉庫的企業來說,必須嚴格按照GSP標準,安裝一套滿足附錄要求的溫濕度監測設備,及時發現儲存過程中的溫濕度變化情況。除此之外,企業也可委托符合要求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進行藥品的儲存和配送,這樣既能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又可保證產品的質量。當然,委托方還應加強對第三方受托企業的審計和追蹤。
3.3 人員和培訓
企業從事采購工作的人員未取得相關專業學歷;企業未對相關崗位人員開展專業技術、藥品知識及操作規程的培訓;培訓工作未做好記錄并建立相關檔案等。
分析及對策: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針對不同的人群和崗位,開展不同層次的培訓活動,培訓內容應包含法律法規、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等。其次,應加強高層對培訓的重視,增加培訓的投資。不斷加大員工培訓的力度、頻率,使員工培訓工作經常化、制度化。最后,應加強培訓效果的評估,提高培訓質量。在開展培訓的同時,應建立檔案并做好相應記錄工作。
3.4 采購
企業采購體外診斷試劑時未及時向供貨單位索取發票;企業與供貨單位簽訂的質量保證協議內容不全;企業未定期對采購的整體情況進行綜合質量評審等。
分析及對策:隨著“兩票制”在全國范圍內的展開,藥品經營企業應嚴格按照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告2016年第94號內容以及GSP標準,采購藥品時,做到票(發票、隨貨同行票據)、賬(實物賬、財務賬)、貨(藥品實物)一致,并及時索要發票。同時,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制定藥品采購及財務管理流程體系,嚴格執行制度,建立專業化采購團隊。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的采購作為關鍵物流環節,不但是市場競爭的前沿陣地,同時也是藥品經營質量的保障環節。與供貨商簽訂的質量保證協議是藥品批發企業質量過程控制的第一關,是保證企業經營活動合法化、保證藥品經營質量的關鍵環節,質量部門應嚴格把關協議內容,并指導和督促采購部門定期對產品的采購情況進行綜合質量評審,必要時進行動態跟蹤管理。
3.5 收貨與驗收
企業收貨驗收人員未對冷藏、冷凍體外診斷試劑其運輸方過程中質量控制狀況進行重點檢查并記錄;隨貨同行單未加蓋供貨單位出庫的專用章原印章等。
分析及對策: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產品大多要求存儲在2~8 ℃環境下。在儲存、運輸相關品種時,企業必須按《規范》及有關附錄要求,確保溫濕度自動監測系統實施采集冷鏈儲存、運輸數據,數據記錄要求真實、原始、完整、準確,保證產品運輸環節全程冷鏈控制。在藥品到貨時,應仔細核對配送過程中的溫濕度記錄,并建立和妥善保存真實完整的藥品配送記錄。在藥品批發企業經營過程中,用于日常審核出庫單據的印章,都屬于備案檢查的范圍。應嚴格遵守認證規范要求,不能遺漏。
4 結語
對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批發企業進行GSP認證現場檢查是確保藥品流通環節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國現有藥品批發企業約13 000家,通過GSP認證檢查,有效提高準入門檻,緩解我國批發企業過多過濫的現狀,保證流通領域藥品質量,是GSP認證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所在。以上這些對本市藥品類體外診斷試劑經營企業GSP認證檢查缺陷項目的分析和對策,希望能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質量管理水平,規范藥品經營活動,同時也為我們今后的GSP現場檢查和跟蹤檢查提供了檢查應關注的重點,提高監管效率[4]。
參考文獻
[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修改〈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決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8號)[EB/OL]. (2016-07-13)[2019-05-01]. http://samr.cfda.gov.cn/WS01/CL1031/159780. html.
[2]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關于實施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的通知[EB/OL]. (2007-04-19)[2019-05-01]. https://wenku.baidu.com/view/ f394362c4b73f242336c5fe8.html.
[3] 陳洪忠, 冉大強, 林曉明, 等. 山東省新修訂藥品GSP認證檢查缺陷項目分析[J].中國藥事, 2015, 29(5): 462-465.
[4] 張慧, 黃世福, 魏驊. 安徽省藥品經營企業實施新修訂GSP的思考[J]. 安徽醫藥, 2013, 17(12): 2183-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