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斌 張金鳳
(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江蘇 蘇州 215163)
關鍵字:擠土效應;防微震要求;靜壓管樁
靜壓樁在沉樁過程中,由于預制樁自身的體積占用了土體已有的空間體積,致使樁四周的土體向四周排開。當樁周土為非飽和土時,土體受到擠壓時體積會有收縮,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抵消擠土效應產生的應力。當樁周土為飽和土時,土體受擠壓時體積不會收縮或收縮量極小,從而引起土體產生水平位移,并會在一定的范圍內造成地面的垂直隆起和抬高,擠土效應十分顯著。過量的土體水平位移和垂直隆起作用在先前打入的樁上,會造成樁位的偏移、翹曲或者上抬,嚴重時會造成樁體斷裂;對臨近的建筑、市政管道和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另外,對于飽和軟土,沉樁時樁周土體會產生較高的超靜孔隙水壓力,一般情況下,樁周附近土體的超靜孔壓最大,隨著離樁表面距離的增加,超靜孔壓急劇降低且消散也比較迅速,在15 倍樁徑以外,超靜孔隙水壓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蘇州某公司擬擴建生產廠房,該擴建生產廠房南側約14 米為已建的芯片測試封裝廠房,且周邊地下還有一期的污水、雨水管道和電纜等市政設施。
擬擴建生產廠房為6 層的砼框架結構,建筑物長104米、寬95 米,柱距10mx10m,地坪和二層樓面活荷載為10.0Kn/m2,三層~六層樓面活荷載為7.5 Kn/m2,屋面荷載2.0Kn/m2,局部5.0Kn/m2,經計算,中間柱底反力標準值約11,000 Kn,邊柱柱底反力標準值約6,000 Kn。
相鄰的已建芯片測試封裝廠房,存在有微振區,微振要求為:設備A 區域:振幅:15μm/s;設備B 區域:振幅:25μm/s 。
擬建場地地勢平坦,在地表下50 米深度范圍內,除素填土外,其余均為第四紀濱海、河湖相沉積物,按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可分為10 個主要層次1) 素填土:雜色,松散;2) 粘土:灰黃色,可塑;3) 淤泥質粉質粘土:灰色,流塑,土層層厚7.0~10.5m,層頂標高-3.23~2.39m;4) 粉質粘土:灰黃色,可塑~軟塑;5) 粉土:灰色,稍密;6) 粉質粘土:灰色,可塑~軟朔;7) 粉質粘土夾粉土:灰色,可塑~軟朔;8) 粉砂:灰色,中密~密實,很濕,全場地分布;9) 粉質粘土:灰黃色~灰綠色,可塑,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全場地分布;10) 粉質粘土:未揭穿。
上述土層,從第2 層至第10 層,飽和度Sr 值的范圍在94%~100%之間,基本接近看作為飽和土的性能,尤其是第3層淤泥質粉質粘土。
蘇州市孔隙潛水歷史最高水位2.63m(黃海高程),近3~5 年最高水位2.50 米,最低潛水位-0.21 米(本項目的場地自然地坪標高2.93~3.60 米)。
整體樁基設計及施工方案是為保證對已建芯片廠房影響很小、滿足已建廠房產品的優良品率不下降的前提下,盡量縮短施工周期,控制建廠的成本,產生最大的綜合效益。
1) 設計樁型的選擇,靜壓管樁施工簡單,單樁承載力較高,質量易保證,經濟型較好,但擠土效應比較明顯;鉆孔灌注樁施工周期長,造價較高,現場會產生大量的泥漿,對現場環境影響比較大,但無擠土效應,為非擠土樁。
結合上述靜壓樁和鉆孔灌注樁的優缺點,根據本項目的情況,采用的樁基方案如下:
新建廠房最南側(臨近已建芯片測試封裝廠房廠房) 一排砼框架柱基礎采用直徑700 的鉆孔灌注樁(KZHb700),樁長34 米,樁端持力層為第8 粉砂層,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1800KN;其余區域的砼框架柱基礎采用直徑600 的靜壓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樁型號:PHC-600 (110) AB-C80,樁長32~34 米,樁端持力層為第8 粉砂層,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1850KN。所布置的樁基平面圖,其四周邊柱為4~5樁承臺,中柱6 樁承臺,樁基總數約750 根。
2) 土塞效應對擠土效應的影響,開口靜壓管樁在沉樁過程中,一部分土被樁擠壓到樁四周,一部分土進入靜壓管樁的內,在樁端部分的土塞將產生拱效應,拱效應在管腔內壁產生很大的內摩阻力,從而形成土塞效應。兩者相互影響,由于土塞效應的存在,沉樁過程中產生的擠土效應相應減小,故本項目采用開口型鋼樁尖(蘇G03-2012 圖集中第45 頁A 型鋼樁尖),一方面加開口型鋼樁尖有利于沉樁,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擠土效應。
3) 設置砂井,由于本項目的土層基本上都接近飽和土,特別是第3 淤泥質粉質粘土,屬于飽和軟土,其土層層厚度達7.0~10.5m,沉樁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超靜孔隙水壓力,為盡量減輕超靜孔隙水壓力和擠土效應的影響,決定設置砂井。
砂井方案如下:在施工區域南側(即本新建項目和已建芯片廠房兩者中間),并向東西兩側各延伸15m,施工兩排砂井。砂井防護的間距采用1000mm,采用雙排布置,樁徑采用Ф500mm,排距為1000mm,深度為20m,一共245 根。灌砂材料采用中粗砂、中砂摻瓜子片或礫砂等均可,要求灌砂率不少于90%。引孔機采用跳引的方式施工,即采用間隔的方式施工,計劃每天施工25 根,用時10 天,引孔結束后5天,開始樁基施工。詳見下圖1。
圖1 砂井方案
4) 選擇合理打樁順序和控制沉樁速率,一個合理的打樁順序對減輕擠土效應的影響、保護臨建建筑、地下管道和市政設施也有較好的效果。背離臨建的建筑打樁,其對已建的建筑影響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原因主要有兩條:①隨著沉樁數量的增多,越到打樁后期,由于土體本身可壓縮性幾乎消除,擠土效應愈加明顯;②前期打入的樁,對后面樁基施工所產生的土體位移有阻擋效應,從而對已建的芯片廠房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根據上面所述,本項目先施工最南側的鉆孔灌注樁,然后從南向北按一定的流線施工靜壓樁,合理的安排打樁順序。
項目的樁基施工流線圖見下圖2:
圖2 樁基施工流線圖
另外,沉樁速率過快也會加劇擠土效應,本項目控制打樁的速率為1.5m/min,并控制好每天的打樁數量。
5) 已建芯片廠房的微振檢測,已建芯片廠房的某些設備有微震要求,設備A 區域,振幅:15μm/s;設備B 區域:振幅:25μm/s。微震等級技術要求表見下表1:
表1 設備微振等級分類
根據上表的要求:對應設備A 區域,其防微振要求為VC-C 等級;對應設備B 區域,其防微振要求為VC-B 等級。為檢測臨近芯片廠房在采取上述2.3.1~2.3.4 條設計方案和減輕擠土效應的施工方案后,其防微震等級仍滿足原設計要求,保證產品的優良品率不下降(達到95%),決定在樁基施工期間對設備的微震情況進行檢測。
本工程采用SA-02A4 四通道振動分析儀及三軸加速度傳感器檢測采集設備的微震數據,單位換算: dB=20log10 微英寸每秒;1μm/s=39.37μin/s。
①設備A 區域微振測試表,采用設1/3 倍頻程評價振動的方法,得到設備A 區域的振動數據,以下各圖依次為Z向、X 向、Y 向的數據結果,測量圖表數據果如下:
圖3 設備A 區域1/3 倍頻程振動測試表
根據上述數據,設備A 區域在樁基施工期間,其微振滿足原有的VC-C 等級要求。
②設備B 區域微振測試表,采用設1/3 倍頻程評價振動的方法,得到設備B 區域的振動數據,以下各圖依次為Z向、X 向、Y 向的數據結果,測量圖表數據果如下:
圖4 設備B 區域1/3 倍頻程振動測試表
根據上述數據,設備B 區域在樁基施工期間,其微振也滿足原有的VC-B 等級要求。
由于芯片測試封裝廠房中的設備有微振要求,其對靜壓樁施工時產生的擠土效應更加敏感,故對擠土效應采取的防護和控制措施需綜合、全面的考慮。
實踐表明,根據擠土效應原理,選擇合理的樁型、樁尖和打樁順序;控制好沉樁速率;根據項目情況和地質條件,設置適當的砂井數量;并在樁基施工時對臨近芯片廠房的微振情況進行測試,微振測試結果完全滿足原有的設計要求,其對類似的工程項目也可提供很好的參考價值。